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D C B A A A C A CD AD
13.(1)胞吞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2)(特异性)识别 巨噬细胞(或B细胞) (3)AD
1.D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的RNA不相同,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免疫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D正确。]
2.C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除了抗体,其他一些物质,如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3.D [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的场所,不是发育成熟的场所,A错误;扁桃体中可以吞噬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不能吞噬抗原,B错误;扁桃体肿大是正常免疫防御功能发挥作用引起的,而不是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引起的,C错误;扁桃体内部有很多的免疫细胞,能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和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具有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4.C [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具有识别和吞噬抗原的作用,但识别和吞噬抗原没有特异性,A错误。机体内的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继续在骨髓中成熟,B错误。“茶中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说明了茶中的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力,C正确。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阻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该实验中的多糖提高了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了其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能力,即提高了其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D错误。]
5.B [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识别清除体内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符合题意。]
6.A [胃酸为胃黏膜的分泌物,胃液不属于体液,故胃酸杀死病原微生物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正确;清除侵入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机体易被病原体感染,C正确;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从而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故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7.A [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人体由皮肤、黏膜等构成的第一道防线,及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作用的第二道防线,A正确;第一、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B错误;虽然有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但部分病原体能突破这三道防线,使正常人患病,C错误;对于同一病原体,免疫系统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一般是前两道防线先起作用,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才会起作用,D错误。]
8.A [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母乳中的IgG抗体,哺乳后被乳牛吸收可增强乳牛的免疫力,B正确;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组成了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可以抵抗多种病原体,乳牛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中一般不会患病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起作用,C正确;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D正确。]
9.C [肿瘤细胞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无论免疫功能如何,它都可能会出现,A错误。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免疫细胞数量减少的结论,B错误。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因此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实现免疫功能的必要条件,C正确。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
10.A [单核细胞分裂、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单核细胞不能分裂、分化成各种细胞,A错误;单核细胞可分化成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免疫细胞)能参与第二、第三道防线,因此单核细胞可为第二、第三道防线提供免疫细胞,B正确;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是由单核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因此其中含有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其中的RNA不完全相同,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单核细胞凋亡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11.CD [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其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和结合病原体的受体,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体,B正确,C错误;巨噬细胞不参与第一道防线,D错误。]
12.AD [清除侵入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胃液的杀菌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特异性结合入侵的病毒,D正确。]
13.(1)树突状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其消化;同时,免疫系统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2)树突状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功能。(3)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具有很多突起,扩大了细胞膜的面积,便于与抗原结合;同时该细胞具有摄取和处理多种抗原的功能,因此其细胞膜上有多种抗原受体,这些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综上所述,A、D正确。课时分层作业(15)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题组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唯一场所
B.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的核酸相同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溶酶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某同学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发热,医生初步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在其中发育成熟
B.扁桃体中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吞噬、呈递抗原
C.扁桃体肿大是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引起的
D.扁桃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能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4.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茶中的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吞噬抗原的作用
B.机体内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茶中的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D.该实验中的多糖只提高了小鼠的免疫自稳功能
题组二 免疫系统的功能
5.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和识别清除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 )
A.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B.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C.免疫监视功能、免疫自稳功能
D.免疫自稳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胃液呈强酸性,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巨噬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C.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机体易被病原体感染
D.机体依赖免疫监视功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7.某病毒可使感染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
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C.由于有保卫机体的三道防线,所以正常人不会患病
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同时起作用
8.乳牛的肠道没有发育完全,可吸收母牛初乳中的IgG抗体。母牛常舔舐初生的小牛犊,“舐犊情深”除了浓浓的母爱,还有免疫学的道理(牛的免疫机理与人体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母牛唾液中杀死小牛犊体表病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B.母乳中的IgG抗体增强了乳牛的免疫力
C.乳牛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中一般不会患病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起作用
D.乳牛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9.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有肿瘤细胞的出现
B.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C.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实现免疫功能的必要条件
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0.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下图为血液中单核细胞迁移到血管外组织后的3种去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体现了它的全能性
B.单核细胞可以为人体第二、三道防线提供免疫细胞
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DNA完全相同,RNA不完全相同
D.单核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1.(不定项)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B.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和结合病原体的受体
C.巨噬细胞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D.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12.(不定项)在长期进化历程中,动物体演化出了复杂的免疫系统来应对机体内外的各种病原体威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清除侵入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胃液的杀菌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C.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特异性结合入侵的病毒
1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树突状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其消化;同时,免疫系统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以上这些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突状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功能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等(答出一个即可)。
(3)树突状细胞能高效识别多种抗原,请推测树突状细胞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________(多选)。
A.细胞膜具有很多突起
B.细胞膜上有多种载体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上有多种抗原受体(共58张PPT)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章 免疫调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课标要求
1.免疫系统的组成图解
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成、成熟
集中分布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胸腺
骨髓
抗体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其他细胞
2.免疫器官
(1)主要由________构成,并借助于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
名称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
扁桃体 咽腭部 左右各一,形状像____,其内部有很多____细胞 ____
胸腺 胸骨的
后面 呈__________形,分左、右两叶 T细胞_____________
_____的场所
淋巴组织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扁桃
免疫
防御
扁平的椭圆
分化、发育、
成熟
名称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
骨髓 ________________ — 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B细胞___________
_____的场所
脾 胃的左侧 呈____形,内含大量的____细胞 参与____新的血细胞与____衰老的血细胞等
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分化、发育、
成熟
椭圆
淋巴
制造
清除
名称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
淋
巴
结 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处 呈__形
或豆状 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3)_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__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颈部、腋窝部
和腹股沟部
圆
骨髓和胸腺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
3.免疫细胞
(1)概念:执行____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________________。
(3)几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免疫
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B淋巴
T淋巴
树突状
巨噬
B淋巴细胞
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上皮组织及
淋巴器官
分支
吞噬、呈递抗原
吞噬消化、抗原
处理和呈递
(4)抗原呈递细胞(APC)
特定的
蛋白质
受体
免疫反应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摄取和
加工处理
抗原信息
抗原呈递细胞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在组成上是什么关系?
