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13 13:19:47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三门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0日零点,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许维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环形纯碳分子材料,即芳香性环型碳和,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10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答】 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 10个 应该是原子的数量,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个C10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
故答案为:A。
2.首先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汤姆生 C.玻尔 D.卢瑟福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解答】首先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故答案为:B。
3.有三种原子,A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同种原子
B.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C.A和B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
D.A和B核电荷数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A、根据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来分析;
B、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来分析;
C、根据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来分析;
D、根据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来分析。
【解答】 A、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A和B不是同一种原子,故A 错;
B、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B和C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
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A和B都是氧元素,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故C 正确;
D、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A和B核电荷数相同,故D错。
故选:C。
4.小金对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图示的是氢元素
B.“”表示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答】A、题图示的各粒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为氢元素,A合理;
B、“"表示电子, 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B合理;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C合理;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D不合理。
故选D。
5.(2024八下·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物质是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
【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 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913年波尔提出波尔模型,他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认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现代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四种模型的正确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4八下·金东期末)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锥-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镥-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
A.177 B.142 C.106 D.71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
【解答】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可知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1,则镥原子的质子数为71,中子数为106.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下·金东期末)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
故答案为:B。
8.(2024八下·义乌期末)据英国《自然》杂志宣布:科学家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被猜测为宇宙中构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关于1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5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构成的知识,结合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 A.1个HeH+中含有氦、氢2个原子核,故A错误;
B.1个HeH+中含有2+1=3个质子,故B错误;
C.1个HeH+中含有2+0=2个电子,故C错误;
D.HeH+的相对质量为4+1=5,故D正确。
故选D。
9.(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空间很小。
【解答】 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Ti)含量进行研究。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核外电子数为是22。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
A.71 B.49 C.27 D.22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 由题意可知,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
故选D。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B、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甲和乙质子数相等可知甲和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甲和乙互为同位素,故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题中乙和丙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乙和丙不是互为同位素,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确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氕原子与氚原子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空间运动,而不是镶嵌原子中,错误;②原子是可分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正确;③原子呈球形,正确;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⑥电子质量小,虽然原子核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正确;
故选A。
14.(2024八下·吴兴期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e﹣3、He﹣4属于同种元素
B.He﹣3、He﹣4互为同位素
C.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3原子和He﹣4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B、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分析;
C、根据同位素原子中子数不同分析;
D、根据同位素原子电子数相同分析 。
【解答】A、 He﹣3、He﹣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He﹣3、He﹣4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 ,不符合题意;
C、 He﹣3和He﹣4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符合题意;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He﹣3原子和He﹣4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4八下·临海期中)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小科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氧气由大量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包括核外电子与原子核,氧原子核内有质子与中子。
【解答】根据图示,a为原子,b为原子核,c为核外电子,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
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下·义乌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其模型图与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的是   ;(用编号表示)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核式结构模型
(2)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答案】(1)④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2)根据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和受到排斥力的大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即核式结构模型,故选④。
(2)原子内部的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因此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角度,从而发生极大角度的偏转,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4八下·东阳期中)根据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告,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测定年代。碳-14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中子数为   。碳-14、碳-12(中子数为6,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12)都是碳的   原子。
【答案】8;同位素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确定中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碳-14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中子数为14-6=8. 碳-14、碳-1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都是碳的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为:8;同位素。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4八下·长兴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象(如图)。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字母表示)点。
(3)下列是根据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构建的原子模型,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
【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A
