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提升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八下·三门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0日零点,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许维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环形纯碳分子材料,即芳香性环型碳和,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10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答】 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 10个 应该是原子的数量,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个C10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
故答案为:A。
2.(2024八下·三门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电压表
B.甲烷结构
C.原子结构
D.叶的结构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常见的模型有:(1)一幅图、一张表格;(2)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模型;(3)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4)一个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常见的符号:公式中的字母、交通标志、logo等。
【解答】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实验,或作为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
A.图示是电压表符号,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
B.甲烷结构,是化学分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对甲烷分子结构的模型表达,所以甲烷结构是模型 ,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为原子结构模型, 是对原子这一微观粒子结构的模型表达 ,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为细胞的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2024八下·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物质是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
【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 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913年波尔提出波尔模型,他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认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现代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四种模型的正确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3八下·浙江期中)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 )
A.-2价 B.+2价 C.+4价 D.+6价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S2O3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3=0,解得:x=+2价。
故选B。
5.(2024八下·余杭期中)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解答】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设该原子的质量为x,即,故选:B
6.(2024八下·东阳期中)已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相等,由此确定混合物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再由铁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之和,由比值计算硫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都是32:64=1:2,所以混合物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也是1:2,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a%,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故选B。
7.(2024八下·东阳期中)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的意义进行了讨论,甲说:“表示一种物质。”乙说:“表示一个分子。”丙说:“表示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丁说:“表示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下列符号中,满足上述说法的是( )
A. B.Fe C. D.H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所给符号含义分析。
【解答】A、 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Fe且示一个铁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不符合题意;
C、 表示氧气,一个氧分子,物质由氧元素组成,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H不有表示物质和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能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五个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来分析解答。
【解答】①表示的是氢元素和一个氢原子;②表示的是亚铁离子,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③表示的是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和铜这种物质,铜由铜元素组成;④表示的是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两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原子构成的;⑤表示的是铁离子,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⑥表示的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选B。
9.《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铀-214的中子数为146 B.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C.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 D.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中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中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同位素的定义来分析;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来分析。
【解答】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9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14-92=122,故A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92,故B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铀-238与铀-21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铀-238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铀-2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故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故D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10.小金对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图示的是氢元素
B.“”表示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答】A、题图示的各粒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为氢元素,A合理;
B、“"表示电子, 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B合理;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C合理;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D不合理。
故选D。
1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 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A、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即质子数和中子数上解答。
【解答】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 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故选C。
12.(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 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8:2:7
D.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对苯二胺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对苯二胺分子的结构图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8N2,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说明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18:2:7,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应该说一个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3.(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
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4.(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得示意图,图中“○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粒子的示意图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
【解答】A、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有两种原子,故属于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化合物,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只含一种原子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4八下·绍兴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分子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1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收入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 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 ,不符合题意;
B、 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D、 硫化丙烯分子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6∶3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4八下·吴兴期中)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知识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A、 Fe3O4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为56:21.3,Fe2O3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为56:24,FeS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为56:32,由此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2O3>Fe3O4>FeS ,不符合题意;
B、 CaCO3、CaCl2、Ca(OH)2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0、111、74,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 ,符合题意;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不符合题意;
D、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MnO2 中锰元素化合价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4八下·吴兴期中)丁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丁烷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为气体分析。
【解答】A、丁烷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10=2∶5 ,元素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B、 丁烷分子中氢元素和碳元素质量比为10:4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不符合题意;
C、 丁烷是由分子构成,其分子是由碳、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 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4八下·杭州期中)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 C.m+n-a D.m-n-a
【答案】B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X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Xm+,Y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Yn ,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则电子数为b,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得到阳离子失去m个电子,所以它的离子中带有(a-m)个电子,元素Y的阴离子Yn 含电子数为(m+n), 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所以b+n=a-m。
故答案为:B。
