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课时分层作业+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课时分层作业+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7 23:13:53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B C B D C D D ABC ACD
12.(1)体液免疫 D 浆细胞 (2)④⑦⑧ (3)C和E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B细胞 (4)初次感染(病原体) 快速、大量的增加
1.C [抗原和抗体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都不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2.D [人体白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从而不伤害自身的细胞。]
3.B [由题意“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可知,BCR在膜表面能移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细胞表面的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则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相同的抗原,B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然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触抗原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所以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以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结合,C正确;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记忆B细胞也能识别抗原,所以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D正确。]
4.C [通常情况下,一种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A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识别能力,但不具有特异性,B正确;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C错误;受到抗原、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B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
5.B [H5N1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起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因此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A错误;在该免疫过程中,最终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该病毒,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该蛋白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因此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B正确;题中提出“病毒H5N1首次侵入机体”,而记忆细胞只有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才会迅速增殖和分化,C错误;最终的抗原清除要靠其他免疫吞噬细胞,D错误。]
6.D [b为B细胞,b在与病原体接触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以及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后,B细胞才开始分裂分化,A错误;①为抗原呈递过程,②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处理抗原的过程,⑤为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①②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但是⑤过程不需要,B错误;a是辅助性T细胞,b是B细胞,e是抗原呈递细胞,a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错误;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为二次免疫过程),机体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D正确。]
7.C [细胞甲是浆细胞,由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细胞乙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8.D [对于小鼠而言,类毒素M和外毒素M均属于抗原,都会引起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注射类毒素M(抗原)1~3周后,小鼠血清中含有抗外毒素M的抗体,B正确;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外毒素,由于小鼠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小鼠仍有可能会死亡,C正确;该实验小鼠第二次注射抗原,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量比首次免疫时更多,D错误。]
9.D [抗原受体和抗体均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A正确;抗原受体和抗体均具有专一性,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B正确;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表面没有抗原受体,浆细胞只能合成、分泌抗体,D错误。]
10.ABC [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
11.ACD [a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除了有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外,还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等作用,A错误;e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抗原呈递细胞中的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正确;二次免疫过程c(浆细胞)的来源既有记忆B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也有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e(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错误。]
12.(1)图1中抗体与抗原形成沉淀或凝集反应,属于体液免疫;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D(浆细胞),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2)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引起免疫反应,产生记忆B细胞,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④⑦⑧。(3)据图1所示,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抗原呈递细胞通常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三种。(4)图2中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图中①表示初次感染病原体,②与①相比,抗体浓度的变化特点是快速、大量的增加。(共36张PPT)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课标要求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知识点 体液免疫
(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______。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________。
2.结构基础: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
蛋白质
身份标签
受体
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
提示:免疫细胞依靠表面受体区别自身正常细胞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和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身份标签(抗原决定簇)。
3.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____,由于____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____“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抗体
抗体
抗体

一个
抗原呈
递细胞
细胞表面

助性T细胞
第二个
细胞因子
两个信号
浆细胞
增殖
黏附
4.过程分析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的作用。
(2)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______,小部分分化为__________。
(3)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4)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细胞因子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__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__种特异性的抗体。


1.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 (  )
2.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
提示:B细胞同时接受抗原、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刺激,才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3.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 (  )
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
×
4.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
提示: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B细胞。 (  )
提示:在二次免疫时,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可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
×
一、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后,未侵入细胞前,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体液免疫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分析,有哪些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体液免疫还能发挥作用吗?为什么?
提示: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不能,抗体无法进入细胞。
2.接受APC呈递的抗原后辅助性T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3.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4.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的效应有哪些?病原体最终是怎样被消灭的?
提示: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吸附;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二、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8 d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过程属于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
提示:28 d之前已经注射过m抗原,因此,此次注射m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二次免疫,而对n抗原的免疫反应则属于初次免疫。
2.据图分析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提示:比初次免疫更快速、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更多。
3.结合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二次免疫主要的应答机理是什么?
提示:当机体再接触到相同的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深化归纳]
1.体液免疫的过程
2.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浆细胞的
来源不同 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 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还能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主要区别 初次免疫 二次免疫
反应速
度不同 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 记忆B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
反应强
度不同 反应较快、抗体数量相对第二次少 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对点练习]
1.下图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免疫细胞均能识别流感病毒
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D [细胞e(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A错误;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错误;细胞d是记忆B细胞,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物质乙(抗体),C错误;物质甲(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细胞c(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2.(不定项)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成熟
C.图甲①~⑦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图乙中m>n,de


