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9: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发展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标解读】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含义、综合治理的措施。
2.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生态脆弱区区域位置、地理要素特征。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4.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某一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以西北荒漠化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具体防治措施。(重难点)
2.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扩张的主要原因。(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 2015 年度土地生命奖。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自主学习】
一、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
1.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往往需采用各种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社会措施,多管齐下,建立立体的防御体系,这样才能达到最终治理目标。
(1)封沙
沙障主要包括草方格沙障、石方格沙障等。其中以草方格沙障最为普遍,主要是因为稻(麦)草易得,比较轻便,便于运输与作业。
草方格治沙的原理: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
②利用稻草的吸水性,截留水分,改善沙地水分条件。在固定的沙地上种植草籽,提高其成活率。
(2)禁牧、禁樵、禁采
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载畜,发展人工草场,定点轮牧。
②多途径解决农牧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
③加大执法力度,严禁采掘沙漠植被。
(3)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②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
③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4)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环保素质
①加大宣传力度。
②鼓励生态移民。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而得名。经过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的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的 2015 年度土地生命奖。
1.查找有关资料,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综合思维)
提示: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
2.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区域认知)
提示:
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地地表风速,减弱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3.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提示: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
【针对性训练】
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字①的正确内容是(  )
A.降水增加,蒸发减弱 B.降水减少,蒸发加强
C.降水增加,蒸发加强 D.降水减少,蒸发减弱
2.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 B.地下石油资源锐减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D.地质构造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