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课标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资源调配的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2.区域认知:从空间角度说出我国四种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消费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资源调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资源调配的实际案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资料,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重难点)
2.结合材料,了解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的路线。(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侯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华北平原缺水严重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可将富余部分向东部地区调配。
二、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2)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3)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
【思考交流】
探究一 南水北调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侯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华北平原缺水严重的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地表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
社会经济原因:北方水少,耕地面积多,春种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2.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地理实践力)
提示:解决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社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环保: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工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政策: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科技: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等。
【针对性训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现已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止点的雨季、旱季时间一致,为解决调、需之间的矛盾,供水区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季节性水价  B.提倡节约用水
C.修建水库 D.增加引水线路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方式跨越沿线河流,其目的是(  )
A.减小工程量  B.保证供水的水质C.减少蒸发 D.避免沿线过度使用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