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科学思维: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探究方法。
探究实践: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态度责任:体验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性和呼吸对生存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01 呼吸系统的结构
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大。PM2.5从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是( )
A.鼻一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PM2.5从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B正确;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分布广泛
B.肺泡数量多
C.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A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肺泡只在肺部,不是分布广泛,A错误;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所以B、C、D正确。
【点睛】学习生物学要把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02 气体交换
4.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答案】B
【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1是气管、支气管、2是肺,3是胸廓、4是膈肌。
【详解】A.装置中编号3模拟胸廓,A错误。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即膈肌,B正确。
C.手向下拉4膈肌,胸廓扩张,2肺随之扩张变大,C错误。
D.手向下拉4膈肌,胸廓扩张,2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吸气,D错误。
故选B。
5.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膈肌从甲到乙时胸腔体积减小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答案】D
【分析】(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中乙;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如图中甲。因此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2)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膈肌从甲到乙时,是吸气,A错误;膈肌从甲到乙时,是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错误;膈肌从甲到乙时,是吸气,胸腔体积增大,C错误;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运动的呼气过程: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吸气过程:呼吸肌收缩,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的OA段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腔缩小
B.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胸腔缩小
C.图中曲线的OA段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胸腔扩大
D.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腔扩大
【答案】D
【分析】图甲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OA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详解】曲线OA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缩小,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呼气和吸气时肺内气压和大气压的关系及呼吸肌的变化。
7.此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
B.血管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C.若c、d表示气体,则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D.若a、b、c、d表示过程,则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答案】D
【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图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部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
【详解】A.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与血管甲(肺动脉)相比,血管丙(肺静脉)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A正确。
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则b、d为氧气,a、c为二氧化碳,C正确。
D.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03 呼吸作用
8.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答案】D
【详解】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D正确。
9.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主要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获得水和二氧化碳 D.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答案】A
【分析】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详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的本质与意义。
1.【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即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大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故选:B。
2.【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可以从呼吸道的作用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经过了呼吸道的温暖、湿润,正常环境中,(在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的情况下)呼出气要比吸入气的温度较高,水分增加。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温度增高。
故选:D。
3.【答案】B
【分析】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个体微小,其表面积也很小,只有靠增加数目来加大表面积,从而增大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解答】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物质出入。
故选:B。
4.【答案】B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解答】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人在吸气时,肋间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容积变大。
故选:B。
5.【答案】C
【分析】吸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引起肺收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就排出肺。
【解答】解:平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叹气时,会发生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逐渐向下、向里运动;膈肌顶部逐渐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外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分析】呼气和吸气
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图中:膈肌甲状态呼气,膈肌乙状态吸气。
【解答】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相反。可见吸气后闭气不动,膈肌收缩,肺扩张,膈顶下降,肋骨上升。
故选:B。
7.【答案】C
【分析】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体,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
【解答】解: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错误。
BC、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体,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B错误;C正确;
D、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分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叫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解答】解: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但是由于沙土挤压使呼吸肌收缩受阻,造成工人的呼吸运动受阻。进而胸廓的扩张,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交换困难,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也会因窒息而死。
故选:D。
9.【答案】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解答】解: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可见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尤其是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这样大大减少了吸入的冷空气气体对肺的不良刺激,可见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分析】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解答】解:A、观图可知气球模拟的是肺,正确;
B、橡皮膜模拟膈肌,向下拉橡皮膜,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扩张,模拟吸气,正确;
C、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的液面下降,错误;
D、呼气时,胸廓缩小,肺回缩,气球内的体积变小,气体呼出肺,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C。
12.【答案】D
【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解答】解: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所以,对异物堵在人体喉部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导致被救者: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故选:D。
13.【答案】A
【分析】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解答】解:A、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咽,错误;
B、呼吸道由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正确;
C、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正确;
D、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中的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⑦是呼吸道,⑧是肺泡,⑨是肺泡壁,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解:A、图甲中的⑦表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图乙中的⑧表示肺泡,肺部有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所以图丙中的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错误。
D、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所以图丙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D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分析】(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解答】解:A、血液流经膜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即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A正确;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图中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正确;
C、血液流经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所以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增加,C错误;
D、图中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解: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
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与丙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C正确。
D、根据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而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地方,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分析】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解答】解:AB、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B错误。
C、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长跑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C错误。
D、曲线A呼吸深度较小,曲线B呼吸深度较大,因此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D正确。
故选:D。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解答】解:(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气体的含氧量比B气体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因此A气体为呼出的气体,B气体为吸入的气体.
(2)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A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此将相等体积的A、B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先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产生的沉淀越多,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就越大,因此使石灰水的浑浊度较大的也是A气体.
