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3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15: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教案 区域合作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从聚落供水、农田灌溉、防洪涝、保护水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协作开发措施。
2.区域认知:认识长江流域协作开发的地理背景条件。
3.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结合案例,说明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资料,学会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重难点)
2.运用资料,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
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
【自主学习】
一、流域开发的基本分析思路
1.通过对流域基本概况的分析,可以找出流域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思考交流】
探究一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国内河运输的主动脉,沿线的石化、冶金、汽车等原材料运输对水运依赖程度高达80%。近20年来,随着中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长江河道治理和基础条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运输能力仍有70%未能发挥,和欧洲的莱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运量仅为后者的20%。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较低。
1.对比莱茵河,说明长江航运能力低于莱茵河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
提示:
气候原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莱茵河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流量变化小。
地形因素:长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运;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河段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但是目前长江航运面临着通航连续性差、通达性差和航运设施落后等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议一议,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地理实践力)
提示:
①提高中游航道水深,解除长江中游河段的通行瓶颈,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荆汉新水道等工程建设,提高长江中游大型船舶的通过能力,提升黄金水道功能;
②以沿江重点港口为节点,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
③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从而提升黄金水道的整体运力。
④长江水系横跨诸多省市的不同行政区划,要建设黄金水道,关键是要形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合作开发,才能打造好长江“黄金水道”。
【针对性训练】
奥兰治河是非洲南部的一条河流,以奥赫拉比斯瀑布为界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上游多峡谷瀑布,下游穿越沙漠地带,冬季常干枯见底。下图为奥兰治河及流域上、下游两地各月降水量分配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奥兰治河上、下游河段应重点开发的方向分别是(  )
A.发电、航运   B.发电、供水 C.航运、灌溉   D.供水、航运
4.如果在奥兰治河中上游地区截取大量河水,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流域面积减小  B.流域蒸发增强
C.出现海水倒灌  D.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