19.(2024八下·杭州期中)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写出化学式。熟记常见的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
【解答】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H (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C (碳元素) ,它的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Na (钠元素),它的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Na+,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钟面上时针对准O (氧元素)通常显-2价,分针对准Mg (镁元素)通常显+2价,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024八下·杭州期中)1934年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氚,氚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则下列能表示其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以知道,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40分)
21.(2024八下·杭州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四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由资料一可知:
(1)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 。
(2)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填标号)。
A.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资料二】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固体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
由资料二可知:
(3)释放氢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生成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4)释氢材料Al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碳替代;AC;AlH3+3H2O=Al(OH)3+3H2↑;+1价;1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进行分析。
(2)根据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量和减少总量相当进行分析。
(3)根据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一可知,到2050年,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碳替代为47%,为最大,故填碳替代。
(2)A 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此目标,选项正确;
B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则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错误;
C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大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此目标,选项正确,故填AC。
(3)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H3+3H2O=Al(OH)3+3H2↑;
氢氧化铝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价。
(4)Al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故填10%。
22.(2024八下·杭州期中)二甲基硅油(C6H18OSi2)是洗发水中的常见成分之一,无味,透明度高,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寒性和导热性。二甲基硅油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若该物质超过标准,很容易产生二恶烷(C4H8O2)物质对肌肤以及头发造成严重影响。
(1)“透明度高”属于二甲基硅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C6H18O2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物理;6:18:1:2;54.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1个二甲基硅油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透明度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1个二甲基硅油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硅原子构成的,则C6H18O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8:1:2。
(3)二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2024八下·杭州月考) 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那么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的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M2O5;+5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7:8,据此可确定其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而由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7:8,因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由题意可知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分子中M原子和氧原子的
个数比为,其化学式为M2O5。
设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5=0,x=+5。
24.(2024八下·黄岩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AⅣ ⅤA ⅥA 0Ⅶ 0
第二周期 3Li 7 4Be 9 5B 11 ① 7N 14 8O 16 9F 19 10Ne 20
第三周期 11Na 23 ② 13AI 27 14Si 28 ③ 16S 32 17Cl 35.5 18Ar 40
(1)图甲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 (填“①”“②”或“③”),它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2)图乙是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表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试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①;非金属;3;得到;F-;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关键因素,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解答】(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图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①;该元素是碳元素,其元素名称中含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根据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根据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离子的符号是 F ;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A。
2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同步测试(2))现有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2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除以整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x100%;对于一份物质来说,其所有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解答】分析Na2SO4、Na2SO3、Na2S 三个化学式的特点可知,不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如何,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始终是:2∶1;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可得,该混合物中钠元 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1)=46∶32;又因为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所以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 因此,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6%-32%=22%;
26.(1)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若其中B元素为-n价,则此化合物中 A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元素 R 有多种氧化物,其中 RO 中含氧53.33%,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 76,含氧为63.15%的 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1)56
(2)AB3;+3n
(3)N2O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所给化学式及氧的含量确定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由另一种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原子个数比,从而确定化学式分析。
【解答】(1) 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该元素和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两元素质量比为7:3,设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2x:(16×3)=7:3,x=56.
(2) 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3,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By,2x:y=2:3,x:y=1:3,化学式为AB3; 若其中B元素为-n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3n。
(3) RO 中含氧53.3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4,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含氧为63.15%的氧化物中氧原子个数为,则R的原子个数为,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
故答案为:(1)56;(2)AB3;+3n;(3)N2O3.
27.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和B能形成A B,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1%,A元素原子内有1个质子,C原子和D+分别比A原子多11个和9个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A ,C 。
(2)写出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氢;镁
(2)Na2O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 分析。
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题意分析元素的质子数,再写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解答】根据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原子内有1个质子,所以推断A 为氢元素;
根据A和B能形成A B,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1%,A B的相对分子质量=(1×2)÷11.1%≈18,所以A B为水的化学式,所以推断B 为氧元素。
根据C原子和D+分别比A原子多11个和9个电子,所以推断C是镁元素,D为钠元素;
(1)A是氢元素,C 是镁元素。
(2)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
28.铝原子(Al)和铝离子(Al )属于同一种元素,因为它们的相同 。Al和Al+属于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的粒子,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总数 。
【答案】核电荷数;不同;不同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Al和Al3+两种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
【解答】因Al和Al3+两种粒子都具有13个质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又由于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所以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29.对某种赤铁矿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其含主要成分氧化铁(Fe O )的质量分数为80%(杂质不含铁元素),则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另取一赤铁矿样品120克,经测定含铁元素49.7克,则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Fe O )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56%;59.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对某种赤铁矿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其含主要成分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杂质不含铁元素),设赤铁矿样品质量为m,
则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80%×÷m=56%。
另取一赤铁矿样品120克,经测定含铁元素49.7克,设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x,
120克×x×=49.7克
x≈59.2%
则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59.2%。
30.若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则 Na :的个数比为 。
【答案】4:3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分析。
【解答】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四种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设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个数分别为4n、5n、8n,硫根离子个数为x,则4n×(+1)+5n×(+2)+8n×(-1)+x×(-2)=0,则x=3n,则Na :的个数比为 4:3.
