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8 10:4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选必二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The impact of cross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课标定向
素养导引
1.区域认知:从空间角度说出我国四种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消费特点。
2.综合思维:从资源调配的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资源调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资源调配的实际案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
课时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常见学习思路
(分析原因)
(可行性与工程状况分析)
(影响分析)
分析思路
阅读教材第89-90页,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3.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4.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思考一:比较我国东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比状况。
东部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西气东输的原因
思考一:比较我国东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比状况。
经济落后,能源需求小,能源丰富
经济水平限制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西部
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西气东输的原因
思考二:据图说出,198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哪些环境问题?之后又有哪些变化?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天然气的分布
新疆气区
青海气区
鄂尔多斯气区
川渝气区
华北渤海湾
东北松辽盆地
空间分布特点: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东北、华北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东海大陆架
莺歌海
琼东南
西气东输的原因
天然气集中分布区
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
川渝(四川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西部是未来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
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西气东输的原因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Reas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st to East Gas Transmission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中亚)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它起自中亚土库曼斯坦,经新疆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图1示意“西气东输二线”走向。广东是我国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图2示意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
提示: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
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3.为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听课手册
如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进口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建立能源储备体系;
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加强宣传,节约能源,等等。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shortage in China?
拓展思考
西气东输的线路
线路一: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线路二、三: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
线路四:计划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新疆伊宁→宁夏中卫
2.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
一线工程干线的起止点和途径省区
西气东输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要穿越哪些地形区?
西气东输
从井口流出的天然气,若仅靠初始的动力,远不足以完成数干干米的超远距离输送。为此工程师们只能“化长为短”,将一条长管道分割为若干段,并在间隔处设置众多压气站,通过一次次增加压力,保证气体的持续流动。
运输方式
优点
管道运输
可昼夜不停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
西气东输概况--运输方式
缺点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1.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
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入境外(中亚)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它起自中亚土库曼斯坦,经新疆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图1示意“西气东输二线”走向。广东是我国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图2示意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
提示:二线工程主干管道跨过长江以后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江南丘陵,该区为湿润地区,地表水丰富,山间多河谷,红壤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铺设管道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
2.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听课手册
轮南
上海
霍尔果斯
广东
(1)建设难度:为减小施工难度和降低成本,工程线路多选择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
(2)气源:为保证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要尽可能地经过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3)市场:为扩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要为尽可能多的城市提供天然气。
(4)环境:注意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影响天然气管道走向的因素
一线、二线工程干线的起止点和途径省区
西气东输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乌鲁木齐
轮南
哈密
霍尔果斯
库尔勒
中卫
靖边
西安
南京
上海
南昌
广州
独山子
鄯善
赣州
樟树
枣阳
武威
酒泉
补充天燃气
扩大消费市场
线路弯曲考虑的因素:
地形、气源地、消费市场
西气东输的线路
随着中国因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天然气中的比重呈现再增长趋势。2019年12月2日,“世界最长的输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该管道目前将天然气已送达大庆。远期规划目的地是上海。读图完成3~5题。
3.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
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5.图示天然气管道通过大庆的主要原因是
该地(  )
A.位于东北的中心位置 B.相关基础设施完善
C.天然气资源丰富 D.油气资源消耗量最大
C
听课手册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排放SO2,形成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
造成交通压力
能源消费
(中国)
70.4%
煤炭
3.3%天然气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短缺状况;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改善大气质量。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⑤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1)对输入区:
梳理归纳
天然气开发建设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输气管道建设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用户管网建设
Construction of user pipe network
西气东输概况--工程组成部分
梳理归纳
(2)对输出区:
①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推动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⑤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砍柴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梳理归纳
2.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
施工将阻碍甚至隔离南北山区动物活动的通道,引起物种资源的流失;
施工将对保护价值较高的众多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①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②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北溪2号”管道是欧盟和俄罗斯联手建设,跨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总长1 224千米。届时,俄罗斯将向德国等欧盟国家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欧洲的能源压力。右图示意“北溪”输气管道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根本原因是(  )
A.俄欧之间的天然气供需现状
B.天然气无污染、燃烧率高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D.管道输送损耗小,成本低
6.“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均选择由
波罗的海中部通过,其主要目的是(  )
A.缩短管道长度 B.降低施工难度
C.减少周边国家制约 D.减少对陆地植被的破坏
A
课时作业
C
“北溪2号”管道是欧盟和俄罗斯联手建设,跨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总长1 224千米。届时,俄罗斯将向德国等欧盟国家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欧洲的能源压力。右图示意“北溪”输气管道分布。据此完成5~7题。
7.“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对欧盟等国的
重要意义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保障能源安全
C.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D.增加就业机会
B
课时作业
西电东送
课时二
阅读教材第90-92页,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2.总结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
3.西电东送的意义?
