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节 光合作用(1)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引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从食物中获得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怎么来的?
我们每时每刻需要呼吸,需要氧气,这些氧气怎么来的?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是怎么来的?
食物、能源和氧气是人类生活的三大要素,它们都由光合作用提供。
因此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植物的光合作用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
新课教学
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表达式:
新课教学
视频:光合作用
新课教学
光合作用
阳光(能量)
水
二氧化碳
有机物
(化学能)
氧气
构成生物体
供生命活动需要
供生命呼吸
光合作用的过程
新课教学
3、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4、光合作用的动力
光照
5、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
把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新课教学
6、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
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7、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新课教学
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怎样才能知道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我们可用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和叶绿体呢?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淀粉储存在叶中。
想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取叶片进行淀粉测试。
如果检测到淀粉的存在,就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新课教学
活动1:1.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第 2 天,用 2 张大小相等的铝箔纸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
银边天竺
葵是天竺葵的
变种,叶片边
缘呈白色,不
含叶绿素。
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目的:
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防止原有的淀粉对实验造成影响。
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目的:
设置光照的对照组
新课教学
2. 4小时后,去掉铝箔纸,将叶片摘下。
3. 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仔细观察叶片和酒精的颜色变化。
注 意:酒
精是易燃物,
切勿直接在酒
精灯上加热。
放在酒精中的目的:
可以溶解叶绿素,防止叶绿素的绿色对后面淀粉的检验造成影响。
水浴加热目的:
防止酒精温度过高而燃烧
叶片的颜色变成黄白色。
观察到的现象:
酒精的颜色变成绿色。
新课教学
4. 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碘能使淀粉变成
蓝色。碘液试验可以
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清水洗净的目的:
洗去叶片上沾有的颜色,以防对实验的干扰。
变化:
未遮光部分:
变蓝色
遮光部分:
未变蓝色
新课教学
5.分析:
(1)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此处的变量是______。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纸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_______。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2)活动中使用了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叶片的绿色部位变蓝,而银边部分没有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
光照
淀粉
光照
叶绿体
叶绿体
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场所是叶绿体;
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
新课教学
视频: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思考与讨论
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其他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新课教学
光合作用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还产生了氧气,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呢?
活动2:1.在一只烧杯中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将漏斗盖于金鱼藻上。
2.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如图所示。
水生绿色植物
3.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注意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
新课教学
4.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试管,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你看到的现象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____。
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
氧气
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
新课教学
视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当堂检测
1.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将天竺葵进行黑暗处理一昼夜后, 用黑纸片对某一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脱色时溶解叶绿素的液体及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的部位分别是 ( )
A. 酒精、见光部分
B. 水、见光部分
C. 酒精、遮光部分
D. 水、遮光部分
A
当堂检测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的天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D
3.将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1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图),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1处颜色不变蓝,原因是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3处颜色不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C.用不透光的黑纸把1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2处对照
D.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氧气
D
当堂检测
4.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
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
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
育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
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
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一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蒸腾
d
多于
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板书设计
3.6 光合作用(1)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实质:
物质转化:无机物 → 有机物(淀粉)、氧气
能量转化:光 能 → 化学能
3、光合作用条件:光照、叶绿体
4、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氧气
5、光合作用意义:提供食物(能量)、氧气
新课教学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光合作用的原料”相关内容。3.6 光合作用(1)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 将天竺葵进行黑暗处理一昼夜后, 用黑纸片对某一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脱色时溶解叶绿素的液体及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的部位分别是 ( )
A. 酒精、见光部分 B. 水、见光部分
C. 酒精、遮光部分 D. 水、遮光部分
2. “万物生长靠太阳”, 阳光和植物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利益关系呢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的实验,你还记得吗 原来植物在光下完成了光合作用, 制造了……实验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
A. 维生素 B. 淀粉 C. 蛋白质 D. 脂肪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的天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将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1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图),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1处颜色不变蓝,原因是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3处颜色不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C.用不透光的黑纸把1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2处对照
D.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氧气
5.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 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B. 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叶片互不遮挡,增加光合作用 D. 加快蒸腾作用
6.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图所示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7.如图,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8.下列反映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是( )
A.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为人类提供食物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呼吸的氧气
C.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
D.以上都正确
9.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10.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曲线A表示该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曲线B表示该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则在25℃,充足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约为( )
A.0.5毫克 B.25毫克 C.3.0毫克 D.55毫克
11.右图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蔬菜同样的一张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①曲线ab段表明 。
②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 ℃左右。
③当温度在35 ℃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 毫克。
④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右图,你认为晚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2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
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一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D C B C D B D
植物合成的有机物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0;降低温度、通风、增加光照
蒸腾; d;多于 ;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