(3)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是由于原子核和粒子之间的排斥力,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相对很大。
【解答】(1)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A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3)同一类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A、B、C、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故选项中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D。
20.(2024八下·吴兴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
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答案】(1)A
(2)A;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 ”分析即可;
(2)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 (1)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
B.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枣糕式模型,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是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B错误;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
故选AD。
四、综合题
21.(2024八下·长兴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是   。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答案】(1)原子
(2)Na+与Cl-
(3)2
(4)甲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元素的本质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甲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故甲是原子;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三种微粒共有2种质子数,共表示两种元素;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与中子上,甲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粒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丙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所以甲的质量最大。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ⅣA VA ⅥA ⅦA
6 碳 C 12.01 7 氮 N 14.01 8 氧 O 16.00 9 氟 F 19.00
14 硅 Si 28.09 15 磷 P 30.96 16 硫 S 32.06 17 氯 Cl 35.45
(1)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
(2) 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3) 利用表中元素,写出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物质的名称:   。
(4)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   。
【答案】(1)16;32.06
(2)A
(3)氧气、氮气等
(4)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3) 根据微粒模型“ ”的特点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分析。
【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A。
(3) 利用表中元素,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 ”相似的物质是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名称:氧气、氮气等。
(4)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23.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代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8 8 8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8 8 10  
D 8 10 8 不带电
(1) 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C的带电性为   。
(3) 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4) 比较C与D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答案】(1)A、D
(2)带2个单位负电荷
(3)A、D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2)根据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3)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分析;
(4)根据原子质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分析。
【解答】(1)原子呈电中性,即质子数=电子数,所给粒子中A和D为原子。
(2)C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C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表格中A和D质子数相等,只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4)原子质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C和D质子数相等,D的中子数大于C,则D质量较大。
故答案为:(1)AD;(2) 带2个单位负电荷 ;(3)AD;(4)D。
24.(2024八下·杭州期中)为了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浸长的探索过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靶子,厚度1μm;
③探测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分析解释】
(1)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2)卢瑟福认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他推测的证据是    ;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答案】不会;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
(2)α粒子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三门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1月30日零点,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许维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首次成功合成了环形纯碳分子材料,即芳香性环型碳和,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10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首先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汤姆生 C.玻尔 D.卢瑟福
3.有三种原子,A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同种原子
B.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C.A和B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
D.A和B核电荷数不同
4.小金对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图示的是氢元素
B.“”表示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
5.(2024八下·杭州期末)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下列有关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B.如图②模型玻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③模型
D.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③
6.(2024八下·金东期末)2024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布,研发含锥-177抗癌新药取得实质性进展。镥-177相对原子质量为177,核外电子数为71,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
A.177 B.142 C.106 D.71
7.(2024八下·金东期末)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适量补充钙、锌等。这里的“钙”“锌”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8.(2024八下·义乌期末)据英国《自然》杂志宣布:科学家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被猜测为宇宙中构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关于1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1个原子核 B.共有2个质子 C.共有4个电子 D.相对质量为5
9.(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能说明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的轨迹(  )
A.a B.b C.c D.d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采样,科学研究院团队将对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样品中存在的钛(Ti)含量进行研究。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核外电子数为是22。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
A.71 B.49 C.27 D.22
11.(2024八下·杭州期中)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和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12.(2024八下·苍南期末)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人造成辐射损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氕原子 氚原子
A.氕原子与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B.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D.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13.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⑤⑥
14.(2024八下·吴兴期中)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e﹣3、He﹣4属于同种元素
B.He﹣3、He﹣4互为同位素
C.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3原子和He﹣4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15.(2024八下·临海期中)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小科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6.(2024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 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 属于离子
C.⑤ 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D.①⑤ 的结构不稳定
二、填空题
17.(2024八下·义乌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其模型图与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的是   ;(用编号表示)
①葡萄干面包模型 ②分层结构模型 ③电子云模型 ④核式结构模型
(2)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____;
