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 )
A.火山喷发 B.石林溶洞 C.东非裂谷 D.温泉
答案:B
解析:
分析:地质作用按能量来看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A、C、D项的地理现象均与内力作用有关,而石林溶洞的形成则是外力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属沉积岩,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来源。
2.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侵蚀作用为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最主要内力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方式。
3.下列地理现象由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是( )
A.安第斯山 B.北美五大湖 C.大西洋 D.台湾海峡
答案:D
解析:
分析:安第斯山和大西洋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北美五大湖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而成,台湾海峡是由于地壳下沉造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
读下图,回答4~5题。
4.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5.可见乙图中地貌景观的是( )
A.大连海滨 B.云贵高原 C.阿尔卑斯山 D.长江入海口
答案:4.B 5.C
解析:
分析:第4题,图中甲为峡谷,由流水侵蚀而成。第5题,乙为冰川侵蚀地貌,分布在有冰川活动的高山地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6~8题。
6.构成图中①处地貌景观的岩石受高温变质作用会形成(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岩浆岩
7.上述地貌形成过程与流水、风力作用联系密切的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与图中④处地貌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
A.泰山 B.台湾岛 C.夏威夷群岛 D.喜马拉雅山
答案:6.B 7.C 8.C
解析:
分析:①地貌景观为石灰岩溶洞,石灰岩在高温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图中②为内力作用而成的地貌景观,③为风蚀地貌,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力侵蚀而成,④为火山地貌,与岩浆活动有关,夏威夷群岛为典型的火山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9~10题。
9.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 )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10.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 )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B 10. B
解析:
分析:第9题,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第10题,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12.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C,800 mm)(15°C,
900 mm)(7°C,5 mm)(23°C,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答案:11.B 12. A
解析:
分析:第11题,读图可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第12题,由上题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甲地与乙地年降水量接近,
因此岩石风化深度两地大致相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地貌的影响。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3~14题。
1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1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答案:13.B 14.A
解析:
分析:第13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14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
点评:本题组通过典型景观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16.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答案:15.A 16.D
解析:
分析: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图中①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②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④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
点评:本题组通过地质剖面图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17~18题。
17.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8..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
答案:17. C 18. D
解析:
分析:第17题,根据材料“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可以判断其为风力侵蚀的结果。第18题,风蚀洼地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点评:本题组考查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及影响地表形态的作用力。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区的地貌有 ( )
①新月形沙丘 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 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①风力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9. C 20. A
解析:
分析:第19题,图中没有侵蚀海岸,排除海蚀崖;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0题,从新月形沙丘、三角洲平原这两种地貌来看,该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有风力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
点评: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
2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
A.② B.③ C.⑦ D.⑨
23.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21. A 22. B 23. A
解析:
分析:第21题,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掩埋在地壳中并经过长期石化过程而形成的,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第22题,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热(与岩浆接触)变质而成的。第23题,并不是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它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点评: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综合题
2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4)喜马拉雅山上 作用明显。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
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
(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
(4)冰川侵蚀
(5)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6)沉积岩
解析:
分析: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25.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 过程,形成A 岩,A受到 作用,形成B 岩。
(2)A和B岩石,在 条件下,发生③ 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 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 作用,又成为新的 。
(4)从 到形成各种 ,又到 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答案:(1)喷出冷却凝固;岩浆;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
(2)高温、高压;变质;变质
(3)重熔再生;岩浆
(4)岩浆;岩石;新岩浆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是岩浆岩,此岩石由岩浆转化而来,B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学生读图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