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
1.积累基本常识
《西行漫记》与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
时间:1936年6月到10月
重要人物
重要事件
2.重要事件
事件名称 时间 写到主要人物 主要经过 重要细节(2-3处) 结果
前往“红色中国” 1936年6月初 杨虎城、 张学良、 王牧师、 邓发、 周恩来、 贺龙 从北京乘火车到西安,拜访了杨虎城、邵力子,见到王牧师和邓发。前往延安途中历经艰险,遇白匪追逐,险遭不测。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由李长林等人护送到红色中国临时首都保安,路途上听到了贺龙的传奇故事。 “我”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邓发) 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年轻的贺龙面不改色,连眼都没有眨一下。 有惊无险地来到“红色中国”的临时首都保安。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 刘伯承 林彪 刘伯承与彝族首领谈判,获得理解和支持,顺利通过彝区。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林彪带领下到达大渡河,在安顺场意外俘虏敌人团长和他的渡船,用三艘船渡过一部分部队到对岸。先头部队赶往泸定桥,组织三十人的冲锋队,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冲过桥去。大部队得以安全渡过大渡河。 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红军夜间摆开一字长蛇阵沿着两岸悬崖前进,一万多把火炬照映在河面上,仿佛万箭俱发。 进攻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转危为安。
过草地 1 935年8月 林彪 左权 彭德怀 周恩来 红军进入藏族地带,不断遭到袭击,好不容易找到向导引路。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没有柴火没有粮食,沿途损失许多牲口和人员,三万人的部队到达陕北苏区的还不到二万。 红军一进入藏族地带,就第一次遇到了团结起来敌视他们的人民。 “一条人命买头羊”。 萝卜大得“够十五个人吃” 红军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到达陕北苏区。
离开“红色中国” 1936年10月 司机 蒋介石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保安,经过无人地带,进了洛川。发现装有采访资料和照片的包不见了,要求司机连夜回咸阳找回来。第二天,所有的交通就封锁了。 “别忘了我的假臂!”(蔡树藩) “给我送个老婆来!”(李克农) 为了等司机找回那个包,“我”在西安一个朋友家里整宵没有合眼。 有惊无险地回到“白色世界”。
3、梳理重要人物
姓名 长相特征 主要经历
周 恩 来 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出身于大官僚,南开大学,学生领袖,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获释后留学法国两年,英国、德国也学习过。1924年回国,任黄浦军校政治部主任,后领导上海工人罢工、起义。“四·一二”革命政变后参加组织八一起义、广州起义,后转入地下活动,曾担任朱德的政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
重要细节(2-3处) 作者评价(性格特点)
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将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吃苦耐劳,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态度温和,谈吐安详。
贺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勇敢无畏,由周逸群动员加入国民党,南昌起义后加入共产党。失败后和朱德转到汕头,后辗转香港、上海后回到湖南,用一把菜刀建立了一个苏区。长征后到达西藏与朱德会师,目前他的部队又在行军路上,向甘肃进发。 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年轻的贺龙面不改色,连眼都没有眨一下。 本人不抽大烟,但我们到时他把烟具和大烟送上炕来,我们就在烟炕上谈革命。 他曾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如果他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把守的地方也是如此。 生活简单,不计较财务——除了马匹。性格很急躁,但很谦虚。同情穷人,仇视有钱人。行军神出鬼没,口才好。
毛泽东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六岁开始干农活,八岁开始读书,到长沙当了半年兵,后到湖南师范学校读了五年书,与朋友一起成立新民学会,再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与杨开慧结婚,后回湖南开展革命运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革命失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朱德会师,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围剿失败后,率领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开辟陕西苏区。妻子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却毫不介意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一边与斯诺谈话,一边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当着林彪的面“研究”了二十分钟) 用一本书夹一只飞蛾的彩色羽翼。 13岁时曾威胁父亲要跳池塘 曾被民团抓获,逃到水塘里才躲过一劫 毛泽东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一丝不苟,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彭德怀 / 出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小时候与继母和祖母关系不好,差点被溺死。九岁离家闯世界,十八岁当了排长,曾因叛徒出卖被捕,遭受严刑拷打而不屈服。1927年参加共产党,1928年举行平江起义,后逐渐成为红军司令员,对游击战术有独到的研究。 他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祖母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孽子。 平生最惬意的事是毁了曾关押、折磨自己的囚室。 愉快爱笑,吃得很少很简单,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很喜欢孩子。
徐海东 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有一种顽皮的孩子相。身材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 生于汉口的黄陂县,世代做窑工,家里很穷。1927年成为共产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组织起只有17人的“工农军队”,后来发展为6万人的红四方面军,建立鄂豫皖红色共和国。后在国民党“围剿”下转移到西北苏区。66个亲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将介石把他称为文明的一大害,悬赏100万大洋要他的脑袋。 他认为“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马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门牙嵌在了树上。 黄陂县姓徐的都给杀光了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朱德 年过半百,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生于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穷苦的佃农家庭。考过科举,后来进入去南讲武堂,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随蔡锷率军讨伐袁世凯。后由四川到上海、德国寻找共产党,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回国后领导四川的军事运动,组织南昌起义,转战广东、湖南、江西,井冈山时期任第四军军长。第一任妻子吴若兰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
