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金、银、铜、汞
B.非金属元素:碳、氮、磷、钾
C.固态非金属元素:碳、氧、硫、磷
D.稀有元素:氦、氢、氖、氯
3.(2022八下·舟山月考)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4.(2024八下·温州期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B.反应物甲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
C.乙和丁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样
D.生成物丙是由原子构成的
5.(2024八下·绍兴期中)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C.因为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D.因为水电解只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6.(2024八下·绍兴期中)铱—192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严重辐射伤害。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铱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铱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7个质子
B.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铱元素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化学式(第1课时) 同步练习)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8. 从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上看,氧气是单质,而水是化合物的原因是 ( )
①氧气仅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氧气是纯净物,水是混合物;③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构成的;④氧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 下列有关元素存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②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0. 有三种不同的原子,R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M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N原子核内有 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和N的核电荷数不同 B.M和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R和N 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M和N互为同位素原子
11. 我国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个中子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183.8g
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12.下列表示单质与化合物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包含关系
B.包含关系
C.并列关系
D.交叉关系
二、填空题
13.(2024八下·长兴月考)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1)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 CO,因为H2的沸点比CO的沸点要 ,因此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氢气。
(2)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其中物理储氢一般可用石墨烯。石墨烯可通过物理方法从石墨中剥离获得,据此可知,石墨烯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14.(2024八下·绍兴期中)在 ①食盐水、②水银、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澄清石灰水、⑥二氧化碳、⑦洁净干燥的空气,混合物有 ;单质有 . 化合物有 含有氧分子的有 (填序号)
15.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 。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1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H 1.008 2He 4.003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11Na 22.99 12Mg 24.31 …… 13AI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① ② …… ③
(1)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4)根据图中的规律,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①"“②”或“③")。
17.如图表示的是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及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3)硅常用作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硅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是硅的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其化学式是 。
18.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
(3)该化学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个数比为 。
三、综合题
19. 如图所示为某种变化的模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物质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下同),乙物质是 。
(2)该变化是 变化,因为在变化前后 的种类改变了而 不变。
(3)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画出模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类的概念并结合图示来分析解答
【解答】A、四个分子为同种分子,每个分子都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A正确;
B、四个分子为三类物质,两个相同的分子为一种双原子分子单质;另一个分子为另一种双原子分子的单质;还有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B错误;
C、四个分子为同种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单质,C错误;
D、四个分子为同种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单质,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1)(2)(3)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中存在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
(4)根据稀有气体的分类判断。
【解答】A.金属元素:金、银、铜、汞,故A正确;
B.钾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氧为气态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判断。
【解答】在地壳中,按照储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O、Si、Al、Fe、Ca,还有其他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发生改变,A错误;
B. 反应物甲乙都属于化合物,B错误;
C. 乙和丁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式不同,化学性质不一样,C错误;
D. 生成物丙是由原子构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一般不同。
5.【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原子的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但带电的粒子还有电子和质子,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选项错误;
C、化合物是指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其元素由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组成,选项错误;
D、电解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名称带“钅”是金属元素分析;
C、根据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
【解答】A、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铱元素原子序数为77,则铱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7个质子 ,不符合题意;
B、 铱元素名称带“钅”是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铱元素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元素种类及所给物质的元素种类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矿石中含有氧、硅、硫、钙元素,A中氯元素不含,C中氢元素不含,D中铁元素不含;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解答】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①正确;②氧气和水都是纯净物,②错误; ③氧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③错误;④氧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④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地壳中前五号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位元素是氧,氢,氯,钠,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前五位是:氧、碳、氢、氮、钙。
【解答】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铝元素,不是金属铝;①错误;
②人体中含有非金属元素,也含金属元素,② 错误;
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③正确;
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④正确;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分析;
B、根据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分析;
C、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D、根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分析。
【解答】A、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R和N的核电荷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电子数=质子数, M和N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R和N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符合题意;
D、 M和N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不是同位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分析;
B、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解答】A、 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6-26=30 ,不符合题意;
B、 铁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一个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3.8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混合物是指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解答】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C.
