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课件+分层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课件+分层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6 22:12:40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二)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
知识点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左右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
B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左右的CO2气体,当血液中CO2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故选B。]
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C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B正确;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是以神经调节为主,C错误,D正确。]
3.下列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B [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错误;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正确;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D正确。]
知识点2 体温的调节
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脊髓
D.脊髓、大脑皮层
B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
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肾上腺
B.当正常人从25 ℃环境突然进入5 ℃环境中时,机体散热量增加
C.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炎热时,毛细血管舒张,肝脏产热量减少
A [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错误;当正常人从25 ℃环境突然进入5 ℃环境中,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维持产热等于散热的状态,B正确;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炎热时,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肝脏产热量减少,D正确。]
6.下图是人在寒冷的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后,一段时间的产热量变化曲线,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
A.曲线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曲线ab段对应时间段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曲线b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减少的原因是酶活性下降
D.曲线ac段对应时间段内,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C [曲线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内,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曲线ab段对应时间段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量增加,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正确;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温基本不变,酶活性基本不变,曲线b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量减少的原因不是酶活性下降,C错误;曲线a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量增加,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其中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D正确。]
7.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量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冬泳时,受寒冷刺激,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导致肌肉收缩,产热增多,A不符合题意;寒冷刺激还可以通过反射弧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量减少,B、C不符合题意;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多,D符合题意。]
8.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战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A [由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战,这与产热有关,A正确。]
9.(不定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都能进行神经调节
C.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都存在分级调节
D.部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D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激素),A错误;能进行体液调节的动物不一定能进行神经调节,如一些低等动物,B错误;神经调节中,低级中枢受控于高级中枢,体现分级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10.下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都具有促进产热以抵御寒冷的作用,两者的关系是________。
(3)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了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分泌一些激素,能促进________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者又能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因此下丘脑还是______________的枢纽。
解析:(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体温维持恒定。(2)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促进代谢产热,提高体温,两者在升高体温上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是协同关系。(3)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不仅如此,下丘脑还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通过调节垂体的活动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1)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2)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 (3)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 垂体 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
11.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其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
(2)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
解析:(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2)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与实验组进行对照,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1)舒张 增加 增加  (2)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增加 增强(共16张PPT)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第1课时)
第3章 体液调节
问题探讨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提示: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 是不随意的,当受到极速行驶致使体位发生变化的刺激后,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快。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提示:此过程中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等反应均属于机体的应急反应,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当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时,心跳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与此同时,交感神经也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心脏,也使心跳加快,这属于激素调节。由此可见,神经调节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再通过激素调节心脏活动。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体液因子:激素、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3)实例:CO2调节呼吸运动示意图
1.什么是体液调节
【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提示】①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图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1.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哪种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其作用途径分别是什么?
2.图甲和图乙代表的调节方式的作用时间、作用范围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图甲: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图乙: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
提示:图甲: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较广泛;图乙: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局限。
3.图甲除了可表示激素调节外,在体液调节中还有哪些体液因子起调节作用?
4.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请分析该过程的调节机制。
提示: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提示:该过程属于体液-神经调节
比较项目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作用途径 体液运输 反射弧
反应速度 较缓慢 迅速
作用范围 较广泛 准备、比较局限
作用时间 比较长 短暂
【特别提醒 】神经调节的优点是作用准确、迅速;体液调节的优点是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思考】请分析激素传递信息与神经传导兴奋在速度上的差异及成因?
提示: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神经传导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不如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基础诊断】
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某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
3.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
4.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后,氧气将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
1.× 提示:除激素外,其他化学物质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2.√  
3.× 提示: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4.× 提示: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
产热量
散热量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若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______;
若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______;
升高
降低
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寒冷环境散热量>炎热环境散热量
寒冷环境产热量>炎热环境产热量
【注】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1)体温维持恒定的原因
主要
来源
主要
器官
代谢产热
皮肤
安静
运动
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如汗液的蒸发
人体热量
产热
散热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2)体温维持恒定的机制
皮肤辐射、传导和对流散失的热量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合作探究】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 ℃左右,请结合以下问题探究原因。
1.假设巡逻战士的产热量为a,散热量为b,工人的产热量为c,散热量为d,试分析a、b、c、d之间的关系。
2.炼钢炉前的工人为什么出现“面红耳赤”、挥汗如雨等现象?
3.为什么血管舒张可以促进散热、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
4.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提示:a=b,c=d;a>c,b>d
提示:工人的体力工作使机体产热增多,同时散热也会增多,然而环境温度与体表温差小,因此机体会出现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挥汗如雨等现象。
提示:血管舒张,血流量较大,从内脏器官带来的热量较多,故通过皮肤散失的热量较多,从而可以促进散热;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内脏器官带来的热量较少,故通过皮肤散失的热量较少,从而可以减少散热。
提示: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2.人体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中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汗腺分泌量减少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骨骼肌战栗
垂体
TRH
TSH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增加产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行为性调节
哪些步骤是神经调节,哪些步骤是体液调节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神经-体液调节: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2.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炎热环境中
增加散热
神经调节
皮肤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蒸发散热增加)
传出神经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等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补充
注意:炎热环境中,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并非无激素调节。
3.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
关于体温调节的四点提醒
(1)温度感受器接受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与“热”本身。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产生的热量多,散失的热量也多;当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生的热量少,散失的热量也少。
(3)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然等于散热。
(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①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②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冷热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3.人体的散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与环境的温差大小。炎热环境中人体与环境温差较小,故散热量较少,因人体只有在产热与散热平衡状态下,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故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均大于炎热环境。只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产热量与散热量就大致相等,如持续高烧39℃。
4.寒战是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从而增加产热的途径,其反射过程为: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战栗。
5.人体通过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舒缩)和行为性调节(如增减衣物、使用空调)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其中,生理性调节是基本的调节方式,行为性调节是重要的补充。
6.一定范围内,恒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呈反比。一定范围内,变温动物的耗氧量与外界温度呈正比。
【归纳总结】人体体温调节
失温症,是指在低温条件下或者自身温度调节功能受损时,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核心器官(大脑、心脏等)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迷茫、心肺衰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死亡。失温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代偿期、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
(1)代偿期。此时体温维持正常,体感有些冷,精神状态一般正常。机体会收缩体表的毛细血管,减少热量散失,在激素的影响下增加肌肉、肝脏等的产热,尿意会增强。
(2)轻度失温。体温大概在33-35℃,身体会感到寒冷,手脚僵硬麻木。人体出现异常表现,如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等。
(3)中度失温。体温大概在30-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出现强烈的疲倦和嗜睡感,无法完成手的一些基本动作,走路磕绊,说话含混不清。
(4)重度失温。体温在30℃以下,意识模糊,反而对冷失去感知,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冷的存在,丧失活动能力,语言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间歇性颤抖且颤抖频率会越来越低,直到不再发生颤抖。心率变得不齐,原来收缩的血管重新扩张,血液重新流入血管,出现一种短暂热起来的错觉,甚至部分失温者会反常脱衣。不经救助会导致死亡。
遭遇失温时,最关键的是首先去除导致失温的原因,其次根据失温的不同阶段做不同处理。因为失温跟温度、湿度、风力都有关。所以应该尽快转移至避风避雨场所,换上干燥衣物,有条件时保温转运至专业医疗救治场所。
【小资料】失温症
【基础诊断】
1.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 ℃,由此可判断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2.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
3.下丘脑是体温感觉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
4.冬泳爱好者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收缩加强,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
1.× 提示:此人体温维持相对稳定,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则其体温将一直上升。
2.× 提示:人体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即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下产热均等于散热。
3.× 提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中形成感觉。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