故答案为:4:3.
31.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 ,结构式如图甲所示,也可简写为图乙。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图丙,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
【答案】缺答案;环己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环丙烷的结构图及该类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碳原子个数与名称关系分析。
【解答】 环丙烷的结构示可知,其化学式为C3H6,丙图中碳原子个数为6,则物质名称为环己烷,化学式为C6H12。
故答案为:C3H6;环己烷;C6H12。
32.(2024八下·嵊州期末) 1911年,卢瑟福等人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
(1)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A
(2)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极少数α粒子会受到电磁力而改变运动方向,大多数不会受到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分析
【解答】(1) 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而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继续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故选A;
(2)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33.(2024八下·杭州竞赛) 由 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Na2S、NaHS、NaOH组成的混合物中,若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答案】1-1.75a%;NaHS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NaHS、MgSO4、NaHSO3中“NaH”的总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与1个Mg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即将“NaH”和Mg都换用“A”来表示,可看作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那么,这样处理后混合物就相当于是由AS、ASO4、ASO3组成的了,而此时的混合物中A、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24:32;利用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得A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别计算出Na2S、NaHS、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从而得出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解答】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混合物中A、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元素质量比为24: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A的元素质量分数为:,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0.75a%=1-1.75a%;
Na2S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aHS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于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混合物中含有的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大于46%的,有小46%的,因此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HS。
故答案为:
34.(2024八下·长兴期中)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作为燃料使用。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甲烷分子可表示为
(1)甲烷的化学式为
(2)每个甲烷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3)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答案】(1)CH4
(2)5
(3)-4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图中甲烷模型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甲烷的化学式写为CH4。
(2)由图可知,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即每个甲烷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3)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 分)
35.(2024八下·金东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 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
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
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下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答案】(1)原子核
(2)C
(3)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 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解答】(1) 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原子核和 α粒子 相互排斥,所以内环S极、外环N极,同时α粒子大小以及质量都小于原子核,所以直径2cm、重5g。
故答案为:C。
(3)原子核内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大部分直线穿过,少部分发生小角度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结合环形金属板空间构型可知D符合实际情况。
36.(2021八下·杭州月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请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离子 H+ Na+ Mg2+ OH﹣ Cl﹣ SO42﹣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 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 、O 、 、S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酸 碱 盐
HCl、H2SO4 NaOH、Mg(OH)2 MgCl2、Na2SO4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 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 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利用表中所给内容,请你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 .
(4)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
【答案】(1)电荷
(2)化合价
(3)Na2SO4
(4)Fe2+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据此分析化合价和离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2)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推算出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从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3)根据表格确定钠和硫酸根的化合价,然后根据(2)中的规律写出化学式;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硫酸根的化合价计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1)中的规律写出铁离子的符号。
【解答】(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表格可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那么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
(4)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1=0,解得:x=+2价,那么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即Fe2+。
四、综合题(第39题最后一空2分,其他都1分,共12分)
37.(2023八下·拱墅期中)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2)若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酸钾)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KIO3) 净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
【答案】(1)A
(2)25mg;2kg;不能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
(2)根据标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A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2)利用图示中加碘盐的碘的含量可知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50mg÷2=25mg(标签所示一千克食盐的含碘量是20~50mg);
因为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因该食盐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2kg这种食盐才能达到碘的饱和。
日常食用这种食盐不会起到防辐射作用,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
38.(2023八下·鹿城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我从小就一直喝牛奶,每天都会喝两杯,长时间喝牛奶非常有帮助,营养非常全面,确实是一件好事。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推出了学生奶,如图是学生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仔细阅读后回答:
(1)标签中的“钙”是指 。(填“原子”“元素”或“离子”)
(2)包装标签中脂肪4.0g的意思,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防质量4.0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多少克?
