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3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3.3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16 08:37:31

文档简介

3.3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正确书写并表述化学方程式,摹掘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理解并正确表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的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学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0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有关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B.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2.下列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H4+2O2CO2+2H2O B.2KOH+H2SO4=K2SO4+2H2O
C.2K+2H2O=H2↑+2KOH D.N2O5+H2O=2HNO3
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 B.C+O2=CO2
C.H2O+CO2=H2CO3 D.4P+5O2P2O5
4.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不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2H2+O22H2O B.C+CO2 2CO
C.H2+Cl22HCl D.2CO+O22CO2
5.4NH3+5O2=4X+6H2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4 D.N2
6.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氮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其污染治理的反应原理之一为:2NO2+2NaOH =NaNO2 + NaNOX + H2O,则x的值为(  )
A.1 B.2 C.3 D.4
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的条件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
2.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若用“”表示氯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上述反应可表示为(  )
A. B.
C. D.
3.与图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
A.2CO+O22CO2 B.2H2+O22H2O
C.H2+CuO H2O+CO D.H2CO3 H2O+CO2↑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B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3AB+B2═2C B.AB+B2═2C C.2AB+B2═2C D.AB+2B2═2C
5.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如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
A.3:1:2 B.4:1:3 C.4:1:2 D.3:1:3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新元素
B.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
D.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
7.下列关于2CO+O2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8.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b C.3m=2a D.2b=2m+n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2g甲,需消耗30g丁
10.查阅资料发现有某种物质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 CO2+H2O
C.该反应的生成物不会引起任何环境问题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1:1
11.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如图是乙烯与水反应制备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2H2OC2H5OH+H2O
12.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K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N2中“2”表示两个氮原子
C.“3CO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D.KNO3中K、O元素的质量比为13:16
13.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每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14.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是加快反应速率
B.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4═C2H4+2H2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是分解反应
1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Na+   H2O═   NaOH+   H2↑
(2)   Fe2O3+   HCl═   FeCl3+   H2O
(3)CH4+   O2    H2O+   CO2
(4)   Fe2O3+   CO    Fe+   CO2
16.有5个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①P2+O2═P2O2 ②C+O2═CO2↑ ③Fe+O2↑═Fe3O4
④2HgO═Hg↓+O2 ⑤NaOH+CuSO4═Na2SO4+Cu(OH)2
(1)化学式写错的有    (填序号,下同)。
(2)未配平的有    。
(3)“↑”“↓”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    。
(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    。
17.我国科学家在应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氢气一步转化得到甲醇(CH4O)的方法(微观过程如图),为进一步制取甲醇汽油提供原料。
(1)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写物质化学式)
(2)根据上图中的微观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
(1)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合物共有   种。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
(4)写出生成物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20.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X的化学式为   ;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则X中碳元素质量为   g。
(2)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圆球代表不同原子)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汽车尾气中氮的各种氧化物都可以通过灼热的铁粉消除其污染,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NxOy+Fe→Fe3O4+N2,
(1)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
(2)若要使15.2gNxOy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5.6gN2,则NxOy中x与y的比值为   。
22.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1)电解K2MnO4溶液可获得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2MnO4+2H2O2KMnO4+H2↑+2X …反应Ⅰ
反应Ⅰ中,X的化学式为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反应Ⅱ
现取15.8g KMnO4充分受热分解,可产生多少克的O2?(KMnO4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3)科研小组重复进行高锰酸钾分解实验,测得产生O2的质量大于通过“反应Ⅱ”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某同学据此提出如下猜测:
①加热时,高锰酸钾中的钾、锰元素转化为氧元素并释放氧气;
②加热时,K2MnO4将进一步分解并释放出氧气;
③加热温度不同时,高锰酸钾不按“反应Ⅱ”分解.