BCD [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的只有①②③,④⑤⑥⑦需要抗原的刺激,A正确;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B错误;图甲①~⑦中,只有⑤(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图乙中m>n,de明确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
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到体液的抗体“作战”。
3.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4.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病原体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
D.胃液中的盐酸杀死一些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2
4
3
题号
1
5

C [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A错误;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结合物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而溶菌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B错误;病原体表面有很多特定的蛋白质,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免疫细胞能识别这些标签,C正确;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或吞噬细胞,胃液不属于体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D错误。]
2
4
3
题号
1
5
2.在特异性免疫中,各种淋巴细胞协同合作,为我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保障。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淋巴细胞活化后,其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均发生改变
C.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D.活化的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2
4
3
题号
1
5
A [T细胞和B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来源相同),但它们发育成熟的场所不同,其中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正确;B淋巴细胞活化后,基因会选择性表达,其中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而基因不变,B错误;浆细胞已经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继续增殖分化,且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活化的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记忆B细胞不能,D错误。]
2
4
3
题号
1
5
3.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2
4
3
题号
1
5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细胞甲、乙、丙都能增殖分化
B [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表示浆细胞,细胞丙为巨噬细胞,其中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抗原—抗体被细胞丙吞噬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确;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巨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时,只有细胞甲能进行增殖分化,细胞乙和丙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2
4
3
题号
1
5
4.(不定项)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已知药物S能抑制病原体A的增殖,将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小鼠体内得到了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
体浓度和患病程度
B.再次注射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
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C.注射药物S能通过增加机体的免疫力而
降低发病程度
D.将灭活的病原体A分两次注入体内,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
2
4
3
题号
1
5


AD [a、b所示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小鼠的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A正确;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药物S对病原体A有杀伤作用,对机体免疫力的增加没有显著作用,C错误;灭活的病原体A仍保留有抗原特异性,也能诱发二次免疫,抗体浓度变化趋势与图示基本一致,D正确。
2
4
3
题号
1
5
5.病毒侵入机体时,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某种病毒的过程简图,其中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2
4
3
题号
1
5
(1)细胞B在图中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吞噬消化、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2)过程②表示________细胞激活细胞A的过程。此过程中细胞C还会通过______________对该过程起作用。
(3)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一般不会再次被该种病毒感染患病。试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辅助性T
分泌细胞因子
被该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的人体内存在足量的抗体(或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释放大量抗体)课时分层作业(16) 体液免疫
题组一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2.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与人体细胞的不同
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
D.人体白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
3.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R聚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可以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结合
D.根据图示过程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很可能也具有BCR
题组二 体液免疫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C.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分泌大量抗体
D.仅受到抗原的刺激,B细胞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5.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首次侵入人体后,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B.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C.记忆细胞迅速分化
D.入侵病毒最终被浆细胞清除
6.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在与病原体接触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即可分裂分化
B.①②⑤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
C.a、b、e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D.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④⑤过程,机体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
7.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是浆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
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
8.科研人员将外毒素M(可引起小鼠死亡)经脱毒处理制成类毒素M,然后对小鼠先注射类毒素M,小鼠未死亡,经1~3周后,注射外毒素M,小鼠依旧未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类毒素M和外毒素M都能使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
B.1~3周后,实验小鼠血清中含有与外毒素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1~3周后,若给小鼠注射其他类型的外毒素,小鼠仍有可能死亡
D.该实验小鼠先后两次注射抗原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量是相同的
9.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10.(不定项)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11.(不定项)小鼠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标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a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只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图中的e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其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C.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c细胞只有一个来源
D.图中的免疫细胞除了c细胞外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12.如图1所示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细胞________,其名称是________。
(2)人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用图1序号表示)。
(3)据图1所示,细胞D可由图中的细胞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细胞A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种。
(4)如图2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与①相比,抗体浓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