(3)若人体每天需要0.68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答案】(1)元素
(2)解:一盒牛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3)解: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来自牛奶的钙为:0.68g×90%=0.62g,0.62g÷0.2g≈3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标签含义来分析;
(3)根据题干数据来分析。
【解答】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标签中的“钙”是指元素。
39.(2024八下·嵊州期末)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是有一定质量的。
(1)已知钾原子质量为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已知Cu和Ag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和108,则等质量的这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
(3)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①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②乙酸可由乙醛制得,乙醛的化学式为C2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x= 。
【答案】(1)39
(2)Cu
(3)1∶2;4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相同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原子数目越少;
(3)①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图可以确定其分子组成;
②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5 x12 = 39;
(2)等质量(设为mg)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比为,因此等质量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Cu;
(3)①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其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1:2;
②乙醛的化学式为C2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x=44-2x12-16=4。
1 / 1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提升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八下·三门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0日零点,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许维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环形纯碳分子材料,即芳香性环型碳和,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10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2024八下·三门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电压表
B.甲烷结构
C.原子结构
D.叶的结构
3.(2024八下·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4.(2023八下·浙江期中)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 )
A.-2价 B.+2价 C.+4价 D.+6价
5.(2024八下·余杭期中)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则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6.(2024八下·东阳期中)已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无法计算
7.(2024八下·东阳期中)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的意义进行了讨论,甲说:“表示一种物质。”乙说:“表示一个分子。”丙说:“表示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丁说:“表示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下列符号中,满足上述说法的是( )
A. B.Fe C. D.H
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能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五个氧原子
9.《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铀-214的中子数为146 B.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C.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 D.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10.小金对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图示的是氢元素
B.“”表示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
1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 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2.(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 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8:2:7
D.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13.(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
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
14.(2024八下·绍兴期中)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得示意图,图中“○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5.(2024八下·绍兴期中)大蒜中含有一种成分——辣素“硫化丙烯”,其化学式为,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B.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硫化丙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硫化丙烯分子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1
16.(2024八下·吴兴期中)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知识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17.(2024八下·吴兴期中)丁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18.(2024八下·杭州期中)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A.a+m+n B.a-m-n C.m+n-a D.m-n-a
19.(2024八下·杭州期中)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20.(2024八下·杭州期中)1934年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氚,氚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则下列能表示其原子结构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40分)
21.(2024八下·杭州期末)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四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由资料一可知:
(1)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 。
(2)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填标号)。
A.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资料二】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固体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
由资料二可知:
(3)释放氢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生成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4)释氢材料Al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2.(2024八下·杭州期中)二甲基硅油(C6H18OSi2)是洗发水中的常见成分之一,无味,透明度高,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寒性和导热性。二甲基硅油无毒无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若该物质超过标准,很容易产生二恶烷(C4H8O2)物质对肌肤以及头发造成严重影响。
(1)“透明度高”属于二甲基硅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C6H18O2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3.(2024八下·杭州月考) 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那么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的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
24.(2024八下·黄岩月考)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AⅣ ⅤA ⅥA 0Ⅶ 0
第二周期 3Li 7 4Be 9 5B 11 ① 7N 14 8O 16 9F 19 10Ne 20
第三周期 11Na 23 ② 13AI 27 14Si 28 ③ 16S 32 17Cl 35.5 18Ar 40
(1)图甲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是 (填“①”“②”或“③”),它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2)图乙是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表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试推测。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5.(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同步测试(2))现有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6.(1)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若其中B元素为-n价,则此化合物中 A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元素 R 有多种氧化物,其中 RO 中含氧53.33%,那么相对分子质量为 76,含氧为63.15%的 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27.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和B能形成A B,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1%,A元素原子内有1个质子,C原子和D+分别比A原子多11个和9个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A ,C 。
(2)写出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8.铝原子(Al)和铝离子(Al )属于同一种元素,因为它们的相同 。Al和Al+属于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的粒子,因为它们的核外电子总数 。
29.对某种赤铁矿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其含主要成分氧化铁(Fe O )的质量分数为80%(杂质不含铁元素),则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另取一赤铁矿样品120克,经测定含铁元素49.7克,则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Fe O )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30.若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则 Na :的个数比为 。
31.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 ,结构式如图甲所示,也可简写为图乙。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图丙,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
32.(2024八下·嵊州期末) 1911年,卢瑟福等人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
(1)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3.(2024八下·杭州竞赛) 由 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Na2S、NaHS、NaOH组成的混合物中,若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34.(2024八下·长兴期中)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作为燃料使用。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甲烷分子可表示为
(1)甲烷的化学式为
(2)每个甲烷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3)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 分)
35.(2024八下·金东期末)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小科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使用若干辐射环磁体(如图乙所示,两个磁极分别位于内外两环)、金属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个演示模型,用以模拟α粒子散射的动态过程,演示模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长条金属板弯折成环形(保留 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
②在环形金属板中央放置一块直径 5cm、重40g的辐射环磁体;
③在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连接一段橡皮筋(图中未画出),用以向环内“发射α粒子”。
根据演示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哪一结构?
