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十课《谈中国诗》课堂测试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精髓(suǐ) 轩冕(m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牛羊咻咻(xiū)
B.亵渎(xiè) 谛听(dì) 一蹴而至(cù) 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 窸窣(xī) 得鱼忘筌(quán) 眉眼颦蹙(píng cù)
D.付梓(zǐ) 寒砧(zhēn) 喋喋不休(dié) 酩酊大醉(mǐng dǐng)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中眉眼颦蹙(pín c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羡妒(xiàn) 嫉恨(jí) 会稽(huì) 精髓(suǐ)
B.颦蹙(cù) 内疚(jiù) 皮夹(jiā) 深挚(zhì)
C.无垠(yíng) 熬夜(áo) 瞭望(liào) 混沌(dùn)
D.桃核(hāi) 侈谈(shē) 尽快(jǐn) 睿智(ruì)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会”读“kuài”;C项“垠”读“yín”;D项“核”读“hé”、“侈”读“ch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叫嚣 回长荡气 数见不鲜 B.混沌 聊以慰籍 斩钉截铁
C.亵渎 卧薪尝胆 必恭必敬 D.寡陋 惊天动地 义愤填赝
答案:C
解析:分析:A回长荡气—回肠荡气;B聊以慰籍—聊以慰藉;D义愤填赝—义愤填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难度为中等。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羡妒 斟酌 婉蜓曲折 卓有成效 B.援例 尺牍 光采夺目 顽固凶残
C.叫嚣 蕴藉 长途拔涉 杀一敬百 D.游离 门栓 矫揉造作 残羹冷炙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婉—蜿,B项中采—彩,C项中拔—跋、敬—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其实也是考查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难度为中等。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郭先生_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_________。
A.照例 沉寂 含蓄 B.援例 岑寂 蕴藉
C.照例 岑寂 含蓄 D.援例 沉寂 蕴藉
答案:B
解析:分析: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意义、感彩、语境义、用法等几个方面辨析。从意义上辨析,要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或程度高低不同)、词义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语的个体和集体(或具体与概括)的不同。援例:引用成例。岑寂:寂静,寂寞。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同义词的能力。做该题时,需要学生首先熟悉出题人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仔细辨析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在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再用排除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殚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答案:C
解析:分析:“舍我其谁”说的是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 B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D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的观察事物,含有贬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型:单项选择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B.由于高级公务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gaosan / _blank )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答案:A
解析:分析:B、“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由于”应放在“公务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www.5ykj.com / shti / gaosan / _blank )”之后,或者删去;C、“原因”和“恶果”重复,应删去一个;D、只争“冠军”,不争“亚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不合逻辑,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而是勇气和谋略;C项有歧义,“晚上来”可以是“晚/上来”也可以是“晚上/来”;D项搭配不当,幸福不是理解和评价。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9.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D.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0.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B.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式的句子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
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D.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中两个引号内的句号删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应用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引号、问号、分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多做题,多思考,仔细分辨,灵活运用,逐步提高做该题型的能力。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B.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中“长诗”一词需用双引号;C项中第二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表示插入语;D项中“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间应用逗号。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应用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引号、问号、分号、顿号、感叹号、冒号等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多做题,多思考,仔细分辨,灵活运用,逐步提高做该题型的能力。
12.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
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中“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应为“沉思”。使用成语切忌望文生义。成语有其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胸有成竹、落花流水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C.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属望文生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面8个句子顺序混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⑤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
⑦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⑧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
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 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8个句子属议论性质;凡议论性的文字,其思路都要遵循“提出问题—解说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首先“提出问题”职责的肯定是句②句。于是,先淘汰了A、C两项。比较B、D两项,只要确定与②句衔接的是①句还是④句,意思贯通、十分流畅的是④句。可见,此题答案非B项莫属。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日前,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60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这部六章四十条的条例,是历史上新中国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全民健身的权利义务加以规定。
C.近年来,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相反,针对新规旧律,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形成了多项潜规则,2009年11月1日央视曝光了其中八个,称“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
D.黑恶势力常常以热心公益事业、注重个人修养的幌子,表面上力图与主流价值观相适应。黎强、陈明亮、岳宁等涉黑人员在被捕前都有从事慈善活动的经历。
答案:C
解析:分析: A项成分残缺,应为“解决……问题”;B项语序不当,应为“新中国历史上”;D项搭配不当,应为“打着……幌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6.本文作者是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 ,号 ,曾用笔名中书君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 的特点。
答案:钱钟书|默存|槐聚|《围城》|机智隽永
解析:分析: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研究家、作家,他的字是默存,号槐聚,曾用名为中书君。其代表作为《围城》,有人评价说这部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上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之一。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他的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7.本文可以划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的层意分别是第一部分(第l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3-7段) ;第四部分(8段) 。
答案: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解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一篇非常好的小品文。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的写法,是艺术家艺术地谈笑风生。文章自由的驾驭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来说明他的道理。总的来说,作者的思路是首先交代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接着指出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和规律,再次,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最后,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可以首先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提示段意的句子;也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18.作者在文中借用 和 的方式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诗”指 ;“早熟”指 ,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 ,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答案:比喻|对比|中国诗的发展特点|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解析:分析:作者在文中说道:“中国诗的发展与外国诗不同,外国诗的大战是先有史诗,再有戏剧诗,最后才是抒情诗;而中国诗中最好的戏剧诗产生于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也就是说,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实力出现得异常之早。因此,中国诗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就像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根基不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涵义的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语句,然后理清相关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
19.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 、 、 、 的论证方法。
答案: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解析:分析:C项中眉眼颦蹙(pín c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辨析的能力。学生在做该题时,要掌握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去自习分析,就你能得出答案。
20.钱钟书的主要作品有 、 、 、 、 以及
等等。
答案:《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围城》(长篇小说)|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学术著作) 。
解析:分析:钱钟书的作品涉及面很广,有小说、散文、以及研究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的著作。具体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 《围城》、
以及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等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21.本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案: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解析:分析:分析文章中心除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之外,还要分析文章的小标题或题目和文章的议论或抒情部分。
点评:作者论述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想把握它,一定要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文体。感受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
22.“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和控制”?
答案:意义的确定,侧重于读者一边,取决于理解力和想象力;意义的控制,侧重于作者一边,取决于创造力。
解析:分析:注意相同位置词语意义的对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涵义的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语句,然后理清相关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
23.在文中作者举了“烟”和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要说明的各是什么?
答案:①字有直指的和联想的两种意义。②字的联想意义不易控制,它可以使诗文意蕴丰富。
解析:分析:文章中通过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是常用的方法,我们在分析其作用时,实际上是分析其证明什么观点,要么中心论点,要么分论点,要结合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来理解。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本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文段提供的两个例子,总结出它们要说明的意思。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24.对这段文字分析和说明的重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①文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容易明确,但联想的意义却不易捉摸。
②.文学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平淡的表达。
③.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要善用联想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意蕴丰富。
解析:分析: B项错在“直指和联想的意义相结合”,太过于绝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只要把题干相关内容还原到文段中,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就能判断出那个选项的说明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25.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分析:第一段文字所给的两句话,①句从“今”的角度说,②句从“古”的角度说,下面两句话都是“古”在前,“今”在后,所以应选②①;第二段话阐述记忆对人的影响,从所给③④两句的关系看,④句是③句的延伸,所以其顺序应为③④。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