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第3章体液调节“燃烧”的体育节
思考:学生在运动做出哪些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心跳加快、加强,汗液增多,产热变多等
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占优势,使心跳加快(属于神经调节)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加(属于激素调节)
思考:体液中有没有其他非激素物质也参与调节活动呢?
【问题探讨】
【任务1】:坐过山车时,肾上腺素 和CO2含量升高,使呼吸急促,请构建CO2调节过程示意图。
血液中CO2含量升高
呼吸
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肺通气量增大加快清除CO2
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化学感受器
刺激
因此,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常常采用含有5%左右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
??CO2不是激素,这属于什么调节??
1.体液调节
(1)概念: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物质
激素(主要):
如甲状腺激素等
非激素:
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等
(3)范围:
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传送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和草履虫)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有体液调节吗?有神经调节吗?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资料1:某人右手不小心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缩回,随后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资料2:吃完饭半个小时,血糖浓度上升,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
神经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信息分子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激素、CO2等
神经递质
体液运输
反射弧
较缓慢
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
比较长
短暂
迅速
为什么?
信号分子依靠体液运输
兴奋传导速度快
血液运输全身,有相应受体都可受调控
由效应器决定
神经递质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移走。
激素作用后也会失活,但其活性可在体液中保持一段时间。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呢?
实例1:体温的调节
实例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体温:一般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维持在 37℃左右。为什么?
一
小学数学题
请问如何保持水池中的液面高度不变?
注水
排水
来源
去路
若为体温
若为血糖
相同时间:注水量=排水量
建立稳态与平衡观
1体温恒定的实质(原因)主要产热来源:产热=散热主要散热器官:散热方式:代谢产热皮肤传导对流辐射蒸发辐射(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蒸发(汗液的蒸发)对流(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传导(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肝、脑运动时主要产热器官:骨骼肌37℃正常体温动态平衡除皮肤可散热外,呼气、排尿、排便等过程亦可;2
体温调节相关结构
(1)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2)主要的散热器官:
皮肤
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
皮下脂肪层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汗腺产生汗液汗液蒸发散热
温度
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寒冷
正常体温
炎热
注意:体温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3.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
假想:一月某天的清晨,气温只有零度,你准备去上学,刚出宿舍门,西北风迎面吹来,这时你会......
散热减少
刚进入寒冷环境时,若要维持体温稳定,身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如何变化?
产热增加
最终保持平衡
甲状腺激素
TSH
TRH
寒冷刺激
垂 体
甲状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寒
冷
减少散热
3.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
甲状腺激素
TSH
TRH
寒冷刺激
垂 体
甲状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减少散热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哪些步骤是生理性调节,哪些步骤是行为性调节呢?
3.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甲状腺激素
TSH
TRH
寒冷刺激
垂 体
甲状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减少散热
(行为性调节)
(生理性调节)
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3.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模型
增加散热,减少产热
炎热刺激
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炎热环境
3.体温调节过程——炎热环境
3.体温调节过程——炎热环境
炎热环境中,人体又是如何维持体温稳定呢?
【任务2】:请大家结合教材P59相关文字及图解,构建出人在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的模型。
3.体温调节过程——炎热环境
炎热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热觉感受器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
传入神经
增加散热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等
思考:炎热环境中,人体有体液调节吗?
