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课标要求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__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
知识点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水
2/3
组织液
1/3
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2)作用:是体内细胞______________。
(3)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①血浆:是血液中的____部分,是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______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由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是体内________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是由一部分______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__________而形成的,是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生活的直接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液体
血细胞
组织液
血浆
绝大多数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巴细胞
(P6“概念检测”)“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主要是由____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液
血浆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内环境是相对较高等的多细胞生物才有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 )
提示:细胞质基质、核液均属于细胞内液。
√
×
提示: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仅是淋巴液。 ( )
4.血液包括血细胞和液态的血浆两部分,动脉端血流较快、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渗出,静脉端血流较慢、血压较低,有利于组织液的回渗。 ( )
×
√
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内分泌腺主要由胰岛组成,能分泌不同的激素。观察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如图)。
1.图中A液、B液和C液分别是什么?图中还含有哪种体液?
提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还含有细胞内液。
2.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细胞外液吗?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不属于。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到消化道中,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
3.结合图示,分析胰腺组织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体内细胞 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_
淋巴细胞 ____________
胰腺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
淋巴液或血浆
提示:
血浆: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浆;③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组织液: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淋巴液: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4.结合图示,尝试用概念图的形式归纳概括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并总结细胞外液的成分来源。
[深化归纳]
组织液与淋巴液单向转化的原因
1.从淋巴循环动力的角度
组织液的压力高于静脉及淋巴管内的压力。因此一部分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回血管中重新成为血浆,另一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中成为淋巴液。
2.从毛细淋巴管结构的角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呈覆瓦状。这种结构导致组织液可以经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淋巴管内,但是不能从淋巴管到达组织液。
注意:如果我们分析的是某种具体物质在毛细淋巴管壁两侧的交换,很多物质在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都可双向交换。
[对点练习]
1.如图为人体肝脏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②③④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人体的内环境
C.③可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
D.A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C生活的内环境为③④
√
B [分析题图可知,③是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④血浆、③组织液和①淋巴液组成,②是细胞内液,B错误;③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①淋巴液,C正确;A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①淋巴液和③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和④血浆,D正确。]
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2.下列与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都包括组织液
B.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C.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
D.毛细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其回收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
√
D [毛细淋巴管浸浴在组织液中,其中流动的是淋巴液,因此毛细胞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毛细血管壁浸浴在组织液中,其中流动的是血浆,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故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都包括组织液,A正确。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中的大量淋巴细胞与淋巴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物质交换,B正确。淋巴管盲端的内皮细胞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只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毛细淋巴管的单向活动瓣膜可以保证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再倒流,有利于淋巴液能回流到血浆中,C正确。淋巴液是组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淋巴液回流到血浆中,因此,毛细淋巴管壁通透性变大,便于其回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D错误。]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________、血浆成分的异同点:
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
(3)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______。
知识点2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淋巴液
蛋白质
盐溶液
无机盐
蛋白质
水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_。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溶质微粒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7.35~7.45
37 ℃
(P4“思考·讨论”)Na+和K+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可以作为判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依据,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K+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流较快、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渗出;静脉端血流较慢、血压较低,有利于组织液的回渗。据此分析除渗透压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水分子的运动?
提示:压力。
1.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 ( )
提示: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内环境中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 )
3.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 )
提示:蛋白质会渗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血浆渗透压下降。
×
√
×
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 ( )
提示: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
×
我们每日的饮食中摄入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类食物,这些食物需要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有些人蛋白质摄入量过少,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浮肿。
1.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
①氧气 ②氨基酸 ③呼吸酶 ④血红蛋白 ⑤Ca2+载体 ⑥激素 ⑦CO2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麦芽糖 维生素
提示:①②⑥⑦⑨ ③④⑤⑧⑩
2.糖尿病人的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较高会使血浆渗透压如何变化?为什么?
提示:升高。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使血浆中的溶质微粒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小于Na+和Cl-。
4.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下图所示模型,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提示: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因此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更大,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深化归纳]
1.内环境中存在与不存在的成分
项目 成分 举例
内环境
可以存
在的物质 营养成分 氧气、无机盐、氨基酸、水、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其他物质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胺等
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
项目 成分 举例
内环境
不应存
在的
物质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与外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等
存在于细胞膜中的物质 转运蛋白、受体蛋白等
2.组织水肿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1)原因:渗透压的失衡(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
(2)影响因素
[对点练习]
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含有激素、抗体、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可导致②内水分含量升高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
A [①是血浆,含有激素、抗体、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①中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可导致②内水分含量升高,B错误;当乳酸进入①血浆中时,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其中乳酸就与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达到了调节pH平衡的目的,C错误;③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2.肺部水肿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下列有关肺水肿诱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输液过量引起肺部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B.病毒性肺炎等引发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硅肺等某些病变使肺部淋巴循环通路受阻
D.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肺部毛细血管血浆渗透压升高
√
D [输液过量,使血容量过度或过快地增加,致肺部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而发生肺水肿,A正确;病毒性肺炎等引发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肺组织水肿,B正确;硅肺等某些病变使肺部淋巴循环通路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造成水肿,C正确;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造成肺部毛细血管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
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1)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____。
(2)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____,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____的参与。
知识点3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
物质
废物
系统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__________。
形成和维持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1.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上升,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 )
2.细胞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
提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除了需要内环境,还需要各个系统的参与。
√
×
某同学放学回家后突然感觉到腹痛,接着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他喝了两口热水后去医院就诊,经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对其肌肉注射消炎药物后,还静脉补充了质量分数为5%~10%的葡萄糖盐水等。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物质首先进入的细胞外液分别是什么?