13.【答案】(1)低
(2)单质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使常温下的气体物质液化,需要降低温度至其沸点。单质是指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1)根据题意,利用液氮降低温度,可以将CO液化后就可以分离CO和 H2 ,可知温度降低时,先达到CO的沸点,所以 H2的沸点比CO的沸点更低。故答:低
(2)石墨烯是由物理方法从石墨中剥离获得,而石墨中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那么可知石墨烯是由单质的石墨经过物理变化而来,也属于单质,故答 :单质
14.【答案】①⑤⑦;②④;③⑥;④⑦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定义分析以及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解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①食盐水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②水银即金属汞,属于单质、③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④液态氧即氧气只含氧元素,属于单质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⑤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氧化物、⑦洁净干燥的空气 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属于混合物且空气红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故 混合物有 ①⑤⑦ ;单质②④ . 化合物有 ③⑥ ;含有氧分子的有 ④⑦ 。
15.【答案】(1)N
(2)O
(3)Fe
(4)N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分析。
(2)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分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
(4)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分析。
【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元素符号为N。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元素符号为Fe。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
16.【答案】(1)
(2)氧元素(或O);13;26.98
(3)119
(4)②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逞“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析。
【解答】(1) 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
(2)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铝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3)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9.
(4) 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 。
故答案为:(1)Li、Be;(2)氧元素(或O);13;26.98 ;(3)119;(4) ② 。
17.【答案】(1)6
(2)
(3)原子;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元素一般名称带“钅”分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结合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
(3)根据硅由原子构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1)题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铝、铁、钙、钠、钾、镁6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氮、氧两种元素形成的硝酸根离子显-1价,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硅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在化合物中,硅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硅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故答案为:(1)6;(2) ;(3)原子; 。
18.【答案】(1)化合物
(2)原子
(3)1∶1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解答】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物理数目关系是:
。
(1)由 微粒构成可以看出,该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2)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
(3)由上图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9.【答案】(1)化合物;单质
(2)化学;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3)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分析。
(3)根据分子的定义,物质的构成分析。
【解答】(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甲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乙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是单质。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因为在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原子不变。
(3)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每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图示是: 。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类的概念并结合图示来分析解答
【解答】A、四个分子为同种分子,每个分子都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A正确;
B、四个分子为三类物质,两个相同的分子为一种双原子分子单质;另一个分子为另一种双原子分子的单质;还有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B错误;
C、四个分子为同种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单质,C错误;
D、四个分子为同种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单质,D错误;
故选A。
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金、银、铜、汞
B.非金属元素:碳、氮、磷、钾
C.固态非金属元素:碳、氧、硫、磷
D.稀有元素:氦、氢、氖、氯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1)(2)(3)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字中存在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
(4)根据稀有气体的分类判断。
【解答】A.金属元素:金、银、铜、汞,故A正确;
B.钾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氧为气态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故D错误。
故选A。
3.(2022八下·舟山月考)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判断。
【解答】在地壳中,按照储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O、Si、Al、Fe、Ca,还有其他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2024八下·温州期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B.反应物甲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
C.乙和丁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样
D.生成物丙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发生改变,A错误;
B. 反应物甲乙都属于化合物,B错误;
C. 乙和丁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式不同,化学性质不一样,C错误;
D. 生成物丙是由原子构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一般不同。
5.(2024八下·绍兴期中)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C.因为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所以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D.因为水电解只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原子的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但带电的粒子还有电子和质子,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物只含磷元素,选项错误;
C、化合物是指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其元素由氮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组成,选项错误;
D、电解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4八下·绍兴期中)铱—192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严重辐射伤害。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铱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铱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7个质子
B.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铱元素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名称带“钅”是金属元素分析;
C、根据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D、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分析。
【解答】A、 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铱元素原子序数为77,则铱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77个质子 ,不符合题意;
B、 铱元素名称带“钅”是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铱元素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符合题意;
故选D。
7.(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2.6 化学式(第1课时) 同步练习)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所给元素种类及所给物质的元素种类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矿石中含有氧、硅、硫、钙元素,A中氯元素不含,C中氢元素不含,D中铁元素不含;
故答案为:B。
8. 从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上看,氧气是单质,而水是化合物的原因是 ( )
①氧气仅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②氧气是纯净物,水是混合物;③氧气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构成的;④氧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解答】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①正确;②氧气和水都是纯净物,②错误; ③氧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③错误;④氧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④正确;
故答案为:A
9. 下列有关元素存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②人体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不含金属元素;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地壳中前五号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前五位元素是氧,氢,氯,钠,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 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前五位是:氧、碳、氢、氮、钙。
【解答】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铝元素,不是金属铝;①错误;
②人体中含有非金属元素,也含金属元素,② 错误;
③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这与水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③正确;
④地壳中非金属元素的总含量大于金属元素,种类少于金属元素 ,④正确;
故答案为:A.
