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模拟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模拟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5-17 21: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高考生物复习同步单元练: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表述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
⑤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
⑥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将样液摇匀,再滴加到计数室,最后盖上盖玻片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①②⑤ D. ②③④
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3.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需要设计对照试验
C.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并迅速重复2-3次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记名计箅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C.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5.下列的几个生物实验中、实验操作、结果或原理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时,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向光集中移动,并且当光照过强时叶绿体会以较大的侧面朝向光源,以充分接收光能。
B.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通常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C.在晴朗的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1cm小孔的锡箔纸将田间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2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小孔处成蓝色,被锡箔纸遮住的部分也可能成蓝色。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7.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时间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9.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 )
A.年龄结构和性比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
C.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
D.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
11.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12.在如图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 B.B C.C D.D
13.如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甲 B.乙 C.丙 D.甲、乙
14.如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 ( http: / / www.21cnjy.com )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15.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0→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D.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16.如图是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a时刻后引入某种动物,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数量即为环境容纳量
B.DE段田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为零
C.布氏田鼠的数量维持在C点有利于草原的发展
D.引入动物与布氏田鼠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
17.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零
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
C.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
D.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18.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优势植物和常见植物记录如下表.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弃耕年数 优势植物 其他常见植物
0~1 马唐草
1 飞篷草 豚草
2 紫菀 豚草
3 须芒草
5~10 短叶松 火炬松
50~150 栎等硬木树 山核桃
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C.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
19.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20.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 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二、综合题
21.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答:
(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____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___。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______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
(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_______(1分)等生命活动。
22.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 ( http: / / www.21cnjy.com )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3.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 .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
(4)甲与乙的关系是 ;丙与丁的关系是 .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 ;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 等.
(6)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 (至少写出3种).
24.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的问题: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曲线 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当曲线③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 (填“就地”或“易地”)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 。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5.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
在 水平。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 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
利用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 和食物条件。
26.如图所示为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__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迁入第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27.如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 ( http: / / www.21cnjy.com )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 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4)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28.回答下列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 是种群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 。
(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 。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 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 (降低/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29.某研究所对一逐渐退化的草场进行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发现草场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一种名为大沙鼠的草原鼠入侵了草原,并己成灾:二是牧民为快速致致富,其放牧量超载。 回答下列问題:
(1)为确定合理的放牧量,该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所采用样方法对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为减小调査的误差应注意 、样方大小适宜和取足够多的样方。
(2)为了有效灭鼠,该研究所对该鼠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査,结果如下图实线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图中AE走势的曲线表示在 条件下大沙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如果大沙鼠迁入时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次以后,种群数量为 ;
②图中BD段走势不同于BE段走势的原因是 .
③大沙鼠迁入该草琢后出生率大于死亡串对应的时间段是图中 。
(3)为了防治大沙鼠的危害,提高草原上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羊等的牲畜产品的产量,该研究所通过引入鼠的天敌来降低该鼠群的K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措施的实践意义是 。
30.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的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也具有______________现象。
(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 ( http: / / www.21cnjy.com )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___________,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
(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沙打旺,一种优质牧草,抗旱、耐盐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耐瘠薄。某地为治理荒山,大面积种植沙打旺后任其自然生长。下图是连续多年对沙打旺种群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研究过程中常采用 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该方法的关键是 。
(2)0--2年内沙打旺种群增长曲线近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型增长。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2--8年,λ变化的原因是 。 第6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3)欲预测12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统计种群的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 ( http: / / www.21cnjy.com )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运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故①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故②错误。故C、D错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利用的是构建物理模型,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利用的是构建数学模型,故③正确。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利于DNA的染色,故④错误。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先滴加NaOH是为了用于营造碱性环境,故⑤正确。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将样液摇匀,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样液,故⑥错误,故A错误,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A
