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王绩
野 望
诗人简介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
王绩(590~644)
写作背景
诗人王绩经历隋唐两朝,曾三仕三隐,这首诗作于他弃官归田,躬耕东皋之时。
解题
眺望原野。
野望
走进生字
多音字
薄
薄荷
薄片
bò
báo
单薄
bó
初读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 王绩
初读
结合注释,
想象画面。
初读
节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解诗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解诗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解诗意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顾:看。
采薇:采食野菜。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解诗意
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望”字点题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
“徙倚”二字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首联
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欲何依”化用典故——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首联
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出一幅山林晚秋萧瑟恬静的画面,衬托出作者的怅惘、孤寂之情。
颔联
赏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描写了牧人、猎人归家的场景,这些温馨的画面,反衬了诗人孤寂落寞、无处安身的感慨。
颈联
赏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伯夷叔齐归隐首阳山,采薇而食。
尾联
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思想
《野望》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称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再次朗读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 王绩
拓展积累
描写秋天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君未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野望》。
2.收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