10. 有三种不同的原子,R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M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N原子核内有 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和N的核电荷数不同 B.M和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R和N 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M和N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种类与分布
【解析】【分析】A、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分析;
B、根据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分析;
C、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D、根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分析。
【解答】A、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R和N的核电荷数相同 ,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电子数=质子数, M和N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R和N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符合题意;
D、 M和N质子数不同,不是同种元素,不是同位素原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我国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26个中子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183.8g
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A、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分析;
B、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解答】A、 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6-26=30 ,不符合题意;
B、 铁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一个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3.8 ,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表示单质与化合物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包含关系
B.包含关系
C.并列关系
D.交叉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混合物是指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解答】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2024八下·长兴月考)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1)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 CO,因为H2的沸点比CO的沸点要 ,因此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氢气。
(2)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其中物理储氢一般可用石墨烯。石墨烯可通过物理方法从石墨中剥离获得,据此可知,石墨烯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答案】(1)低
(2)单质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使常温下的气体物质液化,需要降低温度至其沸点。单质是指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1)根据题意,利用液氮降低温度,可以将CO液化后就可以分离CO和 H2 ,可知温度降低时,先达到CO的沸点,所以 H2的沸点比CO的沸点更低。故答:低
(2)石墨烯是由物理方法从石墨中剥离获得,而石墨中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那么可知石墨烯是由单质的石墨经过物理变化而来,也属于单质,故答 :单质
14.(2024八下·绍兴期中)在 ①食盐水、②水银、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澄清石灰水、⑥二氧化碳、⑦洁净干燥的空气,混合物有 ;单质有 . 化合物有 含有氧分子的有 (填序号)
【答案】①⑤⑦;②④;③⑥;④⑦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定义分析以及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解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
①食盐水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②水银即金属汞,属于单质、③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④液态氧即氧气只含氧元素,属于单质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⑤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氧化物、⑦洁净干燥的空气 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属于混合物且空气红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
故 混合物有 ①⑤⑦ ;单质②④ . 化合物有 ③⑥ ;含有氧分子的有 ④⑦ 。
15.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 。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答案】(1)N
(2)O
(3)Fe
(4)Na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分析。
(2)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分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由多到少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等。
(4)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分析。
【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元素符号为N。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3)地壳中元素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元素符号为Fe。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
1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H 1.008 2He 4.003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11Na 22.99 12Mg 24.31 …… 13AI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① ② …… ③
(1)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4)根据图中的规律,预测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填“①"“②”或“③")。
【答案】(1)
(2)氧元素(或O);13;26.98
(3)119
(4)②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据名称逞“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分析。
【解答】(1) 3~10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
(2)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铝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13,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3)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9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9.
(4) 由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质子数为20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 。
故答案为:(1)Li、Be;(2)氧元素(或O);13;26.98 ;(3)119;(4) ② 。
17.如图表示的是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及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3)硅常用作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硅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是硅的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其化学式是 。
【答案】(1)6
(2)
(3)原子;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元素一般名称带“钅”分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结合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
(3)根据硅由原子构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1)题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铝、铁、钙、钠、钾、镁6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氮、氧两种元素形成的硝酸根离子显-1价,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硅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在化合物中,硅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硅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故答案为:(1)6;(2) ;(3)原子; 。
18.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
(3)该化学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个数比为 。
【答案】(1)化合物
(2)原子
(3)1∶1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解答】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物理数目关系是:
。
(1)由 微粒构成可以看出,该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2)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
(3)由上图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三、综合题
19. 如图所示为某种变化的模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物质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下同),乙物质是 。
(2)该变化是 变化,因为在变化前后 的种类改变了而 不变。
(3)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画出模型)
【答案】(1)化合物;单质
(2)化学;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3)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分析。
(3)根据分子的定义,物质的构成分析。
【解答】(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甲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乙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是单质。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因为在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原子不变。
(3)保持甲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每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图示是: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