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1.区域认知:以上海为例,掌握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并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综合思维:结合资料,理解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形成过程。
3.人地协调观:了解大都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律。
4.地理实践力:结合城市分布,认识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导学诱思】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州是我国最大的炼铝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服装、食品、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开封市位于郑州以东80千米,随着郑开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
以及郑开城际铁路等一系列交通工程的建成,郑开同城化发展将成为可能。下图为中原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问题:(1)说出郑州的城市功能。
提示: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多种功能(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说明郑州对开封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示:郑州与开封两地邻近,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郑州的生产、服务、居住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开封市,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带动开封社会经济发展。
(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分析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
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原因。
提示:郑州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处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腹地广阔;省会城市,且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交通、物流发达,联通效率高,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概念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
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 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 ,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 、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辐射带动
【知识梳理】
城镇化
集聚
相互影响
3.集聚
(1)表现:产业基础较好、 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2)问题:当企业生产经营超过一定规模后,会导致单位产品的
逐渐上升,经济利益开始下降。这时,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促进集聚的有利条件逐渐消失,而阻碍集聚的不利因素会日渐凸显,例如交通阻塞、 、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区位
生产成本
环境污染
4.辐射带动
(1)表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
产生的 、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2)结果:大都市以高水平的 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为主,将原有的部分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3)影响因素: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 。
产业
现代服务业
充分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的位置及地位
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 处。上海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
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中心和国际经济、 、贸易、航运中心。
交会
科技创新
金融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诸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
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 、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 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①产业带动功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 产业的龙头。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原有的低端产业逐步退出, 、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医药等产业显著加强,金融、证券、 等领域得以全面提升,形成市场竞争力强劲的庞大产业集群。
教育科技
经济腹地
高科技
电子信息
国际商贸
②都市核心功能:上海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不仅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上海作为长江流域门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④金融服务功能: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大陆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 试验区。
⑤科技研发创新功能: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自由贸易
[思考1] 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提示:位于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1)一核:上海。
(2)五圈: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
(3)四带: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
2.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相互作用
(1)上海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 作用。
(2)周边城市对上海的龙头地位形成坚实的 。
[思考2]上海在“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中起何作用
提示:上海对周边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拉动了周边城市圈的发展壮大,强化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城市发展带的聚合发展,形成了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和长江下游产业带。
辐射带动
支撑
3.上海大都市的影响
(1)对内:主要影响 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2)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 联系。
[思考3] 从21世纪开始,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更好地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
长江下游
文化
【情境探究】
探究一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2016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将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个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
图1
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但经济差异显著。图2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图2
(1)分析苏州和嘉兴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提示:差异: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原因: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等。
(2)从城市辐射的角度,分析安徽8市融入“长三角”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提示: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典型例题】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读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回答 (1)~(2)题。
(1)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南京市 B.杭州市 C.上海市 D.苏州市
C
思路点拨:第(1)题,上海市是直辖市,城市规模大,人口数量多,经济最发达,城市等级最高,C正确。
(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中( )
A.上海市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B.上海市对周边地区的电子、医药、钢铁、纺织等产业带动作用大
C.南京都市圈不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D.杭州市是本区域的金融中心
A
思路点拨:第(2)题,上海市是本区域的金融中心,有众多银行、证券、国际贸易公司,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A正确;上海市对周边地区的电子、医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带动作用大,B错误;南京都市圈是长江
三角洲大都市圈的一部分,也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C错误;上海市是本区域的金融和贸易中心,D错误。
【情境探究】
探究二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美国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于曼哈顿中城。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 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拥有纽约标志性的新世贸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等建筑。每到夜晚,曼哈顿中城数千栋摩天大楼通夜而亮,体现了纽约在世界上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
(1)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试说明纽约可为众多的
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有哪些
提示:纽约可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2)世界各国的银行家们每天都会密切关注纽约华尔街股市的行情,这反映了纽约的什么辐射功能
提示:纽约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有强大的金融服务功能。
(3)纽约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反映了纽约的什么职能
提示:纽约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中心。
(4)纽约主要通过哪些载体实现其对外辐射功能
提示:交通运输网络、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人口流动等。
【典型例题】
为了更好地反映大都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不少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图1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图2为某学者关于某年上海市对长江
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研究结果。据此回答(1)~(2)题。
图1
图2
(1)影响上海市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基础
C.城市行政等级
D.与上海的空间距离
D
思路点拨: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差别不大,A错误;南京的经济基础和城市行政等级都高于无锡,但是上海对无锡的辐射强度高于南京,B、C错误;受上海辐射强度影响,苏州>无锡>常州,正好对应了其空间距离因素,D正确。
(2)近年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将会( )
①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②降低其他城市的竞争力
③减轻上海环境污染 ④推动上海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思路点拨: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将会促进其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其他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高其他城市的竞争力,①正确,②错误;产业转型的同时会促进上海向资源节约型城市目标发展,减轻上海环境污染,③正确;产业转型并不会导致上海人口大量外迁,④错误。故选B。
【技法点拨】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思悟升华】
大都市带形成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