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钱塘湖春行
——赏西湖之初春
白居易
猜地名
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诗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没(mò)马蹄 白沙堤(dī) 啄(zhuó)
二、觅行踪:请大家重读诗题中的“行”字,找找诗人的行踪。
三、赏春景:并且说一说在这一路上,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春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释诗题:
地点:钱塘湖即西湖
季节:春季
事件:骑马(牵马)出游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们一般把春天分为三个阶段,初春、仲春、暮春(晚春)诗人出游是春天的哪个阶段呢?你从哪里判断出来的?
初春之景
莺争树,燕啄泥 第一层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第二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第三层
1.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2.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宋祁《锦缠道·燕子呢喃》
3.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乔吉《天净沙·即事》
早莺、新燕——诗人从对春意最敏感的动物中捕捉春的独有特征,展现初春的活力。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争、啄——莺歌燕舞的动态美,洋溢着早春的生机与活力。
剥而复加法
暖树、春泥——透露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
处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 《春晓》
二月湖水平,家家春鸟啼。
——孟浩然《春中闻王九相寻·晚春》
家家
“几处”“谁家”——准确地把握住初春的特征
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第一层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二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三层
俯视 之景
乱:乱花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浅:低矮柔嫩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渐欲”说明乱花初放而未缤纷,“才能”说明初春草还无未太深。
识初春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贬词褒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悟诗情: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西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白居易与西湖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知人论世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第二或三年任杭州刺史期间,到西湖游玩时写的。白居易在任时,曾筑长堤防旱涝,大规模浚(疏通)湖,重疏六井,使得西湖的面貌焕然一新,少了几许壮阔和放浪,多了几分婉约和妩媚,西湖变得更加风姿绰约。同时还解决了水涝和农田灌溉问题,又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并提高了饮用水的质量和数量,为本州市民长久居住湖畔创造了条件,使市民能够近湖而栖,安居乐业。看见百姓生活安定祥和,白居易自然欣喜、愉快。如此心境下,理所当然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注意到这早春的美景,也为这早春美景、为这勃勃生机感到愉悦。因此留下这首千古绝唱,抒发自身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业
作业
作业(二选一)
一、收集你喜欢的描写春景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二、收集你喜欢的描写西湖之景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