(3)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是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都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
故答案为:(1)B;A
(2)A
(3)组织细胞(或细胞)
19.【答案】(1)D;
(2)二氧化碳。
(3)舒张;小于。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肺、2呼吸道、3膈肌;图二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4表示肺动脉,5表示肺静脉。
【解答】解:(1)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2)在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完成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变大,肺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气体进入肺。
故答案为:
(1)D;
(2)二氧化碳。
(3)舒张;小于。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解:(1)咳嗽从呼吸运动来讲是一个呼气过程,所以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膈肌舒张。
(2)由题意可知,打“喷嚏”时先是一个急剧的吸气过程,此时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气时,然后是一个快速的呼气过程,此时肺容量迅速减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故可知甲曲线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
故答案为:(1)大于;舒张;(2)甲。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而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分子通过不规则运动、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他物质里的过程;扩散方向受物质浓度梯度影响。即细胞内外某物质的浓度若不同时,则物质会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若两边浓度相差越大,则物质的扩散速率越快。
【解答】解:(1)根据图示中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可以判断,A为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约有3亿个;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组织内气体交换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氧浓度,于是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于是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肺;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
(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
22.【答案】(1)B;较多的二氧化碳
(2)对照
(3)收缩;吸入;呼出
【分析】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在此试验中,当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B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3)当呼气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被吸入;当吸气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被呼出。
故答案为:(1)B;较多的二氧化碳
(2)对照
(3)收缩;吸入;呼出
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提高肺活量的方法。解答时可以从表格中数据变化、二氧化碳的性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变化、肺活量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由20.96→16.40;二氧化碳由0.04→4.10;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A甲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甲。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动脉血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里,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此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成人的运动量比儿童的大,运动员的运动量比成人的大;由此说明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
故答案为:(1)氧气;
(2)甲;
(3)二氧化碳;
(4)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
24.【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
(2)BCD。
(3)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数目多)。
【分析】(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但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谈含量高于血液,所以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会有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图中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2)图乙是某人在1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O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BCD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解答】解:(1)根据题意,此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所以,A表示氧气。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所以,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图乙中曲线BCD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
(3)肺泡数目多,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
(1)氧气;二氧化碳。
(2)BCD。
(3)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数目多)。
25.【答案】(1)舒张;B;CD;
(2)气体扩散。
【分析】图中A表示吸气、B表示呼气、CD表示吸气、DE表示呼气、①二氧化碳、②氧气。
【解答】解:(1)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大笑时是呼气过程,因此,持续大笑时会肚子疼,此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横膈膜下降如图甲中的B所示,吸入大量气体,可以用图乙曲线CD段表示,停止大笑后可以通过缓慢深呼吸缓解肚子疼。
(2)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血液流经肺部时,肺泡氧的浓度高于血液中氧的浓度,因此,肺泡内的O2通过气体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
故答案为:(1)舒张;B;CD;
(2)气体扩散。
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解:(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其中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2)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模拟了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当血液通过氧合器后,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氧合器,这样从气体出口流出的气体,较入口流入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1)呼吸道
(2)肺泡
(3)扩散;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氧气含量降低
27.【答案】(1)肺;
(2)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3)合格;理由是呼吸模型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不能模拟肋骨运动。
【分析】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解答】解:(1)如图模型中气球能扩大和缩小,因此,模拟的人体器官是肺。
(2)如图是模拟的人呼气过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人体呼气的原理: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3)根据评价量表,请对该模型的指标一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合格;理由是呼吸模型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不能模拟肋骨运动。
故答案为:(1)肺;
(2)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3)合格;理由是呼吸模型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不能模拟肋骨运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科学思维: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探究方法。
探究实践: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态度责任:体验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性和呼吸对生存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01 呼吸系统的结构
1.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大。PM2.5从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是( )
A.鼻一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口腔→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2.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分布广泛
B.肺泡数量多
C.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02 气体交换
4.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5.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膈肌从甲到乙时胸腔体积减小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的OA段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腔缩小
B.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胸腔缩小
C.图中曲线的OA段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胸腔扩大
D.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腔扩大
7.此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
B.血管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C.若c、d表示气体,则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D.若a、b、c、d表示过程,则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03 呼吸作用
8.人体的摄食与呼吸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细胞提供(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 D.能量
