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1课时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以某种激素的发现史为例,讨论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方法。
课标要求
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知识点1 激素的发现
(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____而流出体外或流到______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____的腺体,其分泌物——____直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并随____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导管
消化腔
导管
激素
毛细血管
血液
2.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
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③A、C组中的胰腺__________,B组中的胰腺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
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的控制。
神经调节
能分泌胰液
不能分泌胰液
神经调节
上段小肠肠腔
血液
小肠肠腔(切除神经)
化学物质
血液
提取液
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
内分泌器官
细胞
化学物质
(P45“思考·讨论”)促胰液素是在稀盐酸的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____分泌胰液。
胰腺
1.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
提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2.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 )
提示:外分泌腺的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
3.内分泌细胞有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 )
4.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研磨,彻底破坏神经结构,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并使盐酸对小肠黏膜造成刺激。 ( )
×
×
√
√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经导管流向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已知内脏器官大多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引起胰腺的分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请分析以下科学家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提示:自变量: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请运用神经调节的知识用反射弧解释①组的实验现象。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提示:稀盐酸―→感受器(小肠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胰液。
提示:自变量: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的调节。
提示:通过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磨,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构建概念图完善促胰液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提示:
[深化归纳]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
2.(不定项)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液属于消化液,由胃分泌
B.图中小肠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
C.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引起胰液分泌增加
D.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BC [胰液属于消化液,是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A错误;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小肠黏膜分泌的激素B是促胰液素,具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B正确;由题图可知,神经中枢和激素A共同使胰液分泌增加,这一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人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1.胰岛素的发现
(1)胰岛:胰腺组织中的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如图所示)。
知识点2 激素研究的实例
胰岛
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
胰岛
胰腺
(P46“思考·讨论”)①胰腺的外分泌部(腺泡)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液经____进入小肠。
②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能分泌______,调节血糖平衡。
导管
胰岛素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胰液中分解胰岛素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蛋白质;胰蛋白酶。
睾酮
1.胰液和胰岛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 ( )
提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不分泌胰液。
2.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到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含量太少。 ( )
提示: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蛋白酶,会将胰岛素破坏。
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
4.动物的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具有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 )
提示:雄激素属于脂质。
×
×
√
×
一、胰岛素的发现
1.如图为胰腺结构示意图,科学家试图向实验性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物来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但收效甚微。请分析原因。
提示:
2.加拿大助教班廷查阅资料时了解到,胆结石阻塞胰管或以实验方法结扎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却保持完好,这样机体不会患糖尿病。请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思路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提示: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注射到实验性糖尿病狗体内,定性观察糖尿病症状与定量测定血糖、尿糖含量。
二、根据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本实验设置了何种方式的对照?实验结果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自身前后对照;说明睾丸与公鸡雄性特征的维持有关。
2.分析教材中两个实例,哪些实验操作用到了“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
提示:
研究实例 变量处理 实验结果 原理应用
胰岛素
的发现 摘除狗的胰腺 造成实验性糖尿病 减法原理
给予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 患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 加法原理
睾丸分泌雄激素的
研究 摘除睾丸 雄性性征明显消失 减法原理
移植睾丸 雄性性征逐渐恢复 加法原理
3.分析激素研究的两个实例,归纳出研究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功能的基本思路。
提示: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或重新移植相关腺体)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或腺体)的生理作用。
[对点练习]
1.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狗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腺制备粗提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摘除胰腺,体内缺少胰岛素而患糖尿病
B.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
C.乙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后将不能产生水解胰岛素的酶
D.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也可以降低血糖
√
D [摘除胰腺,机体内不能产生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甲组摘除胰腺,体内缺少胰岛素而患糖尿病,A正确;结合题干“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腺制备粗提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可知,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B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腺腺泡细胞产生胰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故可以水解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C正确;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后取狗的胰腺制备的粗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但只能注射不能饲喂,D错误。]
2.(不定项)在研究激素的来源和作用时经常会用到加法或减法原理,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实验的目的是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实验的目的是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下列实验中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
A.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
B.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
C.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
D.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
√
√
√
ABC [研究胰液分泌的实验中,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用稀盐酸刺激小肠,该实验中去除了神经的作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A符合题意;研究性腺生理功能的实验中,摘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雄性性征的变化,该实验中去除了睾丸,进而研究睾丸的作用,利用的是减法原理,B符合题意;研究下丘脑对性腺发育影响的实验中,阻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血液联系,去除了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因而应用了减法原理,C符合题意;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发育影响的实验中,给蝌蚪饲喂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该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
1.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的其中一组对照可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
A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液运输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D正确;在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沃泰默的其中一组实验是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从而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可能,B正确;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2.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保持完好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
B [a和b实验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胰岛素,a组切除了胰腺,胰岛随着被切除,不能分泌胰岛素,出现了糖尿,b组结扎了胰管,胰腺萎缩,不能产生胰液,但胰岛保持完好,能够分泌胰岛素,没有出现糖尿,说明胰岛素可以防止糖尿的产生,实验结果中未涉及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的相关问题,B错误。]
