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南宋与金对峙
元朝大一统第二单元(宋元时期)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习目标1、知道辽、西夏与北宋三个政权的建立。
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关系。
3、理解在碰撞中融合的民族关系。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907年)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五代)南方各地又陆续或并存过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北汉势力。称为十国。史称:“五代十国”。史事链接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契[qì]丹族 960年 赵匡胤[yìn] 汴[biàn]京 汉族1038年 元昊[hào] 兴庆 党项族一、崛起与并立篇自主学习 赵匡胤 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七岁,赵策划兵变,当后周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陈桥一、崛起与并立篇识图找答案下列能正确反映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CDB北宋北宋北宋北宋西夏西夏西夏西夏辽辽辽辽C1、辽宋战和
(1)澶州之战:时间、交战双方、当时北宋的宰相和皇帝、结果
(2)澶渊之盟:时间、内容、影响
2、宋夏和议: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自主学习二、战争与和平篇 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送辽岁币。
影响:(1)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积极影响:此后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繁荣景象。
宋夏议和
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送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影响: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我会背我归纳澶渊之盟、宋夏和约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共同意义又是什么? 共同点: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岁币。
共同意义:结束战争,维护和平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蕃”指的是哪一民族?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北宋在职宰相是谁?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澶渊之盟”。契丹族。寇准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我会用 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 2.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 (1)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战争,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2)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抗辽、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教师说法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对于北宋来讲: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主流合作探究辽、夏汉化三、交融与发展篇阅读思考:辽、西夏与北宋议和之后,是如何效仿汉制,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的?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领土,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经济:学会……
2、政治:学习……制度
3、文化:模仿……创造……;翻译、印刷……;用汉文……多元汇聚 器物辽西夏多元汇聚 钱币辽西夏 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他们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教师说法宋课堂小结我国有56个民族,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