(2)下列四个辐射环磁体中最适合用作模拟被发射的“α粒子”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直径2cm、重5g、内环N极、外环S极
B.直径5cm、重40g、内环S极、外环N极
C.直径2cm、重5g、内环S极、外环N极
D.直径5cm、重40g、内环N极、外环S极
(3)该实验很好地模拟了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即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的运动情况为: 。
(4)小科同学通过环形金属板的缺口处向内依次发射12颗“α粒子”,这些“α粒子”最终会吸附在环形金属板上。在模拟实验完成后,将环形金属板展平,下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填字母编号,金属板上的点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
36.(2021八下·杭州月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请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离子 H+ Na+ Mg2+ OH﹣ Cl﹣ SO42﹣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 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 、O 、 、S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酸 碱 盐
HCl、H2SO4 NaOH、Mg(OH)2 MgCl2、Na2SO4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 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 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利用表中所给内容,请你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 .
(4)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
四、综合题(第39题最后一空2分,其他都1分,共12分)
37.(2023八下·拱墅期中)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2)若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酸钾)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KIO3) 净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选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
38.(2023八下·鹿城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我从小就一直喝牛奶,每天都会喝两杯,长时间喝牛奶非常有帮助,营养非常全面,确实是一件好事。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推出了学生奶,如图是学生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仔细阅读后回答:
(1)标签中的“钙”是指 。(填“原子”“元素”或“离子”)
(2)包装标签中脂肪4.0g的意思,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防质量4.0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多少克?
(3)若人体每天需要0.68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39.(2024八下·嵊州期末)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是有一定质量的。
(1)已知钾原子质量为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已知Cu和Ag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和108,则等质量的这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 。
(3)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①乙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②乙酸可由乙醛制得,乙醛的化学式为C2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x=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答】 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 10个 应该是原子的数量,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个C10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常见的模型有:(1)一幅图、一张表格;(2)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模型;(3)一个复杂过程的示意;(4)一个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常见的符号:公式中的字母、交通标志、logo等。
【解答】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实验,或作为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
A.图示是电压表符号,不属于模型,故A符合题意;
B.甲烷结构,是化学分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对甲烷分子结构的模型表达,所以甲烷结构是模型 ,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为原子结构模型, 是对原子这一微观粒子结构的模型表达 ,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为细胞的结构模型,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物质是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
【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 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913年波尔提出波尔模型,他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认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现代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四种模型的正确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S2O3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3=0,解得:x=+2价。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解答】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设该原子的质量为x,即,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相等,由此确定混合物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再由铁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之和,由比值计算硫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都是32:64=1:2,所以混合物中硫和氧元素质量比也是1:2,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和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a%,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所给符号含义分析。
【解答】A、 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Fe且示一个铁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不符合题意;
C、 表示氧气,一个氧分子,物质由氧元素组成,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H不有表示物质和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来分析解答。
【解答】①表示的是氢元素和一个氢原子;②表示的是亚铁离子,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③表示的是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和铜这种物质,铜由铜元素组成;④表示的是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两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原子构成的;⑤表示的是铁离子,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⑥表示的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中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格中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同位素的定义来分析;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来分析。
【解答】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9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14-92=122,故A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92,故B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铀-238与铀-21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铀-238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铀-2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故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故D不符合题意 。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答】A、题图示的各粒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为氢元素,A合理;
B、“"表示电子, 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B合理;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C合理;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D不合理。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A、根据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即质子数和中子数上解答。
【解答】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 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对苯二胺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对苯二胺分子的结构图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8N2,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说明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4×2)=18:2:7,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应该说一个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粒子的示意图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