炎热环境中,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并非无激素调节。
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的模型
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
正常体温37O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
肌肉和肝等产热增多
皮肤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
体温回升
当局部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3
体温调节的过程(共18张PPT)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2课时)第3章体液调节实例1:体温的调节
(主动)
寒
冷
皮肤冷觉
感受器
皮肤血管
收缩
汗腺分泌
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
散热
炎热
皮肤热觉
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血流量增多
汗液分泌增多
传入
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增加散热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
TR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垂体
TSH
协同作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小结
调节方式:
体温调节中枢:
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体温调节中的反射: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
神经-体液调节
回顾导入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过久
停留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
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
功能紊乱;
③破坏内环境稳态;
④严重时危及生命;
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举行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因冰雹等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现象导致死亡。
中暑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失温
4.体温调节特点
【思考】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p59
体温升高:
①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
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
(有益也有害)
②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机体产热量>散热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或超过正常最高水平。(无大碍)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会引起发热。一定限度的发热是有好处的,此时,白细胞增多,肝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率加快...这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如果是温度过高,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运动出汗时,会通过汗液丢失大量水分和少量无机盐,如何维持水盐平衡
血糖平衡:
来源≈去路
体温稳定:
产热量≈散热量
水盐平衡:
摄入量≈排出量
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 ,主要是通过 完成的。
肾
渗透压调节
(主要)
中的水
产生的水
饮水
食物
代谢
1200 mL
1000 mL
300 mL
2500 mL
2500 mL
排出尿液(主要)
通过呼气排出
排汗
排便
肾脏
皮肤
大肠
1500 mL
500 mL
400 mL
100 mL
肺
摄
入
量
≈
排
出
量
来源
去路
人体内水平衡是通过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摄入量
排出量
①冬天相比于夏天,机体为加强产热,代谢加强,产生的水增加(来源增大)
三.水平衡的调节
1
水的来源和去路
注:这是指一个体重为70kG的成年人在25℃、活动量不大,以及中等饮食程度的情况下。
1.根据水的来源和去路图解,分析我们为何在冬天尿液比夏天多呢? p60
排尿增加,使水的排出量≈摄入量
②汗液分泌量减少(去路减少)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尿
血液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原尿
尿液
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全部的葡萄糖
水、无机盐
氨基酸、葡萄糖
蛋白质、血细胞
尿素、尿酸等
水、无机盐
氨基酸、葡萄糖
尿素、尿酸等
水、无机盐
尿素、尿酸等
(180L)
(1.5L)
2
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水平衡的调节
(1).相关结构
(1)水平衡调节中枢:_________;
(2)渴觉中枢:__________;
(3)渗透压感受器:________。
下丘脑
大脑皮层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
(1)产生、分泌部位:__________;
(2)释放部位:_________;
(3)靶器官: ;
(4)作用: 。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
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相关结构和物质
神经分泌细胞
下丘脑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毛细血管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释放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刺激
尿量减少
(+)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
升高
(-)
下
降
下
降
注意:产生渴觉不是反射,到主动饮水才是反射
4.水平衡调节过程
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水平衡调节中枢:
3.渴觉中枢:
1.调节方式:
4.渗透压感受器分布:
下丘脑
如饮水过多时,机体是如何调节水平衡的呢?
【旁栏思考题】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p61
有道理。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可以看出,当人意识到渴了,说明机体细胞渗透压已经升高,机体已经在调动心脏、肾等器官以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调节渗透压;
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压升高、酸中毒等。长期如此,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
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人体每昼夜有35~50g的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而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500mL以上。
如果排出的尿量过少,代谢废物不能及时随尿液排出体外,水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中毒而损害健康。因此人每天都要保证一定量的饮水。
三.水平衡的调节
世卫组织声明:“每天饮用超过4L水可能会‘水中毒’,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而马拉松运动后大量饮用淡水也会导致“水中毒”。
联系生活: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机体水的摄入量超过了排水量,以致于水分在体内潴留,打破了水电解质平衡,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过多的水会稀释人体内的Na+浓度,所以在医学上又称为稀释性低血钠。
三.水平衡的调节
四. 盐平衡的调节
1.盐(以Na+为例)的来源和去路
正常机体:Na+的摄入量 = 排出量,使机体保持盐平衡
人体内的Na+
主要是食盐
肾脏
皮肤
尿液(主要途径)
汗液
大肠
粪便
*人体摄入的食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2.相关激素
——醛固酮
产生部位:_______________
靶器官: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本质: 。
肾上腺皮质
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固醇类
四. 盐平衡的调节
3.调节过程
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维持血钠含量平衡
血钠含量升高
(-)
(-)
血钠浓度上升
(-)
Na+浓度对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_____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稳态
正常进行
必要条件
举例:
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下降
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
及时补充生理盐水缓解症状
K+在维持细胞 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蔬菜和水果中富含K+,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4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意义
内
四. 盐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
饮水或失水异常、盐分摄入异常等
尿量变化和尿的成分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Na+,分泌K+
细胞外液渗透压异常
刺激
抗利尿激素
垂体释放
影响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血钠异常
刺激
释放
影响
负反馈
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
血钠改变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水盐平衡小结
④调节中枢:
渗透压感器
传导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TRH
体温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①作为感受器(感受刺激):
②传导兴奋(至大脑皮层):
③作为效应器(分泌激素):
下丘脑的功能
1
关系
资料1:人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
资料2: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上述资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 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 。
②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和 。
五.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发育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环节
中枢神经系统
内分泌腺
直接或
间接调节
影响发育和功能
恢复稳定
感知变化
调节校正
人体内环境
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一致
各项生命活动正常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
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p61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吃饭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不喝水会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失衡。
大便和小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或其他病症,损害健康。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不仅仅是摄入和排出的平衡,不能靠禁食、禁水和减少排便来保持。
2、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
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Na+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长期食盐摄入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