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节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第二章
开花结果是被子植物的显著特征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分组实验,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
2、通过列表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分析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
3、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内外条件,解析种子的储存和播种措施的原理
1、种子的主要结构。
2、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
重点难点
一、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等结构
阅读P42-44,思考下列问题:
1、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思考:
(1)浸泡的种子和未浸泡种子硬度有何差别?
(2)如何观察菜豆种子?
(3)如何观察玉米种子?如何解剖子房?
2、菜豆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什么是 双子叶植物?
3、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什么是单子叶植物?
自主学习
(一)分组实验 观察种子的结构
1、目的要求:(1)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2)认识种子的结构
2、材料器具:放大镜、镊子、解剖刀、碘液、培养皿、清水、菜豆、玉米等植物种子
3、步骤:(1)泡:分别将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放在清水里浸泡24H。
(2)捏:捏一捏经浸泡和未经浸泡的菜豆种子,感受其硬度差异。
(3)观察菜豆种子:剥去菜豆种子的种皮,从种脐对侧分开两片子叶,观察其内部结构。
实验现象:两片子叶连接的部分为胚轴,即将突破种皮的一端为胚根,另一端为胚芽。
(4)观察玉米种子:用解剖刀沿玉米中央隆起的部分纵切,用解剖针轻轻挑起胚的两端,观察其内部结构。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被碘液染成蓝色的为胚乳,被染成淡黄色的为胚,用解剖针轻轻挑起胚的两端,靠近胚乳的部分是胚芽,远离胚乳的部分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紧贴在胚乳下面,与胚轴相连,呈薄片状包绕着胚的其他部分的是子叶。
1、经清水浸泡后的菜豆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2、把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其颜色发生良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经水浸泡后的菜豆种子,膨胀且种皮变软,其意义是:有利于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溶于水的物质,转运给胚的各部分供发育利用;同时,也有利于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
加碘液后,玉米种子纵剖面的胚乳变蓝,说明:胚乳中贮存着丰富的淀粉,是玉米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3、列表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相同点 不同点 子叶
胚乳
种皮和胚(由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组成)
子叶两片,储存营养
子叶一片
无胚乳
有胚乳,储存营养
4.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观察顺序:(1)由表及里
(2)先形态后结构
(3)先宏观后微观
(二片,肥厚)
(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根
子叶
胚芽
胚
种皮
菜豆种子
注:双子叶植物种子多无胚乳,但蓖麻、烟草等除外
1、概念:双子叶植物:种子胚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种子结构
(1)、种皮:
①特征:坚韧
②作用: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胚:
①来源:受精卵在胚珠内发育而成
②本质:幼小植物体,种子最重要、部分
③组成: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两片)。
胚
玉米种子
胚芽
胚轴
子叶
胚根
种皮
胚乳
(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1、概念:单子叶植物:种子胚中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2、种子的结构
注: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有胚乳,但慈姑、泽泻等除外
(1)、果皮(种皮):
①特征:坚韧
②作用:保护
(2)、胚:
①来源:受精卵发育而成
②本质:幼小植物体,种子最重要部分
③组成: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一片)。
(3)、胚乳:
①来源:受精中央细胞发育而成
②作用:贮存营养
二、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
阅读P44-47,思考下列问题:
1、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活动中,你应作出怎样的假设?为什么A、B、C三只广口瓶要大小相同,并且里面放置相同数量的种子?A、B两瓶对照变量是什么?B、C两瓶呢?这个活动能得出什么结论?
2、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有哪些?内部条件有哪些?
3、种子萌发过程是什么?
4、什么是种子发芽率?如何计算种子发芽率?
自主学习
(一)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
(1)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或者(2)水和空气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或者(3)水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空气不 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或者(4)水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见教材P45
自主探究
4、实施计划
A、B、C三瓶种子数量一样多(不能太少,避免偶然性),并且都放在温暖处
(1)、A、B对照,变量是什么?探究的什么问题?
(2)、B、C对照,变量是什么?探究的什么问题
浸泡水中
适量水分
没有水分
实验装置 发生变化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第N天
甲
乙
丙
无变化
变软
变软
无变化
长出幼根
长出幼根
无变化
幼根长长
幼根不长
无变化
长出幼叶
幼根变黑
实验现象:B瓶种子萌发、A瓶和C瓶种子没有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5、得出结论 :空气和水都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6、表达交流:这个实验如何改进,比如甲瓶是通过注入过量的水的方法来得到缺乏空气,以形成与乙瓶有空气对照,有没有其他方法使甲瓶缺少空气?再比如这个实验如右图改进可不可以?黑圆点为种子,暗淡部分为水。它的缺点又在哪儿?
(3)、适宜的温度
(2)、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1)、适量的水分
看图思考:种子萌发需不需要阳光?如何验证?
思考:是不是具备上述条件种子就一定能萌发?
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
(1)、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2)、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思考:具备了上述内外五个条件种子是否就一定萌发?
(三)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1、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吸水变软,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物质转化为可吸收物质,输送给胚芽、胚轴、胚根
(四)、种子萌发过程
2、胚根发育成根: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
3、胚轴伸长:胚轴发育成茎根连接处
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几种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
1、概念: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与供试种子数的比例,
2、表示方法:百分比
3、计算方法:
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 供试种子数)×100%
4、意义:检测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种子发芽率
1、长出第一片绿叶前:依靠种子贮存营养。
应用:农业生产中,播种常选用籽粒饱满企且完好无损的种子,以保证种子萌发时的营养供应和幼苗的茁壮成长。
2、长出第一片绿叶后:依靠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六)、种子萌发营养获取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知识梳理
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膨胀
(2)、胚根发育成根
(3)、胚轴发育为茎根连接处
(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种子萌发不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 B、充足的空气
C、阳光 D、一定的水分
2 .熟蚕豆种子,种下去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
A、熟蚕豆胚是死的 B、种子没有成熟
C、种子结构不完整 D、水肥不充足
3、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提前出苗的原因是( )
A、增加湿度 B、增加空气
C 、 提高温度 D、提高发芽率
C
A
自我检测
C
4、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萌发的原因是( )
A、水温太低 B、缺少空气
C、缺少阳光 D、淀粉不溶于水
5 .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种子,在适宜的 条件下,有40粒种子没萌发,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A、96% B、9.6%
C、4% D、90.6%
6、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 蛀空了的水稻
C 、 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C
D
D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