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6张PPT。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概念: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一、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特点:早、优、重、大、久时间早——形成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期间
区位优——一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规模大——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经历久——经历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等发展历程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世界铁矿的主要分布地区世界煤矿的主要分布地区3、传统工业区的特征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发展基础工业部门生产规模工业、企业分布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为主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训练一 下列各组工业部门都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
A.钢铁、纺织、电子、食品、电力
B.石油、化学、汽车、激光、煤炭 C.航天、机械、飞机、船舶、石油
D.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D鲁尔区试试看:
介绍鲁尔区的位置经纬位置:
国土位置:
具体位置: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1、德国鲁尔区的概况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面积仅占全国的1.3%,人口占全国的9%,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40%以上,钢产量占前西德70%。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中西部,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材料展示】: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程
⒈ 1840年,鲁尔区开始兴建。到二次世界大战时,这里已经发展成欧洲最大的工业区。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号称“德国工业的心脏”。
⒉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经济中心地位开始减弱,工业持续衰退,区内人口部分外迁,工业产值一度仅占全国不足1/6。
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鲁尔区逐渐走出困境,不仅逐步跟上了全德前进的步伐,而且还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读材料思考:
本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不同的阶段?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鲁尔煤田(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
来自国外的铁矿(鹿特丹)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2)离铁矿区较近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3)充沛的水源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4)便利的水陆交通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德国、西欧(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2、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
自然条件
充沛的水源
广阔的市场
社会经济条件 便捷的水陆交通
离铁矿区较近 发展煤炭、钢铁、
电力工业的基础发展化学工业必要条件促进产品销售和工业发展节约运费
降低成本为原料的输入
和产品的输出
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图所示,鲁尔区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其基础工业部门有哪些? 3.请阅读以下材料及课本相关知识,逐一分析二战后鲁尔区出现衰落的原因。材料一: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1.生产部门单一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一方面,煤炭的消费比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新技术炼钢耗煤量也逐渐降低,鲁尔区爆发了历时十年之久的煤业危机。2.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地位下降 材料三: 在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基本呈现“饱和状态”。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研基地,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材料四: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在1958年用这样的词形容鲁尔区: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4.环境污染严重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的原因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A、生产结构单一(内部原因)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3、鲁尔区衰落的原因E、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假如你是德国总理,应该怎么样对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昨日的鲁尔区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4、鲁尔区的振兴环境问题(酸雨)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兴工业的冲击衰落原因综合治理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环境问题(酸雨)生产结构单一衰落原因综合治理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环境问题(酸雨)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兴工业的冲击衰落原因综合治理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4.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不断恶化调整工业结构(核心)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工业布局向西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植树造林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生产成本增高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4.优化环境(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后)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工业起步最早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随着煤炭、森林、石油及有色金属资源的源型产业枯竭,与之相关的资渐趋萎缩。党中央已提出“振兴东北”的号召。
请你根据鲁尔区的相关知识,为重振辽中南工业基地献计献策。煤炭资源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
消费市场广阔不同点 鲁尔工业区 a、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
b、海洋运输便利
c、水资源不足
d、市场体制薄弱a、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
b、内河航运发达
c、水资源充足
d、市场体制健全辽中南工业区 相同点传统工业区交通运输的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消费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辽中南的区位优势传统工业区生产结构和体制单一,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
污染集中,三废排放量大。
水资源严重短缺
辽中南工业区衰落原因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新技术产业
2、引进资金,培养人才
3、进行技术改造
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5、解决下岗人员就业问题,协调发展
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6、政府给予政策的优惠;
7、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建设。P67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主导因素:资源条件相同点: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不同点:(辽中南的铁矿丰富,)鲁尔区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资源相对不足。小结:形成条件
代表地区
工业部门
存在问题德国鲁尔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概况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区:德国____________、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________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工业基础:丰富的_______资源。
3.主要工业部门:______、______、机械、化工、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
4.特征:以______工业企业为核心。
5.问题:原料和能源_______、运输量大、污染严重。鲁尔工业区东北部煤、铁煤炭钢铁大型消耗大(一)鲁尔工业区
(1)概况: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位于德国______,地处欧洲十字路口。
(2)区位优势:矿产丰富(______煤田,靠近法国洛林铁矿)、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3)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_________部门。
②_____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
③_____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其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
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________、交通拥挤等。