提示:
4.免疫活性物质
(1)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实例
抗体、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3)抗原与抗体
概念 特性
抗原 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________的物质 异物性、大分子性和______
抗体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____的______ 特异性
免疫反应
特异性
抗原
蛋白质
(P68“相关信息”)大多数抗原是______,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蛋白质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提示:扁桃体、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不能产生免疫细胞。
2.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
提示:吞噬细胞是免疫细胞,但不是淋巴细胞。
3.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的。 ( )
4.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
提示:T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
×
√
×
5.抗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
6.免疫活性物质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 )
提示: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也可以作为抗原。
提示:溶菌酶也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产生。
×
×
一、树突状细胞(DC)因其成熟时在形态上像神经元上的树突而得名,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于1973年发现。斯坦曼利用自己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自己
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
了4年多。
1.结合图示,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角度分析树突状细胞(DC)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的原因。
提示:树突状细胞突起较多,细胞膜面积较大,分布有较多的与抗原摄取相关的受体、抗原加工分子和抗原提呈分子等,有利于其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呈递。
2.人体内与树突状细胞(DC)具有类似功能的还有哪些细胞?它们统称为什么细胞?
提示:巨噬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APC)。
二、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传播疾病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称为抗原。每种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1.根据图1冠状病毒示意图,描述病原体和抗原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示:图1所示冠状病毒表面所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即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由此说明一种病原体可以携带多种抗原。
2.根据图2所示,分析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根据以上分析,请思考是否一种病原体只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一种相对应的抗体。
提示:一种病原体上可含有多种抗原,相应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体与该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深化归纳]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2.抗原与抗体的区别
特性 表现
抗原 异物性 ①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②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癌变的组织细胞,外源细胞、组织、器官
大分
子性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当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即丧失抗原性
特性 表现
抗原 特异性 ①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②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
抗体 化学本质 蛋白质
分布 血清(主要)、组织液和外分泌液
功能 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消灭抗原
[对点练习]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C.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分泌,因此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
B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B正确;溶菌酶可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非免疫细胞产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不包括溶酶体,D错误。]
2.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
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人体可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即使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A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可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能激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一般也会使人产生抗体,B错误;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错误;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D正确。]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知识点2 免疫系统的功能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基础 第一道防线:____、____
第二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和________(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皮肤
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溶菌酶
吞噬细胞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特点 人人____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____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
生来
多种
2.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 针对的异物类型 作用
免疫防御 ______________ 免疫防护
免疫自稳 ________________ 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监视 __________ 防止肿瘤发生
外来抗原性异物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突变的细胞
胃液具有强酸性,对食物中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这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胃液不属于体液,是胃黏膜的附属物。皮肤和黏膜的附属物对病原体的阻挡和杀灭属于第一道防线。
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提示: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我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 )
提示: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
×
3.体内衰老细胞和损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
提示:体内衰老细胞和损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4.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 )
提示:体内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
×
下图为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据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这种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和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
提示:胞吞;细胞膜的流动性。
2.吞噬细胞吞噬杀灭外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人体免疫的哪一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什么功能?
提示:属于第二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3.细胞免疫疗法是现在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取癌症患者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采血),在实验室中进行活化培养使其具有高效识别癌细胞的能力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什么功能?
提示:免疫监视。
4.上述问题2和问题3体现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如何区分的?
提示:根据抗原的类型不同区分,问题2中的抗原是外源的病原体,问题3中的抗原是体内发生癌变的细胞。
5.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深化归纳]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特点 作用范围广、无特异性、作用弱 出现慢、作用范围小、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对点练习]
1.(不定项)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CD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淋巴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错误。]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B.通过免疫防御功能,机体能排除所有的外来抗原性异物
C.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D.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
B [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等三大功能,A正确。通过免疫防御功能,机体能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但并不能排除所有的外来抗原性异物,B错误。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C正确。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D正确。]
利用关键词判断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骨髓、胸腺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3.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4.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5.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特异性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2
4
3
题号
1
√
C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特异性免疫是人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
2
4
3
题号
1
2.斯坦曼由于“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系统方面作用的发现”而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下列关于树突状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巨噬细胞、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能够直接刺激T细胞分裂和分化
C.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发特异性免疫
D.能特异性识别、摄取和加工处理某种抗原并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
2
4
3
题号
1
C [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A错误;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因此树突状细胞不能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B错误;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识别作用,可以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但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
2
4
3
题号
1
3.下列关于抗原呈递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
2
4
3
题号
1
C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B、D正确;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均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
2
4
3
题号
1
4.下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丁是接触病原体后才获得的免疫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
2
4
3
题号
1
√
B [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甲),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乙),A正确;丙是第二道防线,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需要接触病原体后才获得的免疫,C正确;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
2
4
3
题号
1
(教师用书独具)
(不定项)研究证明,高盐饮食能够在自身免疫环境中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而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与肿瘤进展相关。使用抗生素建构微生物群耗尽(AIMD)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并分别进行高盐饮食喂食。相比之下,AIMD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没有受到抑制,但对照组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消融导致高盐饮食诱导的肿瘤免疫丧失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属于免疫自稳
C.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肠液中的溶菌酶发挥免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
√
AC [AIMD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没有受到抑制,但对照组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实验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消融导致高盐饮食诱导的肿瘤免疫丧失,A正确;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属于免疫监视,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C正确;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且肠液不属于体液,故肠液中的溶菌酶发挥免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