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八年级(下)科学测试卷(十二)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K-39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数目 D.元素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B.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判断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
A.反应前后所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相等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B.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SO2点燃P2O3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4P+3O2点燃2P2O3
C.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6.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
A.H2O2 B.KMnO4 C.KClO3 D.H2O
7.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8.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g的A与11g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g的C和一定质量的D,则D的质量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5g B.16g C.9g D.23g
9.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下列从图示所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2·1·c·n·j·y
A.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 D.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
10.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O2 D.N2O
1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108:96:204 D.4:3:2
12.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2H2O22H2O+O2↑ 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
A.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B.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
C.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D.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
1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催化剂
B.乙和丙是生成物
C.ts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4.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1:1 B.2:1 C.4:1 D.5:1
15.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应3Mg+N2Mg3N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21*cnjy*com
A. B. C. D.
1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Y一定是单质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Y
17.加热10g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9.2g;那么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K2MnO4、MnO2 B.KMnO4、MnO2
C.KMnO4、K2MnO4、MnO2 D.KMnO4、K2MnO
18.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10g B.13g C.16g D.18g
20.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C.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l:2
D.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二、填空题(第21-25题,每空1分,共18分)
21.下列是某学生书写的下列化学方程式:
A.HgOHg+O2 B.KClO3KCl+3O2↑
C.C+O2CO2↑ D.Mg+O2MgO
E.3Fe+2O2↑=Fe3O4 F.2P2+5O22P2O5
其中化学式写错的是 ,未配平的是 ,“↑”、“↓”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反应条件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2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试计算:
(1)该反应中H2O、H2、O2微粒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3)如果18g水通电全部分解,可得到氧气16g,同时得到氢气 g;
(4)如果72g水通电全部分解,可得到氢气 g;
(5)要得到1g氢气,需要分解水的质量是 g;
2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围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物质B中氢、氧元素质量比 。
(3)如图所示物质中,氧元素显示的化合价有 种。
24.请仔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2H2+O22H2O ②2CO+O22CO2 ③3Fe+2O2Fe3O4
反应①~③有许多共同点。如:它们的生成物都属于 。请你再指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 ;21教育网
25.氢气燃烧2H2+O2点燃2H2O,该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① ,② 。③ 。21cnjy.com
三、实验探究题(第26题,每空2分,共14分)
2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www.21-cn-jy.com
(1)写出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2)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21·世纪*教育网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www-2-1-cnjy-com
(5)写出碳的一条化学性质 。
四、解答题(第27-28题,每空2分,第29题6分,第30题6分,共28分)
27.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 ,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 2-1-c-n-j-y
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来源:21cnj*y.co*m】
28.遵守客观事实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基本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科学中十分重要。某同学看到化学方程式:H2+Cl2点燃 2HCl,即想到以下两点,你能想到更多吗?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都是氢元素和氯元素;
(c) 。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要求或事实,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 。
(2)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
(3)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与NO有毒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 。
29.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质量如下表: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2.04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整数最简比);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30.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明称取4.0g该样品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L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到氧气的质量多少克?(保留2位小数)。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