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到全球,小到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所以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对区域的理解。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长江三角洲是雨热同期,松嫩平原也是雨热同期,但相对于长三角而言松嫩的大陆性较强,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点评: 本题考察学生对某一个区域的认识。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答案:A
解析:
分析: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主要是以水田为主,农业发达,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产量全国第一,所以肥沃的土壤是水稻土。
点评:长三角的土壤类型。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D
解析:
分析: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为水稻种植业。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生长期长,一年两熟至三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层深厚,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以水稻土为主的肥沃土壤,由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地块较小,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所以关于长三角的叙述不正确的选D项。
点评: 本题主要考察区域的特征。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长三角地区资源、能源贫乏,重工业发展的矿产资源主要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运入,B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
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我国南方气温温暖湿润,故墙体较薄,利于通风散热,A错误;南方地区降水量丰富,故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B正确;南方民居屋檐较宽,利于防潮乘凉,C错误;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故房屋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更强,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答案:A
解析: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 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由此可见A 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答案:A
解析:
分析:平坦的地形,始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黏重的土壤,现在也要进行改良,仍是不利因素,B错。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错。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9.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 (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单产最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一直是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它的特点:小农经验,单产高。由于人口较多,大部分粮食都要自己消耗掉,卖出去的很少。商品率比较低,由于近年来,土地面积的缩小,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粮仓地位下降。
点评: 本题主要认识区域的发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对应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A错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有限,故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B错误;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由于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不断加大,D错误;故选C项。
点评: 区域的发展阶段。
12、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芝麻、甜菜、大豆
答案:A
解析:
分析: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地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为主,局部地区栽种早熟的粳稻。经济作物以大豆、甜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亚麻为主。
点评: 我国的区域差异。
13.图示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区域位置看出为我国的南方地区。低山丘陵,酸性的红壤,适宜种茶树。
点评: 考察学生对某一区域的认识。
14.与东北平原相比,下图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答案:D
解析: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雨热同期,即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期所需的水分和热量条件。
而东北平原:
夏季温暖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平坦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水源充足;人口较少,余粮较多;接近工业区,市场广阔;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
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内涝严重
点评: 区域的对比分析。
15.下图地区在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漠化 ③酸性土壤改良 ④盐碱地整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雨热同期,即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期所需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但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去国土整治,主要有酸性的红壤需要改良,水土流失的治理等。
点评: 区域的发展带来的问题。
二、综合题。
16、读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替对照图(两国比例尺相同)问答:
(1)如果中国A地为125°E,则重叠部分的美国所对应的地点经度是________。
(2)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相同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3)从本图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________ (温度带)的范围更大。
(4)美国西部以________工业闻名于世。我国将在西部重点建设________工业。
(5)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西部的情况基本相似。比较中美两国二战以来经济布局总体空间变化的特点:我国是________,美国是________。
(6)美国西部大开发始终以交通为先导,对我国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正在西部修建的铁路是________,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答案:
(1)75°W
(2)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
(4)电子和宇航 能源
(5)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扩展 由东北部血直向西扩展
(6)青藏铁路 社会经济
解析:
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对比分析不同的区域环境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