【解析】
试题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是区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稻田生态系统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只是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分层明显,B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而不是决定,C错误;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的特点及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
3.D
【解析】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新鲜菠菜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叶绿体外形,A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计对照试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构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沿铅笔线均匀画滤液细线,待干燥后重复画2-3次,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D正确。
【考点定位】高中教材中的相关实验
【名师点睛】1.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亚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2.对照实验的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和相互对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在时间上构成前后自身对照。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则亲代噬菌体还没有完成侵染观察,离心或会出现在上清液中,故两者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都会使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
4.C
【解析】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的数量,年龄组成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记名计箅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B正确;捕食关系是种间关系,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是种内斗争。C错误;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特征
【名师点睛】与群落结构有关的3点提示
(1)大鱼吃小鱼 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3)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
5.C
【解析】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向光集中移动,并且当光照过强时叶绿体会以较小的侧面朝向光源,以减少强光对叶绿体的伤害,A项错误;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通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B项错误;因实验前没有进行饥饿处理,小孔处和被锡箔纸遮住部分的细胞中都含有淀粉,所以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小孔处和被锡箔纸遮住的部分都能成蓝色,C项正确;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检测光合作用的产物、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客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实呈现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6.D
【解析】
试题分析:A、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错误;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有较大的差异,受多重因素的影响,B错误;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错误;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群落在垂直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树林里多数鸟类生活在树冠,啄木鸟生活在中层,环颈雉生活在底层,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故选:C.
8.B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志脱落可能导致重捕数统计量的减少,与实际比较,应偏大,A错误;
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缘都统计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如果只统计方格内菌体会偏小,B正确;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会偏大,C错误;
D、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遗传病时,发病率比实际值大,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试题分析: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特征,A错误;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特征,B正确;
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A正确;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含有多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C正确;
D、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B.
11.B
【解析】
试题分析:A、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
B、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
C、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变大,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正确;
D、曲线Y表明S型曲线,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D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A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增多,A错误;
B、B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
C、C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
D、D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将下降,可能会灭绝,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可知,丙的变异类型多,自然选择导致某种群向两个或多个方向进化时,最容易产生新物种.
故选:C
14.C
【解析】
试题分析:A、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A错误;
B、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B错误;
C、地雀平均喙长增加是种子硬度的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淘汰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
试题分析: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不一定是乔木,A错误;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C、图中0→a阶段,群落中同样存在分层现象,C错误;
D、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所以数量下降幅度小,D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项错误;DE段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项错误;C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将其数量维持在C点,则不利于草原的发展,C项错误;a时刻后引入某种动物后,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先是快速下降,而某种动物的数量则是上升,最后二者的数量趋于相对稳定,这说明引入的动物与布氏田鼠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D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以“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学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间关系等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关曲线图的分析问题,关键在于: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17.D
【解析】
试题分析:A、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并不是等于零,A错误;
B、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时进行,B错误;
C、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天敌等,C错误;
D、曲线b1的K值较高,当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K值下降,变成曲线b2,D正确.
故选:D.
18.A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物种的取代,但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是由其他地方传播来的,A错误;
B、由题表可知,该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正确;
C、群落演替中物种组成越来月复杂,使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正确;
D、由题表可知,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比较缓慢,D正确.
故选:A.
19.C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第1~5年间,λ大于1,且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A正确;
B、第20~30年间种群λ等于1,增长率为0,B正确;
C、1﹣10年λ>1,种群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增加,到1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20﹣30年λ=1,种群数量不变,C错误;
D、第15~20年间,λ小于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D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
试题分析:A、图a中3个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则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用资源部分较多,则种间竞争较激烈,A正确;
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种间竞争不激烈,B错误;
C、图a中物种2单独能利用的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少,如果资源有限有被排除的危险,对图b分析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C错误;
D、在图a物种自身单独能利用资源比较多,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他物种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种内斗争比较激烈;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斗争较弱,D错误.
故选:A.
21.
