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6 14: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1.识记《昆虫记》相关介绍以及作者法布尔。
2.记住重点昆虫特点及习性。
3.学习作者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它半身直竖,立在被太阳炙烤的青草上,态度庄严,它那宽阔的绿色薄翼如亚麻裙般的拖曳在地,前肢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
·
(2)这个奇妙的小动物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炎炎夏夜,它们在草丛里游荡,既像是一对对情侣在提灯夜游,又像是从满月里泻落的银辉。
(3)它们穿着红色的外套,外壳上点缀着七个园园的小黑点,飞翔的时候轻缓悠闲,举止娴雅,颇为可爱,就像撑着小洋伞在散步的名媛淑女。
(螳 螂)
(萤火虫)
(七星瓢虫)
《昆虫记》
(法)法布尔
别名:
《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
《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
英文名称:
《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
《昆虫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处的书”(鲁迅语)
《昆虫记》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和人生,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鲁迅先生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无数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1823年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
1833年中学毕业,1839年当工人。1840年,法布尔考取了沃克吕兹
省阿维尼翁史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此开始
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
1844年与教师威拉德结婚。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的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
走近法布尔
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
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1915年10月11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
《昆虫记》一书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其中共详细介绍了三十二种昆虫的特点。在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散文式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主要内容
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作品)不同。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不同。
科普作品特点
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好准备。
2.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义。
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4.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科普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文学的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一般都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的。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真知,也可以得到善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科普作品阅读方法:
兴趣与遗传
神秘的水塘
石蚕
神圣的甲虫

舍腰蜂
螳螂
不会迷失的精灵
矿蜂
萤火虫
被管虫
天牛
朗格多克蝎子
樵叶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西班牙犀头
恩布沙
白面孔螽斯
黄蜂
喜好冒险的蜂螨
快乐的蟋蟀
娇小的赤条蜂
西西弗斯虫
捕蝇蜂
蝗虫
金步甲
松毛虫
孔雀蝶
卷心菜毛虫
寄生虫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蟹蛛
迷宫蛛
狼蛛
克鲁蜀蜘蛛
舞蛛
蜘蛛的电报线
食素的昆虫
昆虫的几何学
喜爱昆虫的孩子
读目录


认识昆虫
绿蝈蝈
大孔雀蝶
小孔雀蝶
金步甲
意大利蟋蟀
萤火虫
圣甲虫
朗格多克蝎
西班牙蜣螂

蝉原来不是用嘴发出声音,而是蝉的胸部靠近大腿下面有两块半圆形的大盖片,盖片下各有一个空腔,空腔外侧有个小孔,叫做音窗,与音窗相通的另一个空腔,叫做音室。
就像我们用的乐器钹,它来回的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唱歌 蝉 用生命歌唱生活
蟋蟀 小心翼翼地唱着歌
蝗虫 追逐阳光的歌者
长耳鸮 独唱爱情忧伤歌曲
铃蟾 奏鸣曲的敲钟者
绿色蝈蝈 敲着小小三角铁
意大利蟋蟀 拨动小提琴E弦
捕猎凶狠而科学 螳螂 一般从颈部攻击抓到的猎物,啃咬神经节。
白面孔螽斯 先刺杀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它的运动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的能力。
勤劳 舍腰蜂 在筑巢时可以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工作下去。
被管虫 幼虫从出生后就开始为自己做衣服,即使面对美食也不改变它的目标。
蜣螂 不停地从土面收集污物,搓卷成圆球,然后滚到它希望到达的地方。
团结和平相处 松毛虫 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
蜣螂 运送粪球时会有同伴相助(但有时也会有贼蜣螂偷盗同伴的粪球)。
斑纹蜂(矿蜂) 每一只蜂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互不侵犯。
认路 蜜蜂、猫、红蚂蚁、松毛虫
1.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是第一部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虫的本能、习性的著作;同时,这又是用散文的形式著成的一部昆虫学著作。书中,法布尔运用文学手段介绍科学知识,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2.以人性观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作者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以人性观照虫性,使笔下的昆虫具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独特灵性,如作者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去歌颂被管虫的母爱。同时,他又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如由团结和平的松毛虫想到了人类的私有财产和斗争。
艺术特色
3.大量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
书中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每个小昆虫人一般的灵性,如小甲虫“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为了突出各种昆虫的异同之处,法布尔还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在不断的对比中,各种昆虫的独特性得到了彰显。如《绿色蝈蝈》一文中,有蝈蝈与蝉叫声的对比、蝈蝈与鹰捕食方面的对比、蝈蝈与螳螂食性的对比。
4.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情趣。
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杨柳天牛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石蚕的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就像是它的潜水艇。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学后感悟
《昆虫记》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它是优秀的科普著作。
但是它的行文优美, 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所以又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的文学经典!
设计观察实验
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