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资源调配的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2.区域认知:从空间角度说出我国四种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消费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资源调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资源调配的实际案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资料,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重难点)
2.结合材料,了解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的路线。(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地区间调配呈“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近年来,为减轻煤炭运输压力,在煤炭资源输出地兴建发电厂,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图为我国煤炭资源流动空间格局图。分析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对调出区、调入区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调出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生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资源调入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本原因 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
角度 对资源调入区 对资源调出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带动地区城镇化发展
生态环境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经济收入增加,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协调 实现地区间资金、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思考交流】
探究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地区间调配呈“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近年来,为减轻煤炭运输压力,在煤炭资源输出地兴建发电厂,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图为我国煤炭资源流动空间格局图。
1.分析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对调出区、调入区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综合思维)
提示:在调出区,需将煤炭转化为电能。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废气、废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对于调入区,由于电能属于清洁能源,输入电能减少了煤炭的使用量,优化了能源利用结构,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加强煤炭后备资源储备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同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性训练】
±800千伏青海一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空中能源走廊。青豫直流工程可解决目前海南藏族自治州外送通道受限问题。右图为青豫直流工程线路简图。据此完成3~4题。
3.青豫直流工程目的地选择河南省,主要是因为( )
A.河南省人口众多,生活用能资源紧缺
B.西部大开发战略,河南省产业发展迅速
C.中部崛起战略,河南省能源需求量大
D.河南省耕地多,农田灌溉耗电量大
4.青豫直流工程输电电能主要类型及该工程对青海的影响分别是( )
A.水电 河流水质下降 B.风电 气候异常变化
C.地热能发电 减轻地震危害 D.太阳能发电 完善基础设施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