(1)出生率 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
(2)高山草原 营养
(3)生长、发育和繁殖
【解析】
(1)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数目不同,说明出生率不同,B实验地中,乙种子占优势,因此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
(2)A实验地,甲种子占优势,因此演替的结果是形成高山草原,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
(3)生长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名师点睛】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22.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1)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2)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A生产者、B分解者;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3.(1)随机取样 真实情况
(2) ( http: / / www.21cnjy.com )
(3)
(4)竞争 竞争与捕食
(5)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6)光照、温度、食物、天敌和竞争
【解析】
试题分析:(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真实情况.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具体见答案.
(3)根据分析可知,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具体见答案.
(4)甲与乙争夺阳光等资源,为竞争关系;丁捕食丙,丙与丁都捕食甲,故丙与丁的关系是竞争与捕食.
(5)在种群的特征中,年龄组成能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6)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光照、温度、食物、天敌和竞争.
故答案为:(1)随机取样 真实情况
(2) ( http: / / www.21cnjy.com )
(3)
(4)竞争 竞争与捕食
(5)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6)光照、温度、食物、天敌和竞争
24.
(1) 易地
(2)增长型
(3)较强 微小 取样器取样
【解析】
(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后,出现曲线①、②、③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①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③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易地保护。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25.(1)① B ② 食物和空间(或资源) ③增长型 ④N/2 (答K/2不给分)
(2)样方 阳光 栖息空间
【解析】
试题分析:(1)①鱼迁入此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
②t2时,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③t1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④由于N/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此时捕捞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常用样方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河流遭到恶性污染后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6.(1)d
(2)b
(3)2 6
(4)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增长在无限制的环境中呈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增长,曲线是“J”型;而在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曲线是“S”型,环境中有一个最大种群容纳量。种群增长速度取决于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斜率大,增长速度快。由于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到达最大容纳量后数量已不再增加,所以在资源利用时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使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最为合适。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27.(1)③ ② ①
(2)②
(3)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4)种群 群落
【解析】
试题分析:(1)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甲;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丙;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乙.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丙,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a死亡后,不再和b竞争资源等.甲乙图中a死亡,b也死亡.
(3)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4)a或b是属于种群,所以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考点:种间关系
28.
(1)种群密度 增长型
(2)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2分)
(3)分解 降低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鱼塘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需要人为的投入饵料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由于鱼塘中的鱼等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料,所以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沉到水底的残余饵料会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耗氧量增加,使得水体溶氧量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9.(1)随机取样
(2)①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 a(1+m)n ②草原的食物,空间有限、有敌害 ③AC
(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牛羊等畜牧产品。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调查种群密度时植物常用样方法,样方法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随机取样,并且样方大小要合适,样方的数量要足够多。
(2)①图中AE走势的曲线呈“J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要在理想条件下,即空间充足,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等条件下。如果大沙鼠迁入时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次以后,根据“J”型的增长公式进行计算,种群数量应为a(1+m)n。
②图中BD段是呈“S”型曲线,其走势不同于BE段走势的原因是草原的食物,空间有限、有敌害。
③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还是会上升的,即图中的AC段。
(3)鼠是有害生物,此时引入其天敌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牛羊等畜牧产品。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0.
(1)顶端优势
(2)浸泡 空气湿度较高
(3)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
(1)样方 随机取样
(2)J 种内斗争(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增多 增长
(3)年龄组成
【解析】
(1)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抑制侧根的生长,促进主根的主长;另切除主根,促进侧根生长,说明根具有顶端优势的现象;
(2)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很多,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浸泡法和沾蘸法。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则是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处理插条;
⑶根据图示可知,曲线表明I ( http: / / www.21cnjy.com )AA对不同部位(a表示施用部位在根部,b表示施用部位在花)结果不同;同时,不同浓度的IAA对施用部位的结果也不同;
2).(1)研究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进行估算,该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
(2)据图可知0--2年内,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旺的种群增长率为定值2,所以其种群增长曲线近于J 型增长。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2--8年,但在减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增多造成的;第6年时λ仍大于1,说明其数量仍在增加,则此时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为增长型;
(3)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考点定位】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最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征,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种群密度,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密度的间接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常常作为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