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空气中有许多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呢?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认真阅读课本P104-109的内容。自主研学:1.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各由什么构成?各有什么功能? 2.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共同点 ? 3.什么叫抗原?抗体?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4.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有什么功能? 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 6.免疫的功能有哪些? 7.什么是计划免疫?它有何作用?它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 并思考以下问题: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鼻毛和纤毛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皮肤和黏膜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1. 为什么被烧伤、烫伤的皮肤比完整的皮肤容易感染? 这说明人体的皮肤具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皮肤的阻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多种病原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探究活动一:与生惧来的免疫力2、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即我们所说的发炎,但是皮肤发炎后有时会自己痊愈。为什么?探究活动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3.思考: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共同点? 都是生来就有的,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探究活动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思考:当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后,人体又是怎样进行防御的?腮腺炎病毒(抗原)甲型肝炎病毒抗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1.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抗原?
该病毒就是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2.抗体是怎样产生的?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探究活动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淋巴细胞抗体(主要是病原体)刺激产 生结合消灭病原体(抗原)抗原和抗体的关系:抗原探究活动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没有消失。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能清除。5.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它病毒?为什么?不能,因为抗体具有特异性。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胸腺淋巴结脾脏淋巴细胞组成功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特点: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进一步探究:1.什么是免疫? 免疫是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探究活动三: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接种的主要疫苗:
卡介苗——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疹疫苗——麻疹
乙肝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1.什么是计划免疫?探究活动三:计划免疫2.计划免疫有什么作用?它包括哪两个程序?计划免疫就是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计划免疫两个程序是: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进一步探究:1.思考P109第一题,回答:皮肤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从而使皮肤完成其免疫功能。2.思考P109第二题,回答:甲体内产生了抗炭疽杆菌的抗体,而乙没有。3.思考P109第三题,回答:进一步探究: 异体皮肤对自身而言属于异物,是一种抗原。这样,异体皮肤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抗体对异体皮肤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并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使外植皮肤被排异。但是自己的健康皮肤对自身而言并不属于异物,不会产生抗体而排斥。收获人体的免疫功能与生俱来的免疫力计划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的组成、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免疫力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特异性免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