9.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主要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获得水和二氧化碳 D.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1.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2.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呼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含量略增加 ④氧含量大增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3.人体肺泡数目众多,其意义是( )
A.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 B.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 D.使气体流通加快
4.人在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所处的状态和胸廓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舒张,扩大 B.收缩、收缩,扩大
C.舒张、舒张,缩小 D.舒张、收缩,缩小
5.当一个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常会不自觉地叹气以抒发郁闷的情绪。下列关于叹气时身体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 )
A.肋骨下降 B.横膈上升
C.肺胀大 D.胸腔体积缩小
6.在进行胸部X光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再检查。如图为人在呼吸时膈肌在胸腔中的位置。则被检查者吸气时( )
A.膈肌从乙位置到甲位置
B.膈肌从甲位置到乙位置
C.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
D.外界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7.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B.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膈顶部回升
C.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呼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部的上下径增大
8.在一次生产事故中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中,尽管其头颈部暴露在空气中,若不及时相救,可能会因无法正常呼吸而死亡,主要原因是( )
A.口、鼻被沙土堵塞
B.肺部气体分子无法扩散
C.膈肌无法舒张,膈膜不易回升
D.被沙土挤压,阻碍了胸廓舒张
9.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对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
A.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B.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C.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D.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10.小嘉利用如图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运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气球模拟的是肺
B.向下拉橡皮膜,模拟吸气
C.模拟吸气时,a侧液面上升
D.模拟呼气时,气球体积变小
11.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12.“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它的原理如图所示,当异物堵在人体喉部时,突然用力压迫两肺下部膈肌,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气流冲击异物将堵在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如图能正确表示异物排出时膈的升降和肺内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的是( )
A.P内<P外 B.P内>P外 C.P内<P外 D.P内>P外
13.如图,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③
B.①②③④⑤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C.⑥由大量肺泡组成,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D.外界气体进入肺的路线: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4.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⑦表示呼吸道,⑥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B.图乙中的⑧表示肺泡,肺部有大量的肺泡
C.图丙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图丙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15.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见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
B.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C.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降低
D.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16.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
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
17.如图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静坐和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处于长跑状态
B.曲线A表示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高
C.曲线B处于静坐状态
D.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
18.分析如表中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成分 A(%) B(%)
氮气 78 78
氧气 16 21
二氧化碳 4 0.03
水蒸气 1.1 0.07
其他气体 0.9 0.9
(1)A、B两种气体分别表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根据数据分析, 是吸入的气体, 是呼出的气体。
(2)如果将A、B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3)A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 。
19.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道的作用为 。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a代表的气体物质是 。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应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此时肺内的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20.“新型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压 外界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膈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
21.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试想一下:若毛细血管中O2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的O2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
22.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嘴对准“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
(3)在呼吸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胸廓扩大,气体就被 (填“吸入”或“呼出”);反之,则气体就被
(填“吸入”或“呼出”)。
23.题中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人体内的气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合计 100.00 100.00
(1)阅读表可知,吸入气体中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
(2)观察图甲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 。
(3)分析图乙得出,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
(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年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由此分析,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 。
24.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箭头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则A代表的气体是 。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
(2)图乙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在 段(填“OAB”或“BCD”)膈肌舒张。
(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请列举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写出一点即可)
25.图中图甲是小科在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呼吸时胸腔容积变化图;图乙是小科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图丙是肺泡和肺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持续大笑时会肚子疼,此时膈肌和肋间外肌 ,横膈膜运动情况如图甲中的 (选填“A”或“B”)所示,吸入大量气体,可以用图乙曲线 段表示(选填“CD”或“DE”),停止大笑后可以通过缓慢深呼吸缓解肚子疼。
(2)图丙中①代表肺泡内的O2通过 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
26.新冠病毒给全球带来了重大的疫情
(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 和肺构成;
(2)如图甲是重型感染者出现胸部X片及CT影像学上所说的“白肺”,这说明病毒已经严重损伤了肺的基本结构单位 ;
(3)如图乙是ECMO,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可代替心肺功能的生命维持设备。其中的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结构如图丙。工作时,将血液由人体静脉引出,从血液入口进入氧合器,血液经过由许多中空的、极细的纤维管构成的膜的外侧,从血液出口重回人体。同时向纤维管内通入气体,就能像正常人体内那样,使氧气、二氧化碳和血液在纤维膜的两侧通过 作用进行交换。从气体出口流出的气体,较入口流入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27.某兴趣小组开展“制作呼吸模型”项目化学习,如表为模型的评价量表。
人体呼吸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既能模拟横膈膜运动 又能模拟肋骨运动 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 或只能模拟肋骨运动 不能模拟横膈膜运动 和肋骨运动
指标二 材料能体现结构的特征 部分材料能体现结构的特征 材料无法体现结构的特征
该小组利用吸管、玻璃罩、气球和橡皮膜等材料制作模型,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环境,如图所示。
(1)如图模型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如图是模拟的人呼气过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人体呼气的原理: 。
(3)根据评价量表,请对该模型的指标一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