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消息二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6 13: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谈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背景资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
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
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词积累】
任务一:读文章,知内容
1、默读本文,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2、在文中标出本文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任务二:研文章,知特点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3、体会“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中“已”和“大约”的妙处。
4、从文中找出写我军和敌军的词句,体会其中表现的作者的情感。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露出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小试牛刀】
学校近日举办了校园歌手大赛,请你拟写一则消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找出本文的新闻要素以及结构标注在书上。】
任务一、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2、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任务二、研读课文,写法探究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了渡江战役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拓展延伸】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消息,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消息的认识。(200字左右)
2、查阅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