民间流传他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四面八方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能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刀枪不入,能死而复生。 他每次总说自己五十六了。 打仗时总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爱护部下,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和战斗员打成一片。喜欢运动,也喜欢读书。他难能可贵的个性几乎能立刻博得人人的爱戴。个性谦虚,诚实可靠。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
邓发 相当年轻,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下面,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青铜色的脸。 广东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曾做过厨师,是香港海员罢工的领导人。接着就成了共产党,进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国民革命,一九二七年后到江西参加了红军。在我去红色中国的路上护送了我一段路程。 “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 “我是邓发,邓发!”他的脑袋向后一仰,看着我对这个炸弹的反应。 令人惊讶的现代革命年轻战士
归纳总结
周恩来:温和文雅,忠诚革命,不屈不挠,善于斗争,爱护士兵、平易近人,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贺龙:勇敢无畏,有勇有谋,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爱护部下、平易近人,不计较个人财务,但喜欢马匹,忠诚谦虚,仇视有钱人,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毛泽东: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质朴纯真,平易近人,有幽默感,感情深邃,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忠诚革命。
彭德怀:生活简朴,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活泼有孩子气,喜欢、尊重孩子,坚强不屈,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徐海东:阶级意识强,有强烈的自豪感,热情真诚,爱护部下,意志顽强,勇于反抗。
朱德: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诚实可靠,执著追求,意志坚定,忠诚谦虚,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领袖既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同时又有共性特征,请举例说明。
他们的共性特征有:忠诚革命,热爱人民;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生活简朴。他们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例如:贺龙胆大勇敢,听到桌子下的枪声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凭着一把菜刀就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彭德怀爱孩子,后面经常跟着一帮孩子,自己也有孩子气,登山时也要跟斯诺比赛看谁先爬上去;毛泽东不拘小节,当着记者和林彪的面去捉裤子里的跳蚤;周恩来博学文雅,能用英文跟斯诺对话。
4.纪实作品写法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纪实作品最基本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重读课本P67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说明红军在遭遇重重封锁的情况下不为人知,非常神秘
是全文的总纲,对整本书而言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纪实特点”与“文学色彩”
纪实特点
第一人称,亲身经历;
真实性:真人、真事、真实历史;真实的时间、地点、数据;真实的细节;
客观态度,理性分析……
文学色彩
人物的个性鲜明
事件的传奇色彩
细节的生动有趣
语言的活泼生动
个人的情感抒发
中考真题
5. 回顾《红星照耀中国》,将合适的人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和 ______ 谈话的时候,曾以深切的兴趣去研究他……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温文的谈吐……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据说, ______ 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他常常要求批评,遵从忠告。
我以为 ______ 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 A_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 B______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甲]片段中的A是 ______ ,[乙]片段中的B是_ ______ 。(均填人名)
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红星照耀中国》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而立体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将领形象,作者既突出了他们伟大卓越的一面,也刻画了他们作为常人的一面,请你围绕这两个方面,从A、B两项中任选一人,参照示例,完成对人物的简介,60字左右。
【示例】毛泽东: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
A.周恩来
B.彭德怀
在“走进经典,感悟人生”的名著阅读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办一期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名著向小组汇报选择他们的理由。
《朝花夕拾》中的童年鲁迅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童年保尔
《简 爱》中的童年简 爱
我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理由:他们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参加了红军,在红军中承担各种工作,甚至跟敌人拼刺刀。他们不怕困难、勇敢、乐观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剧本选材 疑问
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造反者》) [家庭背景]
①介绍“造反者”周恩来,为什么要拍摄他的家庭背景?请联系你对名著的阅读简要分析。
[片头配诗]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惊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②片头配诗展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形象?请联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结合诗节词句分析。
①示例:首先,这是周恩来真实的家庭背景,能体现微纪录片(纪实作品)的真实性。其次,与《红星照耀中国》中许多革命者出身贫苦不同,周恩来是一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知识与信仰完全一致。为民族解放而背弃封建官僚阶级,能体现他革命决心的坚定。书中另外写到他成功发动上海工人起义,特意点明他是个大资产阶级家庭的子弟,同工人阶级素无接触,以此突出他的革命决心和领导能力。
②示例:周恩来如同中国革命的“吹号者”。在中国社会“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时,他“想望着黎明”,在“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中,最早“起来”,吹响了号角,这与《红星照耀中国》所写的周恩来形象、经历相符:1919年就领导学生开展民主与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参与组织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等等。诗中吹号者为追求革命理想而“不埋怨”艰苦环境的形象,与《红星照耀中国》所写的周恩来形象、经历相符:因组织学生运动入狱仍坚持革命,在南方进行了多年艰苦的斗争,长征途中九死一生后在重重封锁的苏区领导革命,等等。红星照耀中国
