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1)
1 2 3 4 5 6 7 8
D A B B A D B BC
9.(1)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2)10-8mol·L-1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3)小于 重力 抑制 (4)在去除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空白)琼脂块 A、C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低
1.D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B错误;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果实的生长,但生长素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C错误;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D正确。]
2.A [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符合题意;用生长素除农田中的杂草其原理是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杂草生长,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因为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较低,即该过程中利用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B不符合题意;根的向地性生长的产生是由于生长素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C不符合题意;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高,生长被抑制,而顶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而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D不符合题意。]
3.B [植物横放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即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低,A处生长慢,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A、D错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B正确,C错误。]
4.B [由题图可知,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既具有促进作用,又具有抑制作用,所以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A正确;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根生长,所以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所示浓度,B错误;植物茎具有向光性,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促进效果也比向光一侧强,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一侧浓度应在B~E所示浓度范围内,C正确;由图可知,植物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大于根,因此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D正确。]
5.A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A正确。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为e~f,C错误。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
6.D [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a,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向光侧,A错误;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B错误;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Ⅱ可表示生长素对茎的作用,C错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
7.B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A正确;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有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错误;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正确;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D正确。]
8.BC [打顶前,生长素对顶芽起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打顶前,侧芽生长素来自顶芽的向下运输和侧芽自身合成,B错误;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能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D正确。]
9.(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由于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因此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2)图甲中生长素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1;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3)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图乙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a侧生长素过高抑制根的生长。(4)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的位置,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该实验目的是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三组去除顶芽,C组在去除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由于C组含有生长素,D组在去除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预期结果:由于A组顶芽有生长素向下运输,C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也向下运输生长素,所以抑制了侧芽生长,所以预期A、C组侧芽不生长。C组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低,没有能够抑制侧芽的生长。(共39张PPT)
第2课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不同特点: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课标要求
1.作用方式:不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________,起着____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2.作用效果
(1)细胞水平:促进细胞________、诱导细胞分化等。
知识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传达信息
调节
伸长生长
(2)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__________,如促进____________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3)作用本质: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效应。
生长、发育
侧根和不定根
生长素受体
特定基因的表达
3.作用特点
(1)生长素在________时促进生长,在________时则会抑制生长。因____、植物细胞的________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2)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____,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3)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
浓度较低
浓度过高
浓度
成熟情况
敏感
根>芽>茎
4.顶端优势的概念及原因
(1)概念:____优先生长,____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原因
(3)解除方法:________。
顶芽
侧芽
去除顶芽
顶芽
较低
促进
侧芽
过高
受到抑制
顶端优势中反映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提示:主动运输;生长素在侧芽位置积累,说明生长素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1.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但不能提供能量。 ( )
提示:生长素不属于酶,不能催化细胞代谢。
2.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 )
提示: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更敏感些。
3.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较为敏感,不同器官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 )
提示: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4.当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 )
×
×
×
√
一、1934年,科学家们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实验。他们对豌豆进行保留顶芽或去除顶芽的处理,之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侧芽的生长状况。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保留顶芽 3.4±0.5
b.去除顶芽 16.0±2.7
c.去除顶芽,
外施生长素 1.8±0.6
1.a、b组处理的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能说明,a、b组的自变量是顶芽的有无而不是侧芽生长素浓度,只能说明顶芽的存在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2.b、c组处理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提示:顶端运输到侧芽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3.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间接说明了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生长。
二、下图所示是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得到的结果,据图分析:
1.以根为例,描述图中各区段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1)A点之前: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作用____。
(2)A点: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效果____,该点所对应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
(3)AA′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作用____,表现为____生长。
(4)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5)A′点之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____生长作用增强。
增强
最强
最适浓度
减弱
促进
抑制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提示: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3.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4.对不同器官来说,它们对同一浓度生长素的反应相同吗?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定不同吗?
