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0: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认知:掌握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的线路。
2.综合思维:以我国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认识“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等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学会分析某地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诱思】
2019年12月2日,来自俄罗斯科维克金气田的天然气,在中俄边境黑河首站加压后进入中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完全建成之后,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问题:(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提示:纬度高,气候寒冷;多冻土;地形崎岖,森林茂密,施工难度大。
(2)大庆是中国主要的能源基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分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分别经过大庆和上海的原因。
提示:经过大庆的原因:大庆是油气产区,可补充气源;可利用大庆的基础设施。经过上海的原因:上海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巨大。
(3)中俄天然气合作被称作“双赢”,请你谈谈对“双赢”的理解。
提示:对于俄罗斯: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利于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对于中国:利于缓解能源消费紧张的局面;利于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利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对两国: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知识梳理】
需求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  
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 压力。
(3)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

经济发展
环境
供过于求
3.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 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京杭大运河
②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 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③西线方案: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2)西气东输。
①“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4 167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 。
丹江口
上海市
轮南
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③意义:“西气东输”工程为 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江三角洲
①概念:开发 、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青海
上海
②三大通道。
南部通道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  
中部通道 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中游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3)西电东送。
广东
(4)北煤南运。
①概念: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   沿海地区。
②我国“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由铁路、公路、海运、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我国“北煤南运”主要有三大铁路通道。
北通道由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出产的动力煤为主
中通道由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等铁路组成,以外运山西出产的焦煤、无烟煤为主
南通道由太(原)焦(作)、侯(马)月(山)、陇海、西(安)(安)康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煤炭为主
华南
[思考1]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有利开发条件有哪些
提示: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开采条件好,距离东部市场近,交通便利。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特点
工程量浩大,建设周期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
2.资源跨区域调配重点考虑的因素
可靠的 ,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 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供给
自然地理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 出 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 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 面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
等问题
调 入 区 有利 缓解了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不利 引发一些 问题
沿线区 一般而言,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产业优势
层次偏低
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思考2]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中国迎来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工程对我国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为我国提供了天然气能源,缓解我国能源消费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利于我国防治大气污染。
【情境探究】
探究一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首站,东达广东韶关末站。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线路东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共10个省级行政区。与西气东输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的气源地。下图为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
(1)三条西气东输线路的终点为何都为东部地区
提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东部地区亟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2)与一线工程相比,西气东输二、三线有何主要优势
提示:接纳中亚气源,气源更充足;覆盖面积大,受益地区广;输送能力强。
(3)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提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优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4)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
提示: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典型例题】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大河湾上(下图),装机规模480万千瓦,是我国“西电东送”“川电东送”战略性工程,水电站通过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首部拦河闸高仅37米。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地质基础稳定
C.人口密度小
D.地势落差大
D
思路点拨:第(1)题,锦屏二级水电站选址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地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构造不稳定;水电站选址主要考虑修建条件,与区域人口密度关联不大;结合图中首部拦河闸及尾部地下厂房的相对高度可知,该地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与“川气东输”相比,“川电东送”对华东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
B.减少能源输送损耗
C.带动化工等产业发展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思路点拨:第(2)题,与“川气东输”相比,“川电东送”主要输送水电,清洁无污染,可以减少华东沿海地区因大量使用天然气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情境探究】
探究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微山湖与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合称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大水缸”。作为重要调蓄水库和调水通道的南四湖,湖区水质必须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环保厅提出了“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策略,并发布了一系列严于国家的地方污染排放标准,以环环相扣的治污举措解决流域污染问题。
(1)为什么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突出
提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华北地区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农业发达,生活、生产用水量大;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2)比较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差异。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基本沿     输水到华北地区 沿伏牛山、     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
输水 方式 黄河以南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京杭大运河
太行山
黄河上游
自流供水
(3)为什么南四湖水质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影响重大
提示: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必经之路。
(4)为什么说治污环保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
提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多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导致水污染从而影响供水水质。
【典型例题】
读我国“引松济辽”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南部,蒸发量较大,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加上该流域人口密集以及重工业较多,生产、生活需水量较大。
(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D
思路点拨:第(2)题,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该工程经过辽河和松花江的分水岭,地势较高,不能自流引水;该工程主要经过松辽平原,占用耕地较多;该工程跨纬度超过4°,线路长度超过440千米。
(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
C.改善该地区航运条件
D.减轻该地区洪水危害
思路点拨:第(3)题,该工程可以将东北地区北部多余的水调至南部,有利于减轻哈尔滨的洪水危害。
D
【技法点拨】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思悟升华】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
角度 资源调入区 资源调出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区城镇化发展
生态环境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经济收入增加,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协调 实现地区间资金、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