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课件(33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0 09:04:56

文档简介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讲述有关历史故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的和战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通过重要史料的学习,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3.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用三分钟时间播放高枫演唱的《大中国》,同时用投影打出歌词。
新授
一.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并注意观察三个政权的形式图投影出示自主学习问题:感受新知——崛起与分立 
 1.北宋的建立:史事链接:概述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学生听教师讲述,了解历史发展线索 2.以图述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之后,观看视频,北宋的建立从剧情中提取有效信息。 3.契丹的兴起: 传说钩史:讲述有关契丹兴起的传说风俗叙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契丹族的生活状况人物学习;讲述耶律阿保机的历史贡献,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述,观看视频了解契丹兴起的地区。了解重要人物的历史贡献。史实明确:契丹政权的建立 4.西夏的建立 文物证史:讲述西夏王陵的有关知识风俗叙史:展示图片,组织学生讲述党项族的生活状况 史实明确:讲述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权,学生看图听教师讲述,了解西夏兴起的地区了解重要人物,提取有效信息。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战争与和平 1.宋辽和战: 观看视频,了解辽与北宋的关系.了解历史背景,历史发展线索 澶渊之战:概述战争的发起,寇准直谏——真宗亲征——辽军受挫——宋辽议和。学生读出经过 澶渊之盟:教师讲述宋辽议和,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起读澶渊之盟的内容。 出示澶渊之盟的内容,如何看待宋辽之间的这次和议? 2.宋夏和战 学生阅读56页内容回答有关西夏与北宋关系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
(2).西夏求和的原因?
(3).和约时间、内容及影响
分组讨论: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重要意义?教师总结并出示答案,学生起读。
教师总结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他们是怎样从碰撞中走向融合的。导入下一个内容。
三、感受新知——交融与发展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56页回答辽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根据课文学生回答。 1.辽西夏如何学习北宋。 史料分析:讲述辽、西夏推行汉法的原因情况介绍:组织学生概述辽夏推行汉法、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措施。阅读课文,听教师讲述,了解史实背景 。 2.多元汇聚图文并述:展示图片,讲述辽、西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发展情况, 参图听讲,增强感受,体验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3.出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内容: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4.提出问题: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5.总结概括: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总结提高,整合知识,构建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学生参图听讲,巩固新知,深化认识。 五、小结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又陷入了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后,北宋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而与其并存的还有契丹族、党项族建立的辽、西夏政权。在这一段时间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战只是短暂的,和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它们在碰撞中进一步融合和学习,共同开发边疆地区。
六、课后作业
1、北宋澶州之战的主战派宰相是
A、李纲
B、文天祥
C、寇准
D、赵普
2、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期和平
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七、课后活动
设计一张“辽、西夏、北宋的建立简表”,内容包括建立民族、年代、建立者和都城。
课件33张PPT。大中国——高枫 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 景色也不错
家里盘着两条龙 是长江与黄河
还有珠穆朗玛峰儿 是最高山坡
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 景色也不错
看那一条长城万里 在云中穿梭
看那青藏高原 比那天空还辽阔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经过那个多少 那个风吹和雨打
我们的大中国呀 好大的一个家
永远那个永远 那个我要伴随她
中国祝福你 你永远在我心里
中国祝福你 不用千言和万语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10课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一、政权崛起与分立 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柴宗训)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自能维持多久……史事链接周世宗陈桥以图述史契丹矛反映了契
丹族已会制造和
使用铁器,契丹
族是个勇猛善战
的民族。契丹文
字是学习汉文化
的重要成果。
发源辽河流域传说钩史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文物证史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观看视频找出北宋与辽的关系,回答问题。自学目标二:分析史实,找出真相!二、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宋辽和战(视频)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

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 (被辽占领的地区有哪些?)
2北宋北伐的结果怎样?
失败。 (之后北宋采用了怎样的防御措施?)

想一想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双方又保持 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你是如何看待宋辽的和议?议一议宋夏和战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2.西夏求和的原因?3.和约时间、内容及影响讨论: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
重要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自学目标三:相互学习,走向融合! 自学课文第57页内容,找出辽、
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三、碰撞中的融合1、学会农耕2、任用汉人为官3、学会汉族的政治制度5、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4、模仿汉字创造文字融合的表现:多元汇聚 文字辽西夏多元汇聚 印章辽西夏多元汇聚 钱币辽西夏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
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
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
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总结提高选择题1、北宋澶州之战的主战派宰相是
A、李纲
B、文天祥
C、寇准
D、赵普∨ 2、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期和平∨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北宋;契丹族。 “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
绢等钱物,即“岁币”。
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课后活动:
设计一张“辽、西夏、北宋的建立简表”,内容包括建立民族、年代、建立者和都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