提示:组织液、血浆。
2.据下图描述组织细胞有氧呼吸需要的葡萄糖和O2,是如何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的?
提示:葡萄糖经消化系统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O2经呼吸系统吸入,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再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据图描述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排出体外的?
提示:组织细胞经代谢产生的CO2和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CO2再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尿素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排出体外。
[深化归纳]
1.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
(1)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
(2)O2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3)CO2排出体外与O2进入细胞内所经历的途径正好相反。
(4)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物质进出内环境的“穿膜”层数
(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对点练习]
图1是体液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图2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由图1中__________等构成(填字母)。图1中A~D表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导致A的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由图2可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循环、泌尿、消化、呼吸四个系统的协调配合,①过程表示________(填“重吸收”或“滤过”)作用。
A、B、C
增加
重吸收
(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字母)。
(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阶段。
A和B
自由扩散
6
三
[解析] (1)内环境由图1中A组织液、B血浆和C淋巴(液)组成;图1中A~D表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导致A组织液的量增加。(2)由图2可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循环、泌尿、消化、呼吸四个系统的协调配合,①过程表示重吸收作用。(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组织液和B血浆。(4)氧气属于气体,气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出红细胞(1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6层;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经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B.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
C.肝细胞产生的C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组织液
D.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含有蛋白质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2
4
3
题号
1
5
√
B [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中,C正确;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含有蛋白质,但是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D正确。]
2
4
3
题号
1
5
2.(不定项)下图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a、b、c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是a
B.b渗回a和渗入c的量相差较大
C.A端的营养物质和O2含量总是多于B端
D.c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大量渗出可形成b
√
2
4
3
题号
1
5
√
√
ACD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是b,A错误;大部分b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回渗到a血浆中,小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回渗到c淋巴液中,B正确;若B端周围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在饥饿状态下,肝细胞会分解肝糖原形成血糖,此时,B端的养分比A端多,所以A端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总是多于B端,C错误;毛细淋巴管内的c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a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D错误。]
2
4
3
题号
1
5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①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
2
4
3
题号
1
5
A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中,呼吸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在消化道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发生在细胞内,这两个过程均不会发生在内环境中。]
2
4
3
题号
1
5
4.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重新渗入血管中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2
4
3
题号
1
5
√
A [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受到创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原本应留在血管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也能进入组织细胞间隙,从而使组织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2
4
3
题号
1
5
5.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内即进入内环境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C.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D.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营养物质和O2
2
4
3
题号
1
5
√
D [①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食物进入消化道即消化系统,A错误;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1/3)含量小于细胞内液(2/3),B错误;并非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如单细胞生物,C错误;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是养料和氧气,⑤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D正确。]
2
4
3
题号
1
5课时分层作业详解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1)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D B C C C ACD
11.(1)2/3 细胞外液(或内环境) 无机盐、蛋白质 (2)组织液和血浆 (3)6 g 组织细胞 (4)否 b 缓冲 (5)c (6)c 脂肪、蛋白质
1.A [细胞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②组织液中水分相对增多,B正确;③表示组织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或骨骼肌细胞,生活环境为组织液,C正确;④表示淋巴液,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D正确。]
2.D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也有关,A错误;人吃酸性食物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因为人体中有维持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B错误;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血浆中的NaHCO3发生反应,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CO3维持,C错误;心肌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D正确。]
3.C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即由②③④组成,A错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不同,B错误;②(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要先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途径为②→③→①,C正确;体液中细胞内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外液,D错误。]
4.D [图中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淋巴液会随着淋巴循环进入到血管中,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甲和淋巴液丙,也可在组织液乙中出现,但细胞内液丁中不会存在淋巴细胞,A错误。甲是血浆,血浆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其中含有抗体、激素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因此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错误。甲(血浆)与乙(组织液)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高,进而导致乙(组织液)增多,D正确。]
5.D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部分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不会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A错误;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的是葡萄糖,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B错误;血液中Ca2+浓度偏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容易出现抽搐,C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无CO2生成,CO2只能来自有氧呼吸,故即使局部缺氧,运动员呼吸产生的CO2量仍等于消耗的O2量,D正确。]
