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生物学(新人教版)
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 1 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Biology
右图所示是我们在医院里常见的情景。
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
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可能被病菌感染了。
2、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一方面,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同时它作为易被观察的免疫器官,肿大后可以起到指示机体是否被病菌感染的作用,能用于判断疾病状况;另一方面,扁桃体作为人体的器官,充血肿大后易形成脓肿,表现出吞咽食物时有疼痛感等症状, 同时引发其他并发症状。
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问题探讨
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成熟)
B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武器
士兵
战场
(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作用: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扁桃体
淋巴结
脾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脾
骨髓
扁桃体: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其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脾:呈椭圆形,在胃的左侧,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作为内分泌腺,它能产生胸腺激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质内,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资料
扁桃体
胸腺
脾
骨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造血干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各种免疫细胞
(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
①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
(APC)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吞噬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增殖、分化、发育
增殖分化发育
骨髓中的
淋巴干细胞
B细胞
T细胞
胸腺
迁移至淋巴器官
B细胞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1.摄取抗原
2.加工、处理抗原
3.呈递抗原
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APC):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病原体
抗原决定簇
(2)抗原:病原体表面存在的,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的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
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如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等。
(1)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作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2)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隐藏在抗原内部,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以后,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抗原决定簇
抗原呈递细胞(APC)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分类
功能
都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
注意: 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抗原,只能识别APC呈递的抗原。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
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也具有呈递抗原能力。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呈递抗原
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呈递抗原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①抗体: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②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③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等分泌,可使细菌溶解,病毒失活。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3.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是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③溶菌酶
分布
分泌细胞
血浆、唾液、泪液、乳汁等
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淋巴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免疫过程的小分子蛋白质。
T细胞
分泌
细胞因子
刺激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分泌
细胞因子
作用
靶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浆细胞
T细胞
细胞因子
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一系列不同功能的细胞因子。
IL—白细胞介素 TNF—肿瘤坏死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提取这样的血清输给临床病人,其中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使病毒失活,有助于病人康复。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的保护作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和粘膜达到内部组织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病原体,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从血管中穿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杀灭病原体。
溶菌酶的作用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吞噬细胞能消化分解细菌等
细菌酶破坏细菌细胞壁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当病原体足够强大,突破了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就会引起特定的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特异性。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斗争中形成;后天性免疫
组成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起主导作用。 两者共同实现机体的三大免疫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正常:
异常:
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
正常:
异常:
正常:
异常:
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并消除
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他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1、√ × 2、B 3、C
2、答案:医生给出切除扁桃体的建议是基于该同学的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有可能引起邻近器官的感染,产生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等,也有可能引起机体其他系统产生病变,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已经不能作为正常工作的免疫器官,而是成为病灶了,因此需要手术切除。
1、答案: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并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病原体进入体内,不断繁殖,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机体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沟等处,产生免疫反应,诱发淋巴结发炎等;右侧腹股沟与右足底相对较近,因此,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也能引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练习与应用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