对于这些猜测,肯定错误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3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正确书写并表述化学方程式,摹掘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理解并正确表述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书写的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学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0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有关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B.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答案】C
【详解】A、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比为7:4:11,故选项不正确;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不正确;
C、该反应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 故选项不正确。
2.下列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H4+2O2CO2+2H2O
B.2KOH+H2SO4=K2SO4+2H2O
C.2K+2H2O=H2↑+2KOH
D.N2O5+H2O=2HNO3
【答案】C
【分析】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参加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详解】A、该反应是在点燃的条件进行的;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题目的要求;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0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 B.C+O2=CO2
C.H2O+CO2=H2CO3 D.4P+5O2P2O5
【答案】C
【详解】A、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选项错误
B、碳和氧气反应需要点燃的条件,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完全正确,选项正确;
D、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选项错误;
故选:C。
4.。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不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2H2+O22H2O B.C+CO22CO
C.H2+Cl22HCl D.2CO+O22CO2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且反应物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且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个数比为2:1,结合各选项,故选D。
5.4NH3+5O2=4X+6H2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4 D.N2
【答案】A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H、O的个数分别是4、12、10,生成物中已有N、H、O的个数分别是0、12、6,所以4X中还应含4个N、4个O,则X的化学式为NO,故选A。
6.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氮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其污染治理的反应原理之一为:2NO2+2NaOH =NaNO2 + NaNOX + H2O,则x的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详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2NaOH═NaNO2+NaNOX+H2O,反应前氮、氧、钠、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6、2、2,而反应后除NaNOX外所含钠、氮、氧、氢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1、3、2,则NaNOX中含1个钠原子、1个氮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的值是3。故选C。
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答案】【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1)2H2O2H2↑+O2↑;(2)3Fe+2O2Fe3O4;(3)C2H5OH+3O22CO2+3H2O;(4)2KClO32KCl+3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答案】B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A、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上方标注的为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C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l22HCl,可知:每一个氢分子与一个氯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分析微观图所示的反应结合分子中原子的结构,选出能表示上述反应的微观图。
【解答】解:A、微观图表示,一个氢分子与一氯分子发生反应,图中四个原子连在一起,是四原子的分子,故不是两个氯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
B、微观图表示,一个氢分子与一氯分子发生反应,但生成的不是两个氯化氢分子;故B不正确;
C、微观图表示,一个氢分子与一氯分子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故C正确;
D、微观图表示,一个氢分子与一氯分子发生反应,但生成的不是两个氯化氢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由氯化氢的化学式HCl可知,该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明确该分子的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反应后单质分子有剩余,剩余3个,因此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的反应个数比是2:1,A中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单质氧气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2:1,符合题意,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C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各原子个数守恒,据此解答。
【解答】解:A.3AB+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有3个A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A原子,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错误;
B.AB+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有1个A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A原子,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错误;
C.2AB+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后都有2个A原子和4个B原子,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正确;
D.AB+2B2═2AB2,该方程式中,反应前有1个A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A原子,不符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掌握,难度系数不大。
5.【答案】A
【分析】利用分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微粒示意图,判断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比。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共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含有1个A分子和2个C分子,可判断有1个A分子未参加图示中的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分别为3、1、2,原图可表示为: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故选:A。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反应前后都存在的分子为未参加反应的分子
6.【答案】A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不能创造出新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探究物质的组成,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也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2+16):(16×2)=7:4,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aC2H6+bO2mCO2+nH2O中,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配平可得:a=2,b=7,m=4,n=6。
A、a=2,m=4,2m=8,2m≠a,故选项说法错误。
B、a=2,3a=6,b=7,3a≠b,故选项说法错误。
C、m=4,a=2,3m=12,2a=4,3m≠2a,故选项说法错误。
D、b=7,2b=14;2m+n=2×4+6=14,2b=2m+n,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19%﹣30%﹣41%=10%,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x的值10,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19%﹣30%﹣41%=10%,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甲与丁反应的质量比为2%:18%=1:9,故生成2g的甲,消耗丁的质量为18g,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0.【答案】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有水分子,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产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30:18=5:3,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首先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简单。
11.【答案】C
【分析】观察微观结构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构成等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5OH。