6.B [分析题图,①表示细胞内液,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A正确。①②③相比较,CO2是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产生的,需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CO2含量最高的是①,B错误。原尿形成的部位在肾小球,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浓缩成终尿;分析题图可知,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C正确。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参与,D正确。]
7.C [a、b、c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a、b、c被称为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为血浆,c为淋巴液,组织液进入b(血浆)中的量大于组织液进入c(淋巴液)中的量,B正确;肌肉注射蛋白质,会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吸水,反而加重组织水肿,C错误;d是组织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正确。]
8.C [如题干图所示,甲与成熟的红细胞之间有直接的物质交换,甲应为体液中的血浆,A错误;结合示意图分析,乙应为组织液,丙是肌肉细胞的细胞内液,血浆中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组织液中含有蛋白质,B错误;丙代表肌肉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成熟的红细胞内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O2并进行运输,然后扩散进入甲(血浆),再进入乙(组织液),最后扩散进入肌肉细胞被线粒体利用,故图中实线代表O2的扩散途径,D错误。]
9.C [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表示细胞外液,且甲、乙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乙可以形成丙,丙可以形成甲,故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丁所处细胞是血细胞,戊所处细胞是组织细胞,己所处细胞是淋巴细胞等,由分析可知,丁、戊、己所在的细胞可以依次是红细胞、肝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甲(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丙(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B正确;饭后1小时,肝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其内的CO2浓度高于乙,葡萄糖浓度低于乙,C错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流到肺部血管结合O2,流到肝内血管释放O2,D正确。]
10.ACD [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经过消化后可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氨基酸进入细胞中可参与合成各种蛋白质,如解旋酶、抗体、血浆蛋白等,但解旋酶不存在于血浆中,A错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据此可推出小肠上皮细胞可直接从肠道内吸收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B正确;“大头”婴幼儿血浆蛋白的含量较少,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组织液增加,淋巴液也会增加,C错误;婴幼儿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平衡被破坏,D错误。]
11.(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b表示血浆,c表示组织液,b、c与淋巴液合称为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d表示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3)血液中的O2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红细胞1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膜。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为g组织细胞。(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pH明显下降,因血浆(内环境)b中含有缓冲物质,食用酸性物质后,可与缓冲物质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从而使pH基本不变。(5)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c组织液。(6)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c组织液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细胞C表示组织细胞,其中含有脂蛋白、脂肪,c表示组织液,c与细胞C相比,细胞C中脂肪、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题组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②中水分相对增多
C.③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或骨骼肌细胞
D.④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无关
B.人吃酸性食物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
C.剧烈运动后,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维持
D.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④是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C.②中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①
D.体液中细胞外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内液
题组二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4.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
B.甲中可含有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
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乙增多
5.下列关于短道速滑比赛过程中有关运动员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假设运动员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
A.部分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不断下降
B.线粒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速率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C.许多运动员容易出现抽搐现象,可能与血液中Ca2+浓度偏高有关
D.比赛中运动员在局部缺氧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
题组三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6.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局部模式图,A~D分别代表人体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四大系统,①②③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
B.①②③相比较,CO2含量最高的是③
C.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的参与
7.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注射能将药物迅速送往全身细胞,疗效更为显著。下图中a、b、c、d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c组成的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a进入b中的量可能会大于a进入c中的量
C.若肌肉注射蛋白质,则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
D.d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
8.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机体组织细胞的协调配合。相关体液之间的气体运输关系如图所示,丙存在于肌肉细胞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组织液
B.乙中不含蛋白质
C.丙代表细胞内液
D.图中虚线代表O2的扩散途径
9.如图1~图3中的甲、乙、丙是3种不同的细胞外液,丁、戊、己是三种不同的细胞内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戊、己所在的细胞可以依次是红细胞、肝细胞、淋巴细胞
B.甲、丙化学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
C.饭后1小时,肝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乙,葡萄糖浓度高于乙
D.红细胞流到肺部血管结合O2,流到肝内血管释放O2
10.(不定项)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因劣质奶粉中这些物质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长期食用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大头”等不良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解旋酶、抗体、血浆蛋白等物质
B.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不通过细胞外液就能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
C.“大头”婴幼儿的组织液含量增加,淋巴液含量减少
D.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平衡的破坏
11.下图表示肝组织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b、c与淋巴液合称为____________,b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d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血细胞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图中a、b、c、g、f中CO2浓度最高的为[ ]____________(填标号和名称)。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图中[ ](填标号)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5)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液体增多,将会引起组织水肿。c与细胞C相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