一、重要人物梳理
姓名 长相特征 主要经历 重要细节(2-3处) 作者评价(性格特点)
周恩来 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出身于大官僚,南开大学,学生领袖,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获释后留学法国两年,英国、德国也学习过。1924年回国,任黄浦军校政治部主任,后领导上海工人罢工、起义。“四·一二”革命政变后参加组织八一起义、广州起义,后转入地下活动,曾担任朱德的政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 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他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的知识分子。他吃苦耐劳,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态度温和,谈吐安详。
贺 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 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勇敢无畏,由周逸群动员加入国民党,南昌起义后加入共产党。失败后和朱德转到汕头,后辗转香港、上海后回到湖南,用一把菜刀建立了一个苏区。长征后到达西藏与朱德会师,目前他的部队又在行军路上,向甘肃进发。 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年轻的贺龙面不改色,连眼都没有眨一下。//贺龙本人不抽大烟,但我们到时他把烟具和大烟送上炕来,我们就在烟炕上谈革命。//他曾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打仗”。//如果贺龙还在两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把守的地方也是如此。 生活简单,不计较财务——除了马匹。性格很急躁,但很谦虚。同情穷人,仇视有钱人。行军神出鬼没,口才好。
毛泽东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六岁开始干农活,八岁开始读书,到长沙当了半年兵,后到湖南师范学校读了五年书,与朋友一起成立新民学会,再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与杨开慧结婚,后回湖南开展革命运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革命失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朱德会师,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围剿失败后,率领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开辟陕西苏区。妻子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却毫不介意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一边与斯诺谈话,一边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当着林彪的面“研究”了二十分钟) 用一本书夹一只飞蛾的彩色羽翼。 13岁时曾威胁父亲要跳池塘 曾被民团抓获,逃到水塘里才躲过一劫 毛泽东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一丝不苟,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彭德怀 / 出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小时候与继母和祖母关系不好,差点被溺死。九岁离家闯世界,十八岁当了排长,曾因叛徒出卖被捕,遭受严刑拷打而不屈服。1927年参加共产党,1928年举行平江起义,后逐渐成为红军司令员,对游击战术有独到的研究。 他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祖母祈求天雷打死这个不孝孽子。 平生最惬意的事是毁了曾关押、折磨自己的囚室。 愉快爱笑,吃得很少很简单,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很喜欢孩子。
徐海东 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有一种顽皮的孩子相。身材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 生于汉口的黄陂县,世代做窑工,家里很穷。1927年成为共产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组织起只有17人的“工农军队”,后来发展为6万人的红四方面军,建立鄂豫皖红色共和国。后在国民党“围剿”下转移到西北苏区。66个亲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将介石把他称为文明的一大害,悬赏100万大洋要他的脑袋。 他认为“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马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门牙嵌在了树上。 黄陂县姓徐的都给杀光了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
朱德 年过半百,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生于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穷苦的佃农家庭。考过科举,后来进入去南讲武堂,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随蔡锷率军讨伐袁世凯。后由四川到上海、德国寻找共产党,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回国后领导四川的军事运动,组织南昌起义,转战广东、湖南、江西,井冈山时期任第四军军长。第一任妻子吴若兰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 民间流传他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四面八方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能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刀枪不入,能死而复生。 他每次总说自己五十六了。 打仗时总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爱护部下,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和战斗员打成一片。喜欢运动,也喜欢读书。他难能可贵的个性几乎能立刻博得人人的爱戴。个性谦虚,诚实可靠。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
邓 发 相当年轻,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下面,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青铜色的脸。 广东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曾做过厨师,是香港海员罢工的领导人。接着就成了共产党,进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国民革命,一九二七年后到江西参加了红军。在我去红色中国的路上护送了我一段路程。 “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 “我是邓发,邓发!”他的脑袋向后一仰,看着我对这个炸弹的反应。 令人惊讶的现代革命年轻战士
二、重要事件梳理
事件名称 时间 写到主要人物 主要经过 重要细节(2-3处) 结果