A. B.
C. D.
18.(2024八下·东阳期中)根据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告,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测定年代。碳-14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中子数为   。碳-14、碳-12(中子数为6,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12)都是碳的   原子。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4八下·长兴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的原因: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象(如图)。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字母表示)点。
(3)下列是根据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构建的原子模型,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
20.(2024八下·吴兴期末)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可多选)
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四、综合题
21.(2024八下·长兴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是   。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4)三种微粒中质量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ⅣA VA ⅥA ⅦA
6 碳 C 12.01 7 氮 N 14.01 8 氧 O 16.00 9 氟 F 19.00
14 硅 Si 28.09 15 磷 P 30.96 16 硫 S 32.06 17 氯 Cl 35.45
(1)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
(2) 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3) 利用表中元素,写出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相似的物质的名称:   。
(4) 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   。
23.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代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8 8 8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8 8 10  
D 8 10 8 不带电
(1) 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C的带电性为   。
(3) 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4) 比较C与D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24.(2024八下·杭州期中)为了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浸长的探索过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靶子,厚度1μm;
③探测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分析解释】
(1)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2)卢瑟福认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他推测的证据是    ;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答】 1个芳香性环型碳分子中共含有 10个 应该是原子的数量,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个C10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解答】首先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A、根据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来分析;
B、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来分析;
C、根据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来分析;
D、根据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来分析。
【解答】 A、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A和B不是同一种原子,故A 错;
B、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B和C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
C、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A和B都是氧元素,是同种元素,且互为同位素原子,故C 正确;
D、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A和B核电荷数相同,故D错。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答】A、题图示的各粒子核内质子数都是1,为氢元素,A合理;
B、“"表示电子, 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B合理;
C、“”表示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C合理;
D、“”表示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D不合理。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物质是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
【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 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913年波尔提出波尔模型,他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1911年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认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现代的科学家提出了电子云模型,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四种模型的正确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
【解答】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可知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1,则镥原子的质子数为71,中子数为106.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这里的“钙”“锌”指元素,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构成的知识,结合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 A.1个HeH+中含有氦、氢2个原子核,故A错误;
B.1个HeH+中含有2+1=3个质子,故B错误;
C.1个HeH+中含有2+0=2个电子,故C错误;
D.HeH+的相对质量为4+1=5,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空间很小。
【解答】 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占据的空间很小,集中了几乎所有原子的质量,所以当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后,遇到原子核会改变方向,被反弹回来,所以它的轨迹是c,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 由题意可知,Ti的核外电子数为是2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故其核内质子数为22。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B、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解答】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甲和乙质子数相等可知甲和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说法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甲和乙互为同位素,故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题中乙和丙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说法错误;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乙和丙不是互为同位素,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确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解答】A、 氕原子与氚原子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B、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C、氕原子与氚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D、 氕原子与氚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解答】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空间运动,而不是镶嵌原子中,错误;②原子是可分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正确;③原子呈球形,正确;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正确;⑥电子质量小,虽然原子核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B、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分析;
C、根据同位素原子中子数不同分析;
D、根据同位素原子电子数相同分析 。
【解答】A、 He﹣3、He﹣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He﹣3、He﹣4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 ,不符合题意;
C、 He﹣3和He﹣4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符合题意;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He﹣3原子和He﹣4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氧气由大量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包括核外电子与原子核,氧原子核内有质子与中子。
【解答】根据图示,a为原子,b为原子核,c为核外电子,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②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错误;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7.【答案】(1)④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2)根据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和受到排斥力的大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 (1)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即核式结构模型,故选④。
(2)原子内部的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因此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角度,从而发生极大角度的偏转,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8;同位素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确定中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碳-14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则碳-14的中子数为14-6=8. 碳-14、碳-1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都是碳的同位素原子。
故答案为:8;同位素。
19.【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A
(3)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 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是由于原子核和粒子之间的排斥力, 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相对很大。
【解答】(1)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即α粒子偏转角度为0,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图乙中A点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3)同一类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A、B、C、D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1、1、2,故选项中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D。
20.【答案】(1)A
(2)A;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根据“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 ”分析即可;
(2)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 (1)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体积很小,所以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且是很少被弹回,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故A正确;
B.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枣糕式模型,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不是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故B错误;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在当时是认为正确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发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对,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但并没有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
故选AD。
21.【答案】(1)原子
(2)Na+与Cl-
(3)2
(4)甲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元素的本质不同是质子数不同。
【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甲可以构成分子,可以形成离子,故甲是原子;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
(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三种微粒共有2种质子数,共表示两种元素;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与中子上,甲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乙粒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丙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所以甲的质量最大。
22.【答案】(1)16;32.06
(2)A
(3)氧气、氮气等
(4)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3) 根据微粒模型“ ”的特点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分析。
【解答】(1)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A。
(3) 利用表中元素,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 ”相似的物质是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名称:氧气、氮气等。
(4)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23.【答案】(1)A、D
(2)带2个单位负电荷
(3)A、D
(4)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2)根据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3)根据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分析;
(4)根据原子质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分析。
【解答】(1)原子呈电中性,即质子数=电子数,所给粒子中A和D为原子。
(2)C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C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表格中A和D质子数相等,只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4)原子质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C和D质子数相等,D的中子数大于C,则D质量较大。
故答案为:(1)AD;(2) 带2个单位负电荷 ;(3)AD;(4)D。
24.【答案】不会;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
(2)α粒子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子核,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