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导学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导学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0: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
环境保护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掌握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效益。
2.综合思维:运用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掌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掌握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开发原则。
4.地理实践力: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导学诱思】
长江干线货运通过量居世界内河首位,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万吨巨轮可上达武汉。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问题:(1)试分析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提示:长江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沿途多为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
(2)长江航运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长江经济带的航运能力特别强,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为什么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提示:河流流量大,落差大。
一、长江流域概况
1.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长度:亚洲第一、世界 长河。
(2)发源地与注入海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  
,注入东海。
(3)流程:穿越我国西南、中部和东部,全长6 397千米。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 为中游,从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为下游。干流宜宾以上称 ,长3 464千米,落差约5 100米,滩多流急;中下游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湖泊。
【知识梳理】
第三
各拉丹
冬峰
湖口
金沙江
(4)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
(5)径流量: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径流量约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
2.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占我国人口的1/3。
(2)农业: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 左右,水稻产量占到全国的七成。
(3)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
一半
(4)生态效益:长江流域 浑然一体,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主要的
屏障。
[思考1] 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试说明原因。
提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都平原地平土肥;物产丰富。
山水林田湖
生态安全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1.开发原则
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需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更要注重 和人居建设。
2.长江经济带建设
(1)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 、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 三大航运中心。
绿色发展
长江中游
重庆
(2)要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 ”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3.“黄金水道”开发
(1)长江水系发育,支流众多, 发达。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大体上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
(2)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3)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 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两头
航运
长江经济带
4.水能开发
(1)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长江水能可开发量占全国可开发量的 以上。
(2)水能主要分布河段: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 段和长江三峡段。
(3)水利工程:国家相继修建了 水利枢纽、溪洛渡水利枢纽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一半
金沙江
长江三峡
[思考2] 金沙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水能资源基地,其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约占全国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16.7%。金沙江下游河段(雅砻江河口至宜宾)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最高,流程长,落差大。为什么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提示:地势落差大,滩多流急;河流径流量大。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长江流域建设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2)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 摆在首要位置。
生态环境
2.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建立 管理制度。
(2)加强环境污染 。
(3)完善长江 机制。
(4)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流域管理
负面清单
联防联控
生态保护补偿
[思考3] 被誉为中国经济“金腰带”的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直辖市)。长江水利委员会曾发布数据称,随着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共核查出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6 092个。说出长江经济带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发达,工厂众多,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农业耕作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汇入长江导致水污染;“黄金水道”航运量大,船只漏油、废弃物倾倒等导致水污染。
【情境探究】
探究一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1)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的“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    、武汉、    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的“两翼”,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南翼主要包括云南、    、
    、江西和浙江等省级行政区。
(3)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的“三极”是      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    城市群。
上海
重庆
贵州
湖南
长江三角洲 
成渝
【典型例题】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B
思路点拨:第(1)题,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显著。
(2)长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有(  )
①水量大,居我国首位 ②流量稳定 ③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思路点拨:第(2)题,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辐射状分布。长江水量大,居我国首位。
【情境探究】
探究二 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资源同争市场同抢,狭路相逢互不相让,部分地市甚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搞政策洼地,进行恶性竞争。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全流域管理和发展的问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整体布局等多方面,涉及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发改委等管理部门以及沿江11省市。各部门各地方在规划落实中,容易出现选择性执行的倾向,甚至相互矛盾,影响执行效率。在大交通建设上,铁路、公路、港口、航道、岸线、水利、航空、管道等分别由不同部委机构管理,项目建设由不同省市具体实施,各管一段,导致省际之间、同省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低下。
(1)为什么要加强长江流域协作开发
提示: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统筹协调与各自为政之间问题突出。
(2)从交通运输的合理布局上看,长江沿岸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提示:以黄金水道为支撑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港口、水路、公路、铁路、机场、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优化配置,构建干支统筹、水陆衔接、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
(3)水电站建设也是开发长江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试分析不合理的水电站建设会给长江流域带来哪些问题。
提示:水库大量拦蓄汛期水量,导致水库下游河道主槽泥沙淤积加剧;小型水电站无序开发,破坏环境;在水电资源开发集中的河段,鱼类生存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导致长江珍稀濒危及土著鱼类资源严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典型例题】
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开启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读图,回答(1)~(2)题。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思路点拨:第(1)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资金、技术方面远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④错误;川渝地区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成为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②③正确。故选C。
(2)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黄金水道的作用 ③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D
思路点拨: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空间位置不邻近,①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川渝地区,③错误;依托便利的黄金水道,两地经济互补性强,使两地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②④正确。故选D。
【情境探究】
探究三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除了高原、干热干旱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管
提示:长江流域面积较广,流域内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较多,人水矛盾较为突出;流域内水资源存在无序利用、水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长江沿岸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提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精准高效农业;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典型例题】
长江下游地区在开发与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污染 ②水土流失 ③大气污染 ④沙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思路点拨:第(1)题,“长江下游”是关键词,水土流失是长江上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沙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为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应(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大力发展石化工业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封山育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思路点拨:第(2)题,石化工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封山育林是上游地区为防治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
【技法点拨】
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
(1)流域开发的基本分析思路。
对流域进行开发时,特别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2)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分析思路。
(3)河流内河航运价值大小的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