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4节 二氧化碳(1)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引入新课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不多,约占 0.03%。然而,就是这些含量很少 CO2,在自然界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你知道它有哪些重要作用吗?
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
新课教学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图3-51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
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
宏观组成:
1、二氧化碳气体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微观组成:
3、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新课教学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CO2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新课教学
视频: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的教室还是应当适时开窗通风?
教室里人员集中,人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适时开窗通风,有利于保证室内空气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缺氧窒息及因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的健康的不利影响。
新课教学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那么二氧化碳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活动1. 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它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是怎样的?
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新课教学
活动2.如图所示,向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从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O2使蜡烛火焰熄灭
现象: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结论:
活动3.如图所示,在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里,迅速倒入少量蒸馏水,立即将瓶塞塞紧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振荡后,矿泉水瓶变瘪了。
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新课教学
视频:二氧化碳倾倒灭蜡烛
新课教学
1、二氧化碳在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能像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通常 1 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可使其溶解得更多。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CO2这一性质制成的。
4、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2能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通常人们把固体 CO2叫做“干冰”。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与讨论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4.如图 ,取 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及图 中被压扁的瓶中液体。然后,分别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观察 2支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
紫色
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碳酸。
结论:
CO2 + H2O H2CO3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新课教学
活动5. 用酒精灯加热颜色呈红色的那只试管,颜色如何变化?
加热后,溶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
分析: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当加热时,碳酸会分解,逸出二氧化碳,剩下中性的水。
H2CO3 H2O + CO2
新课教学
视频: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新课教学
活动6.取1支试管,加入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澄清石灰水→浑浊(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
当向澄清石灰水[Ca(OH)2 水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时,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CO3 )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 H2 O
新课教学
视频: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新课教学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不能供给呼吸。
(4)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2 能与H2O发生反应:
CO2 +H2O══ H2CO3
H2CO3 ══ CO2 ↑+H2O
CO2 +Ca(OH)2══ CaCO3↓+ H2O
学以致用
解释下列现象:
1.在敞口容器里久置的石灰水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色的硬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了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白色的硬膜是碳酸钙沉淀。
CO2 + Ca(OH)2 = CaCO3↓(白)+ H2O
2.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会“出汗”。这是什么原因?
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了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出汗”是反应生成的水。
CO2 + Ca(OH)2 = CaCO3↓(白)+ H2O
当堂检测
1.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
的方法是( )
A.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用燃着的木条
C. 用紫色石蕊试液 D. 用托盘天平称量
B
2.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测量窖内的温度 B.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的氮气含量
B
当堂检测
3.向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后,迅速拧紧软塑料瓶的瓶盖并振荡,实验现象有( )
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软塑料瓶变瘪并发出声音;
③塑料瓶内液体由紫色变红;
④塑料瓶内液体变得烫手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C
当堂检测
4.通过如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
板书设计
3.4 二氧化碳(1)
CO2
自然界中的CO2:0.03%,无毒,高于正常含量,对人体有害。
CO2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干冰”易升华,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能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相关内容。3.4 二氧化碳(1)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下列有关CO2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B.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利用CO2不支持燃烧的物理性质可以用来灭火
D.固体 CO2又叫做干冰
2.下列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鉴别出来的方法( )
A. 加入澄清石灰水 B. 用燃着的木条
C. 用紫色石蕊试液 D. 用托盘天平称量
3.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 测量地窖内氧气的含量
C. 主要是为了照明 D. 给地窖升温,防止进入时冻伤
4.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能灭火,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 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6%会致人死亡,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D. 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 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 其分子不再运动
D. 该物质为混合物
7.在烧杯中静置着一只彩色气球,气球里充有气体a。某同学收集好一瓶气体b,倾斜倒入烧杯中,发现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开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请猜测a、b气体分别是 ( )
A.a是氢气,b是二氧化碳 B.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C.a是空气,b是二氧化碳 D.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
8.通过如图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9.用下列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不可取的是( )
A.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 B.分别通入石灰水中
C.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D.分别填充气球放飞
10.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1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1)装置B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请你据此归纳出二氧化碳所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小组同学进一步进行了装置C的实验,结果观察到与B装置截然不同的现象:蜡烛自上而下依次熄灭。请你对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作出解释。 。
1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I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_____________。
(2)I实验说明了 ;Ⅱ实验说明了 ;
Ⅲ实验说明了 ;
(3)上述四个实验说明了: 。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称取 12.5 克石灰石(主要成分是 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克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 58.1克(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A A C C D B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虽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但此处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所以密度较小,因此二氧化碳会从上而下慢慢充满整个烧杯,所以高的蜡烛先熄灭。
12.(1)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
(4)CO2+H2O=H2CO3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