【解答】A、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有两种原子,故属于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化合物,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每个分子中只含一种原子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两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收入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 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 ,不符合题意;
B、 1个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C、 硫化丙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D、 硫化丙烯分子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6∶3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C、根据地壳中元素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A、 Fe3O4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为56:21.3,Fe2O3中铁和氧元素质量比为56:24,FeS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为56:32,由此可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2O3>Fe3O4>FeS ,不符合题意;
B、 CaCO3、CaCl2、Ca(OH)2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0、111、74,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 ,符合题意;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 ,不符合题意;
D、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MnO2 中锰元素化合价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丁烷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为气体分析。
【解答】A、丁烷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10=2∶5 ,元素不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B、 丁烷分子中氢元素和碳元素质量比为10:4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不符合题意;
C、 丁烷是由分子构成,其分子是由碳、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 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B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X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Xm+,Y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Yn ,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则电子数为b,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得到阳离子失去m个电子,所以它的离子中带有(a-m)个电子,元素Y的阴离子Yn 含电子数为(m+n), 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所以b+n=a-m。
故答案为:B。
19.【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写出化学式。熟记常见的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
【解答】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H (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C (碳元素) ,它的质子数为6,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Na (钠元素),它的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Na+,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钟面上时针对准O (氧元素)通常显-2价,分针对准Mg (镁元素)通常显+2价,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以知道,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21.【答案】碳替代;AC;AlH3+3H2O=Al(OH)3+3H2↑;+1价;1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进行分析。
(2)根据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量和减少总量相当进行分析。
(3)根据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一可知,到2050年,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碳替代为47%,为最大,故填碳替代。
(2)A 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此目标,选项正确;
B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能够生成二氧化碳,则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错误;
C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大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此目标,选项正确,故填AC。
(3)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lH3+3H2O=Al(OH)3+3H2↑;
氢氧化铝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填+1价。
(4)AlH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故填10%。
22.【答案】物理;6:18:1:2;54.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1个二甲基硅油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透明度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1个二甲基硅油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硅原子构成的,则C6H18OSi2中C、H、O、Si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8:1:2。
(3)二恶烷(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3.【答案】M2O5;+5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7:8,据此可确定其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而由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7:8,因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由题意可知M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分子中M原子和氧原子的
个数比为,其化学式为M2O5。
设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5=0,x=+5。
24.【答案】①;非金属;3;得到;F-;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关键因素,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解答】(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图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①;该元素是碳元素,其元素名称中含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根据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根据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离子的符号是 F ;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A。
25.【答案】2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除以整个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x100%;对于一份物质来说,其所有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解答】分析Na2SO4、Na2SO3、Na2S 三个化学式的特点可知,不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如何,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始终是:2∶1;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可得,该混合物中钠元 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1)=46∶32;又因为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所以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 因此,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6%-32%=22%;
26.【答案】(1)56
(2)AB3;+3n
(3)N2O3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所给化学式及氧的含量确定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由另一种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原子个数比,从而确定化学式分析。
【解答】(1) 某三价金属氧化物中该元素和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两元素质量比为7:3,设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2x:(16×3)=7:3,x=56.
(2) 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3,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By,2x:y=2:3,x:y=1:3,化学式为AB3; 若其中B元素为-n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3n。
(3) RO 中含氧53.3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4,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含氧为63.15%的氧化物中氧原子个数为,则R的原子个数为,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
故答案为:(1)56;(2)AB3;+3n;(3)N2O3.
