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展下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溯源侵蚀瀑布溯源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伸长加深展宽河谷发育初期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下蚀形成V型河谷河谷发育中期凸岸凹岸凹岸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湾河谷成熟期河湾扩展、河谷展宽。
横剖面呈“u”型。沟谷流水
↓
↓
(沟谷加深、延长)
↓
↓
V字形峡谷
↓
↓
出现河湾
↓
↓
槽形河谷下蚀溯源侵蚀
侧蚀
侧蚀初期中期成熟期三峡虎跳峡上游:溯源侵蚀、下蚀形成V型河谷中游:荆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湾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湾扩展、河谷展宽1、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凹岸凸岸港口建设的基本条件:港阔水深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高的应选择A、还是B?(二)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冲(洪)积扇——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
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连成平原。河漫滩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
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成的地理原理——流水沉积
条件:
①有泥沙(河流含沙量大)
②流水速度减慢(地形趋向平坦)
③海浪侵蚀速度比流水沉积速度慢(洋流和风浪影响小)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水动力条件知识补充和拓展:地貌成因分析区域气候、地形(地貌)、河流、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的综合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海滨地区)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①河流输沙量大;②入海口潮差小;③潮流搬运能力弱。第84页“案例3”
三角洲发育的重要条
件:河流输沙量大、入海
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
弱。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完成第84、85页“活动”
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地势地貌特征不同,形成的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土质差异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比较大。
一般来说,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高产稳产农业区。
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地下水的矿化度和水位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土壤生产力一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
滨海平原地区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或耐盐性强的植物。因此,这里是黄淮海平原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河口三角洲中下游河漫滩山前洪积—冲积扇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堆积地貌槽形
侧蚀河床展宽
侧蚀V形谷
下蚀、溯源侵蚀侵蚀地貌侵蚀→→→→→搬运→→→→→堆积流水作用下游中游上游 ABCD请将各幅图与青藏高原某地山前、长江三峡 、荆江河段 、上海接近入海口 一一对应?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长的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有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完成第86页“活动”
(1)上游是山地高原,地势较低处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聚落的发展。
下游地势低洼,易出现洪涝灾害,聚落位置宜选择在地势较高处。完成第86页“活动”(2)B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以河谷为例对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对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冲积平原为例对山区聚落分布的影响2010年全国文综36题⑵简述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的原因。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
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
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
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
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36.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36分)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08年全国文综(1)盆地(3分) 从(向心状)水系和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AEDCB盆地山地高原平原丘陵五大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知识补充和拓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貌36.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36分)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08年全国文综(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区域面积广。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4分)。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4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4分)分析三角洲形成的思路方法1、含沙量(植被、地形、气候、土壤、河网、人类活动等)
2、河口处的海岸特点:陆地、海底、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