①电能分布不平衡;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西电东送的原因
电能分布的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火电十分丰富,东部地区相对缺乏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相当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电东送的原因
西电东送是指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
北部通道
西电东送
中部通道
西电东送
南部通道
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电站
黄河上游的水电
京津唐地区
金沙江干支流
三峡的水电
华东地区
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水电
黔、滇两省的坑口电站
广东
西电东送
北线: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调往京津唐地区;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调往华东地区;
南线: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调往广东。
活动
山西古交发电厂,邻近煤炭矿口,也称坑口电站
为解决西藏自治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电力自给不足的问题,修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彻底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该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青藏高原腹地,位于世界上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干线全长1 521千米,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 000米。下图示意波密线路段“高低腿”电塔景观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和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该工程大部分电塔采用“高低腿”而
不采用通常的“平底基座等高腿”方案,
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钢材消耗 B.避免景观单调
C.减少生态破坏 D.缩短施工工期
C
课时作业
为解决西藏自治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电力自给不足的问题,修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彻底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该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青藏高原腹地,位于世界上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干线全长1 521千米,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 000米。下图示意波密线路段“高低腿”电塔景观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和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2.日前,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主
要电力来源和输送方向是(  )
A.地热能——西送
B.水电——西送
C.太阳能——东送
D.火电——东送
B
课时作业
为解决西藏自治区能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电力自给不足的问题,修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彻底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该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青藏高原腹地,位于世界上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干线全长1 521千米,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 000米。下图示意波密线路段“高低腿”电塔景观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和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3.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线路
走向主要考虑(  )
A.远离断裂带
B.接近用电中心
C.沿河谷布设
D.依山脊而建
B
课时作业
陕甘宁盐(盐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将低处的水抽到高处)。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起,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8~10题。
8.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  )
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 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9.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
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输水量 B.人口密度 C.线路长度 D.地形起伏
10.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  )
A.资金不足 B.技术难度大
C.风沙灾害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A
D
随堂练习
C
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北线:_______________ (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______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________ (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晋、陕、内蒙古
三峡
红水河
西电东送线路及其影响
梳理归纳
视野拓展:黄河上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千米,落差1324 米,可规划建设 25 座大中型水电站,现已建成龙羊峡、拉西瓦、尼那、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等大中型水电站,年发电能力超过 450 万千瓦·时,是我国主要的梯级电站群之一。
黄河上游是我国建设大中型水电站成本较低的区段。为了加快开发步伐,陕西青海、甘肃、宁夏4省(自治区)和国家电力公司等,共同组建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现有的水电站为依托,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梯级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
思考:黄河上游成为“西电东送”重要基地的条件
(1)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开发建设的大中型水电站多,年发电能力强。
(3)建设大中型水电站成本较低。(4)组建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梯度开发上游水电。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
1.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D
真题溯源
(2019·北京卷)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回答1~2题。
1.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  )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A
2.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加大保鲜技术投入 
③降低商业网点等级 ④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真题溯源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右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1)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真题溯源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右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2)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1)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真题溯源
必要性
板书设计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出区
调入区
沿线区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气东送
北煤南运
必要性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小结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