27.【答案】(1)氢;镁
(2)Na2O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 分析。
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题意分析元素的质子数,再写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解答】根据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原子内有1个质子,所以推断A 为氢元素;
根据A和B能形成A B,其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1%,A B的相对分子质量=(1×2)÷11.1%≈18,所以A B为水的化学式,所以推断B 为氧元素。
根据C原子和D+分别比A原子多11个和9个电子,所以推断C是镁元素,D为钠元素;
(1)A是氢元素,C 是镁元素。
(2)B和D元素能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
28.【答案】核电荷数;不同;不同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Al和Al3+两种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
【解答】因Al和Al3+两种粒子都具有13个质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又由于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总数不同,所以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29.【答案】56%;59.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对某种赤铁矿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其含主要成分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杂质不含铁元素),设赤铁矿样品质量为m,
则其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80%×÷m=56%。
另取一赤铁矿样品120克,经测定含铁元素49.7克,设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x,
120克×x×=49.7克
x≈59.2%
则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59.2%。
30.【答案】4:3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分析。
【解答】某溶液中仅含 Na 、Mg 、和Cl 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四种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设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个数分别为4n、5n、8n,硫根离子个数为x,则4n×(+1)+5n×(+2)+8n×(-1)+x×(-2)=0,则x=3n,则Na :的个数比为 4:3.
故答案为:4:3.
31.【答案】缺答案;环己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环丙烷的结构图及该类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碳原子个数与名称关系分析。
【解答】 环丙烷的结构示可知,其化学式为C3H6,丙图中碳原子个数为6,则物质名称为环己烷,化学式为C6H12。
故答案为:C3H6;环己烷;C6H12。
32.【答案】(1)A
(2)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极少数α粒子会受到电磁力而改变运动方向,大多数不会受到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分析
【解答】(1) 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而大多数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继续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故选A;
(2)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33.【答案】1-1.75a%;NaHS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NaHS、MgSO4、NaHSO3中“NaH”的总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与1个Mg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所以可以从质量角度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即将“NaH”和Mg都换用“A”来表示,可看作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那么,这样处理后混合物就相当于是由AS、ASO4、ASO3组成的了,而此时的混合物中A、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24:32;利用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求得A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A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别计算出Na2S、NaHS、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从而得出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解答】将NaH视为一个与Mg等效的整体A,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混合物中A、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元素质量比为24: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A的元素质量分数为:,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0.75a%=1-1.75a%;
Na2S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aHS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NaOH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于组成的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混合物中含有的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大于46%的,有小46%的,因此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HS。
故答案为:
34.【答案】(1)CH4
(2)5
(3)-4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图中甲烷模型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甲烷的化学式写为CH4。
(2)由图可知,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即每个甲烷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3)甲烷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5.【答案】(1)原子核
(2)C
(3)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 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 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解答】(1) 固定在环形金属板中央的磁体,用来模拟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原子核和 α粒子 相互排斥,所以内环S极、外环N极,同时α粒子大小以及质量都小于原子核,所以直径2cm、重5g。
故答案为:C。
(3)原子核内部大部分是空的,所以多数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有绝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4)大部分直线穿过,少部分发生小角度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结合环形金属板空间构型可知D符合实际情况。
36.【答案】(1)电荷
(2)化合价
(3)Na2SO4
(4)Fe2+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据此分析化合价和离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2)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推算出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从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3)根据表格确定钠和硫酸根的化合价,然后根据(2)中的规律写出化学式;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硫酸根的化合价计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1)中的规律写出铁离子的符号。
【解答】(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表格可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那么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
(4)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1=0,解得:x=+2价,那么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即Fe2+。
37.【答案】(1)A
(2)25mg;2kg;不能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
(2)根据标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A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2)利用图示中加碘盐的碘的含量可知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50mg÷2=25mg(标签所示一千克食盐的含碘量是20~50mg);
因为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因该食盐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2kg这种食盐才能达到碘的饱和。
日常食用这种食盐不会起到防辐射作用,因为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
38.【答案】(1)元素
(2)解:一盒牛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3)解: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来自牛奶的钙为:0.68g×90%=0.62g,0.62g÷0.2g≈3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标签含义来分析;
(3)根据题干数据来分析。
【解答】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标签中的“钙”是指元素。
39.【答案】(1)39
(2)Cu
(3)1∶2;4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相同的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原子数目越少;
(3)①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图可以确定其分子组成;
②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2)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5 x12 = 39;
(2)等质量(设为mg)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比为,因此等质量的两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较多的是Cu;
(3)①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其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1:2;
②乙醛的化学式为C2Hx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x=44-2x12-16=4。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