(4)整治措施:调整工业__________、发展_____产业、优化_____等。“德国工业的心脏”中西部鲁尔传统工业煤炭钢铁用地紧张结构与布局第三环境1.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煤炭、钢铁B.电力、化学 C.机械、电力D.钢铁、化学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AB3.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B4.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练 习A5.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A练 习6.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 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 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 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D练 习
20世纪50年代,在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三、新工业区(1)、概念:(1)时间新:(2)地区新:(3)形式新: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技术革命)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以中小型为主,实行订制式生产1、概况(2)、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的“硅谷” 、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1)生产规模:(2)工业部门:(3)、特点(与传统工业区相比)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3)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4)资本集中程度:低,中小企业多(5)工业分布: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4)、代表工业:
(5)、区位条件:高新技术工业、传统轻工业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洁净优美的环境科研和技术人才聚集地区2、典型案例(1)意大利新工业区西北部传统工业区
第一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
第三意大利落后的南部工业化尚未普及
第二意大利分布意大利新工业区
发展的主要条件?区位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先决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和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是经济保障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使新兴工业选择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轻工业分析:
结合课本的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图,
与传统工业区比较,
意大利新工业区具有哪些特点?生产规模:工业部门: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生产高度专业化: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工业分布: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有何特点?普拉托:毛纺织
皮亚察琴:自动化设备
帕尔马:食品
蒙特别鲁那:滑雪靴
卡尔皮和摩德纳:针织品
卡尔皮:木工机械
萨斯索罗:瓷砖
卡拉拉和马萨:大理石产品
阿雷佐:珠宝
博洛尼亚:包装机械
乌迪内:座椅皮亚琴察乌迪内蒙特别鲁那卡尔皮帕尔马萨斯索罗摩德纳博洛尼亚卡拉拉普拉托马萨阿雷佐思考:萨斯索罗的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萨斯索罗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骨干企业
瓷砖生产支柱性企业
设备制造服务性企业
专业咨询公司、金融企业、专业仓储运输公司、商业营销企业辅助性企业
生产模具、釉料、包装材料等服务性机构
专业研究中心、工业联合会、培训机构皮亚琴察卡尔皮帕尔马博洛尼亚马萨图 例新兴工业区0 100km普拉托:毛纺织
皮亚察琴:自动化设备
帕尔马:食品
蒙特别鲁那:滑雪靴
卡尔皮和摩德纳:针织品
卡尔皮:木工机械
萨斯索罗:瓷砖
卡拉拉和马萨:大理石产品
阿雷佐:珠宝
博洛尼亚:包装机械
乌迪内:座椅亚得里亚海地中海乌迪内蒙特别鲁那萨斯索罗摩德纳卡拉拉普拉托阿雷佐发展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发展模式——(1)工业小区的概念和意义(课本P69图4.17)(2)萨索洛的工业小区: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工业小区优势:
1.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2.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5)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
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其发展中小企业的模式被日本学者誉为“新世纪工业发展模式之一”。
课本P70活动,讨论后归纳:
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异同? 1、主要条件相似:大批廉价劳动力
经济高度开放
资本集中程度低
相同点:2、生产特点相似:企业规模小
以轻工业为主
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工业多分散在城镇不同点: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1)加强技术投入
(2)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
(3)杜绝恶性竞争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6)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建议探究学习园地2009年,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在美国400大富豪排名中,连续第14年蝉联首位,总资产为590亿美元。
尝试探究: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首富?(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部门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2)、高技术工业区(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②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③研究开发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3)、主要特点高低高低快慢短长多少高技术工业的布局 高技术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这类型工业的分布多以飞机场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中心,被称为“临空型”工业布局。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
A表示 洋;
B表示 山脉;
C表示 湾;
D表示 市;
E表示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太平海岸旧金山旧金山E硅谷 美国“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③ 全世界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为一人名)是一所私立大学,其声誉和水平与哈佛大学不相上下,所以具有“美国西部哈佛”之称。它的建校年代正是美国西部开发、工业革命蓬勃向前发展的时期。 为了使一流的学者、科学家和教授们开展世界领先的科研项目,斯坦福大学建造了许多良好的科研设施。在理科方面,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在全美居领先地位。蜚声世界的“硅谷”之兴起,斯坦福大学在当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的今天”。斯坦福大学简介④ 便捷的交通⑤ 稳定的军事订货(市场稳定)(硅谷独有)⑥ 创新环境 与创新文化宽容失败与鼓励冒险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位于美国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圣弗朗西斯科湾),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科技)④便捷的交通⑤军事定货(市场稳定)美国“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高科技工业的环境要求高科技工业的技术支持工业和市场的联系纽带“硅谷”的特殊优势产品更新的动力案
例
探
究优美的环境知识与人才创新文化环境便捷的交通社
会
因
素高科技工业区的共性因素气候宜人位置优越自
然
因
素活 动 探 究 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l.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相比,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有何异同? 美国“硅谷”和意大利新工业区比较高技术产品轻工业产品为主增长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廉价劳动力军事订货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同: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中关村科技园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2、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的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优势: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问题: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 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3、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存在哪些问题?①生产规模:②工业部门: 传统工业区相比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③工业类型:集中了大量同类相关企业④生产水平:生产高度专业化⑤工业分布: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工业生产分散,资金分散。“小、轻、同、专、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1、与日本、德、英国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美国“硅谷”发展快的特殊原因是( )
A.科技力量强 B.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发达
2、高技术工业的共同特点有 ( )
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 B.需投入较多自然资源
C.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D.接近国内市场
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