3.下面是科学家发现促胰液素所做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科学家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沃泰默 实验1: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肠腔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2: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胰腺不分泌胰液
实验3:切除小肠神经,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肠腔 胰腺分泌胰液
斯他林
和贝利斯 小肠黏膜和盐酸混合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胰腺分泌胰液
(1)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泰默实验的1、3对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沃泰默实验的实验2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在没有神经的情况下,稀盐酸也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 (1)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的对照实验是直接将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是沃泰默实验的实验2。(2)根据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和对照实验的结果,得出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促进胰腺分泌胰液。(3)沃泰默实验的1、3对照说明在没有神经的情况下,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肠腔中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液。(4)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教师用书独具)
观察下图,下列是关于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胰液
B.②是促胰液素,靶器官为胰腺
C.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
D.沃泰默通过该实验得出了胰液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论
√
C [①是稀盐酸,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错误;②是胰液,B错误;该发现过程最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并研磨,从而排除神经调节的作用,C正确;该实验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完成的,D错误。]课时分层作业(9)
1 2 3 4 5 6 7 8
D C D D D C AB ACD
9.(1)小肠(或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血液 激素调节 (2)传出神经(或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1.D [该实验现象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胰液属于消化液,故不能通过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胰液是否分泌,A错误;结合题干分析可知,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错误;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结果均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可以不在神经调节下进行,但不能说明胰液分泌过程不受神经调节,C错误;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方案,通过研磨破坏神经,D正确。]
2.C [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A正确;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物质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B正确;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不含胰岛素,C错误;该实验可以说明胰液的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的调节,D正确。]
3.D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胃腺把分泌物排到胃腔,肠腺把分泌物排到肠腔,进行消化食物,而不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所以都属于外分泌腺,B错误;泪腺、汗腺都有导管,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到体表,所以都属于外分泌腺,C错误;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
4.D [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A正确。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说明相关物质可能被分解;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胰岛保持良好,机体不会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B正确。治疗糖尿病的物质是胰岛产生的,因此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C正确。根据以上实验只能确定胰岛产生的物质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不能确定一定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D错误。]
5.D [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该过程属于实验设计中的减法原则;要想让实验更严谨,还要再添加相关激素,即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若能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才能得到结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A、C错误,D正确;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本实验中实验材料为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则另设的对照组不能选择发育成熟的公鸡,B错误。]
6.C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每次喂狗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A正确。为验证“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到胰腺,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这一假说,斯他林做了如下实验,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此过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进而发现激素调节,B正确。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腺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腺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岛分泌释放,C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7.AB [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直接进入消化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
8.ACD [验证“Mg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实验,实验组可用缺Mg的培养液处理,属于减法原理,A正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实验组作了加温等处理,属于加法原理,B错误;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实验组不提供光照,属于减法原理,C正确;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实验组切除了神经,属于减法原理,D正确。]
9.分析题图可知,胰液分泌调节的两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纤维→胰腺;②激素调节:稀盐酸→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1)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激素调节。(2)据图示可知,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故胰液的分泌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调节。(3)由题表分析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胰液分泌量都比二者同时作用时少,故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课时分层作业(9) 激素的发现和激素研究的实例
题组一 激素的发现
1.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该实验的现象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
B.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是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与③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
D.斯他林和贝利斯设计了“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的实验方案
2.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小肠黏膜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②
A.①表示稀盐酸,其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注入静脉的提取液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
C.②表示胰液,胰液中含有胰岛素
D.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3.下列关于内分泌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
B.胃腺、肠腺都把分泌物排到体内,所以都属于内分泌腺
C.泪腺、汗腺都把分泌物排到体表,所以都属于内分泌腺
D.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都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题组二 研究激素的方法
4.胰腺组织上有一些聚集成岛状的细胞堆,称为“胰岛”,以下是人类在探索胰岛素过程的经典实验:①切除胰腺的狗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②将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的糖尿病狗或糖尿病患者,但效果甚微;③结扎胰管或因胆结石阻塞胰管都会引起胰腺腺泡萎缩,但机体不会得糖尿病;④结扎狗的胰管,使狗的胰腺腺泡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来治疗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有关
B.实验②③说明糖尿病的产生可能与胰岛有直接关联
C.实验④最好分离出胰岛再进行物质提取
D.根据以上实验即能确定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5.某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且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需继续补充实验。下列补充实验最合理的是( )
A.重复进行上述实验,观察阉割后的现象是否稳定呈现
B.以发育成熟的公鸡为材料进行摘除睾丸实验,不出现求偶行为
C.不摘除仔公鸡睾丸并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出现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D.给阉割的仔公鸡饲喂含雄激素的饲料,长大后出现了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6.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巴浦洛夫发现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激素调节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腺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腺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
D.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7.(不定项)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内环境参与食物的消化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8.(不定项)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实验中运用了减法原理的是( )
A.验证“Mg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实验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C.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
D.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
9.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刺激________,从而使小肠黏膜分泌________,再经________运输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刺激迷 走神经 注射促 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胰液分泌量 (滴/15 min) 8 62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