A、反应前有乙烯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B、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5OH,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认真阅读分子模型和反应的模拟图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能判断分子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点。
12.【答案】B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学用语的含义来分析;
C.根据化学用语的含义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硫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硫元素显﹣2价,故正确;
B.N2中“2”表示每个氮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3CO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故正确;
D.KNO3中K、O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3)=13:16,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用语的含义等知识,需要同学们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
13.【答案】C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该反应可读作: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读法错误;
B、该反应不能读作,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从微观上,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故选项读法错误;
C、从微观上,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6份质量的甲烷和64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36份质量的水,则1gCH4和4gO2在点燃条件下能充分反应,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观察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H4,生成物是C2H4和H2,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C2H4+2H2。
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故A说法错误;
B.氢气是由氢分子直接构成的,因此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分子,故B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C2H4+2H2,故C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1)2;2;2;1;
(2)1;6;2;3;
(3)1;2;2;1;
(4)1;3;2;3.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分析。
【解答】解:(1)用观察法,1个水可以生成2个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前的系数为2,则钠前的系数为2,氢气前的系数为1,最后配平水前的系数为2,故答案为:2;2;2;1;
(2)用最小公倍数法,以铁作为配平起点,氧化铁前的系数为1,氯化铁前系数为2,求得氯化氢前的系数为6,最后配平水前的系数为3,故答案为:1;6;2;3;
(3)用定一法,定甲烷前的系数为1,则水前的系数为2,二氧化碳前的系数为1,最后配平氧气前的系数为2,故答案为:1;2;2;1;
(4)用观察法,1个氧化铁需要3个一氧化碳生成3个二氧化碳,最后配平铁前系数为2,故答案为:1;3;2;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利用所学配平方法解答。
16.【答案】(1)①;
(2)③④⑤;
(3)②③④⑤;
(4)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①P2+O2═P2O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和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书写错误,且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②C+O2═CO2↑,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反应物中氧气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O2。
③Fe+O2↑═Fe3O4,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是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
④2HgO═Hg↓+O2,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缺少反应条件,反应物氧化汞是固态,汞的后面不需要标注↓,氧气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gO2Hg+O2↑。
⑤NaOH+CuSO4═Na2SO4+Cu(OH)2,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氢氧化铜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答案为:
(1)①;
(2)③④⑤;
(3)②③④⑤;
(4)①②③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7.【答案】(1)CO2、H2O;
(2)CO2+3H2CH3OH+H2O。
【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组成特点分析;
(2)根据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
【解答】解:(1)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有CO2、H2O;
(2)由上图中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故答案为:(1)CO2、H2O;
(2)CO2+3H2CH3OH+H2O。
【点评】本题通过微粒的观点和模型图重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工具,应加强学习。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氧气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处,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木条复燃;
(2)过氧化氢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2H2O22H2O+O2↑.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基本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综合掌握教材内容才能正确的做出解答.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组成及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H2O+Cl2=HCl+HClO;
(1)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H2O、HCl、HClO3种化合物。
(2)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l2=HCl+HClO。
(3)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
(4)在生成物HCl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推出氯元素的化合价+1。
故答案为:(1)3;(2)H2O+Cl2=HCl+HClO;(3)1:1;(4)+1。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反应以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解答。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考虑;根据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是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考虑;(2)根据原子个数和构成的分子种类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1)生成物中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6个O原子;反应物中已经含有6个O原子,所以X中需要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2H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都来自于X物质,所以X物质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00%=2.4g;
(2)根据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分子或原子,属于没有参加反应的,所以反应前是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H2OH2+CO.
故答案为:(1)C2H4;2.4;(2)C+H2OH2+C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来推算X的化学式,知道根据结构示意图写化学式的方法,关键是要知道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或原子的确定方法.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可以利用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来配平,可以用“定一法”进行快速配平;
(2)可根据氮元素的质量守恒分析求解.
【解答】解:(1)将Fe3O4的系数定为1,根据各元素原子守恒可得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此为,3,1,,同乘以y将计量数变为整数,方程式是:
4NxOy+3yFeyFe3O4+2xN2;
故答案为:4NxOy+3yFeyFe3O4+2xN2;
(2)根据氮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是5.6g,则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5.2g﹣5.6g=9.6g,则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整理得x:y=2:3;
故答案为:2:3
【点评】在配平方程式时,可以利用直接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等方法配平,复杂的可以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同时考查了元素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1)由2K2MnO4+2H2O 2KMnO4+H2↑+2X 可知,反应前钾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锰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0个,反应后应该是10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因此反应Ⅰ中,X的化学式为KOH.
故填:KOH.
(2)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316 32
15.8g x

x=1.6g,
答: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6g.
(3)①加热时,高锰酸钾中的钾、锰元素不能转化为氧元素;
②加热时,如果K2MnO4进一步分解并释放出氧气时,会导致产生的氧气质量偏大;
③如果加热温度不同时,高锰酸钾不按“反应Ⅱ”分解,可能会导致产生氧气的质量偏大;
因此肯定错误的是①,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