前往“红色中国” 1936年6月初 杨虎城、张学良 王牧师、邓发 周恩来、贺龙 从北京乘火车到西安,拜访了杨虎城、邵力子,见到王牧师和邓发。前往延安途中历经艰险,遇白匪追逐,险遭不测。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由李长林等人护送到红色中国临时首都保安,路途上听到了贺龙的传奇故事。 “我”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 “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邓发) 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年轻的贺龙面不改色,连眼都没有眨一下。 有惊无险地来到“红色中国”的临时首都保安。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 刘伯承 林彪 刘伯承与彝族首领谈判,获得理解和支持,顺利通过彝区。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林彪带领下到达大渡河,大安顺场意外俘虏敌人团长和他的渡船,用三艘船渡过一部分部队到对岸。先头部队赶往泸定桥,组织三十人冲锋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冲过桥去。大部队得以安全渡过大渡河。 刘伯承与彝族首领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红军夜间摆开一字长蛇阵沿着两岸悬崖前进,一万多把火炬照映在河面上,仿佛万箭俱发。 进攻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转危为安。
过草地 1935年8月 林彪 左权 彭德怀 周恩来 红军进入藏族地带,不断遭到袭击,好不容易找到向导引路。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没有柴火没有粮食,沿途损失许多牲口和人员,三万人的部队到达陕北苏区的还不到二万。 红军一进入藏族地带,就第一次遇到了团结起来敌视他们的人民 一条人命买头羊 萝卜大得“够十五个人吃” 红军付出巨大代价,终于到达陕北苏区。
离开“红色中国” 1036年10月 司机 蒋介石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保安,经过无人地带,进了洛川。发现装有采访资料和照片的包不见了,要求司机连夜回咸阳找回来。第二天,所有的交通就封锁了。 “别忘了我的假臂!”(蔡树藩) “给我送个老婆来!”(李克农) 为了等司机找回那个包,“我”在西安一个朋友家里整宵没有合眼。 有惊无险地回到“白色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专题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红星照耀中国》是 (国家)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曾改名为《 》,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以 (地点)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3.“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到了新的方向”,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叫做 ,“总司令”是指 。
4.书中除了写了大量的红军将领之外,还写了一部分国民党将领,如作者去保安前见过的 、 等。
5.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6.从文体上来讲,这是一本 。
7.“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他躲在一个村子里,同某组织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卫队的武装。”选段中的“他”是指 ,“某组织”是指 。
8.《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红星”象征着 。
9.我以为 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领袖……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10.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 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蒌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他是( )
A.张学良 B.徐特立 C.周恩来 D.朱德
2.下列关于人物描写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周恩来
B.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的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贺龙
C.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毛泽东
D.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不进的结果。——徐特立
3.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图书。
B. 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C. 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4.下列有关书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是一个精研文史哲的学者,也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
B.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D.“红小鬼们”勤奋、忠实,热爱红军,有着革命的热情。
5.下面与毛泽东无关的是( )
A.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他却毫不介意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B.13岁时曾威胁父亲要跳池塘
C.一边与斯诺谈话,一边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裤带,搜寻着什么寄生物。
D.平生最惬意的事是毁了曾关押、折磨自己的囚室。
三、简答题(共40分)
1.请阐述《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的含义。(10分)
2.书中哪个红军领导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结合书中内容分析他的特点(不少于三点)。(15分)
3.作者在书中曾提出疑问:“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请你结合书中内容,替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不少于三个角度)。(15分)
答案
一、填空
1.美国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2.延安
3.西安事变 蒋介石
4.张学良 杨虎城 白崇禧
5.两万五千里长征
6.纪实文学作品
7.贺龙 哥老会
8.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9.彭德怀
10.毛泽东
二、选择题
1.C
2.D【解析】D项描写的是彭德怀。
3.C
4.B
5.D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带领中国走向革命的胜利。
2.例(事例略):周恩来:温和文雅,忠诚革命,不屈不挠,善于斗争,爱护士兵、平易近人,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贺龙:勇敢无畏,有勇有谋,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爱护部下、平易近人,不计较个人财务,但喜欢马匹,忠诚谦虚,仇视有钱人,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毛泽东: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质朴纯真,平易近人,有幽默感,感情深邃,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忠诚革命。
彭德怀:生活简朴,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活泼有孩子气,喜欢、尊重孩子,坚强不屈,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徐海东:阶级意识强,有强烈的自豪感,热情真诚,爱护部下,意志顽强,勇于反抗。
朱德: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诚实可靠,执著追求,意志坚定,忠诚谦虚,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3.红军没有现代技术,但是他们有对群众、对民族和国家热爱,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也因此获得群众对他们的拥护和爱戴;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正确的政治策略、军事策略;品质高尚、才能卓越的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