提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敏感,芽、茎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效果相同。
三、如图为某植株示意图,a、b、c分别代表不同的侧芽。
1.比较a、b、c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
提示:a>b>c。
2.结合图示解释植物呈现“塔形”的原因。
提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其生长。a、b、c三处侧芽生长速度:a生长最慢,c生长最快,故植物呈现“塔形”。
[深化归纳]
运用图示理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对点练习]
1.(2021·全国甲卷)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D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A、B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更敏感,D错误。]
2.(不定项)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点,P点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点
D.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
√
ACD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点,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即P点对应浓度为最适浓度,A正确;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相等,B错误;乙图a为较高浓度,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为低浓度,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因此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点,C正确;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且生长素浓度高的一侧植物长得快,D正确。]
(1)若生长慢的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生长快的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作用特点,如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等。
(2)与“0”浓度(蒸馏水处理组)比较,生长慢于“0”浓度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从而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否则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就如图的坐标曲线模型而言,若作用曲线为负值(横轴以下,图中C点以下),则可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特点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不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正常生长。
(4)抑制生长≠不生长,只是生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变慢。
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
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2.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3.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抑制,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
4.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1.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棉花摘心的目的是去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
C [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A、B正确;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错误;棉花摘心就是去掉顶芽,进而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使枝条增多,达到增产的目的,D正确。]
2.(不定项)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
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如图表
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该植物体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D.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必须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
√
√
ABC [植物体其他部位如幼叶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由于①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侧芽部位,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B错误;④距离顶芽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较少,因此④生长较快,C错误;生长素等植物激素必须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信号传递,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D正确。]
3.回答以下生长素的有关问题:
(1)我们把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作________,与以下哪些现象体现相同的生长素作用效果________。
A.根的向地生长
B.茎的背地生长
C.植物向光性
顶端优势
A
(2)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 mol·L-1,
此浓度对芽的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
观察同一器官的作用曲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
较低浓度时促
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3)图中BC段说明,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不断升高,则________不断减弱。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依次增强的是____________。
促进作用
茎、芽、根
[解析] (1)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物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所以把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作顶端优势。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A正确;茎的背地生长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植物向光性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故选A。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 mol·L-1,此浓度抑制芽的生长。观察同一器官的作用曲线,体现了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
(3)图中BC段说明,根的生长素最适宜浓度是10-10 mol·L-1,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不断升高,则促进作用不断减弱。(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的是茎、芽、根。
(教师用书独具)
1.如图表示幼苗横放时,某器官的生长情
况与生长素浓度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若表示芽,则a、b点可分别表示植株的侧芽和顶芽
B.若表示茎,则a、b点可分别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
C.若表示根,则a、d点可分别表示根的近地侧和远地侧
D.若生长素浓度为c,则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不同
√
D [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若表示芽,则a、d点可分别表示植株的顶芽和侧芽,A错误;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横放时,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近地侧慢,若表示茎,a、b两点的生长情况相同,则a、b两点不能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B错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若表示根,则a、d点可分别表示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C错误;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茎,若生长素浓度为c,则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不同,D正确。]
2.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燕麦幼苗尖端发生了被动运输
B.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
C.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琼脂块B
D.若该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不变
√
B [生长素在燕麦幼苗尖端发生了从向光侧到背光侧的横向运输,不是被动运输,A错误;由图2可知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B正确;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琼脂块A,C错误;若该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没有单侧光的照射,琼脂块A和琼脂块B接受到的生长素含量相等,实验结果不同,D错误。]课时分层作业(2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题组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B.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但不能诱导细胞分化
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果实的生长,因此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
D.生长素能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
2.生长素具有“低促高抑”的特点,即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下列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用生长素除农田中的杂草
C.根的向地生长
D.植物的顶端优势
3.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下生长
题组二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相关曲线
4.如图所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B.植株倒伏一段时间后,根尖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点所示浓度
C.若植物茎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所示浓度,则背光侧浓度应大于B、小于E所示浓度范围内
D.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根
5.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6.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7.(2021·福建选择性考试)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8.(不定项)对烟草植株进行打顶处理解除顶端优势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打顶前生长素对顶芽和侧芽的作用效果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打顶前,侧芽生长素只来自顶芽
C.打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持续升高
D.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能影响生长素的作用效果
9.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生理作用;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回答下列与生长素相关的问题:
(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此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因素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4)某生物学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顶端优势产生的机理,实验如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植物幼苗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三组去除顶芽,C组在去除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将四组幼苗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侧芽生长状况。预期结果:____________组侧芽不生长。上述生物学小组的少数学生在实验中发现,C组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