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巩固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巩固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0 09:07:52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巩固测试
一、选择题
1.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唐太宗任用了富于谋略的宰相(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2.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李靖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魏征 D.忽必烈
5.隋唐时期,下列哪一机构负责政令的执行(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以下能反映统治者践行这个道理的是
A.唐太宗接受魏征直言 B.唐玄宗重用杨国忠
C.武则天重用来俊臣 D.宋高宗接受秦桧议和建议
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下列哪位统治者的赞誉
A.秦始皇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8.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特指(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9. 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姚崇
C、杜如晦、宋璟 D、姚崇、宋璟
10.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12.张三在查找唐朝的建立者,你知道他查的是
A.李显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李渊
13.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 )
A.魏征 B.杜如晦
C.房玄龄 D.姚崇
14.近年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广大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电视剧描述了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那么,这部电视剧有可能是( )。
A.《孝庄秘史》 B.《汉武大帝》
C.《贞观长歌》 D.《康熙王朝》
15.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6.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代,我们称这一时期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8.“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19.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①长安 ②洛阳 ③扬州 ④成都(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填空题
21.唐朝都城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2.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誉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誉为“ ”。
23.公元581年,__________建立隋朝。公元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王朝
24.隋朝的建立者是 ,唐朝建立者是 。
25.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 和武则天时期,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清朝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 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还设置了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三、问答题
26.“贞观之治”书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7分)
27.请你简要叙述你所了解的科举制度。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不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根据材料一说说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四、综合题
29.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30.唐、宋两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哪个大臣被称为他的一面“镜子”?
【制度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唐朝的中央集权制更加完善,如左图说一说这一制度的名称?上图的《举子看榜》与哪一选官制度有关?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中外交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一路一带”的战略倡议,即: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4)唐朝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西行,为中国与印度半岛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僧是谁?唐朝时称印度半岛为什么?
【经济繁荣】
(5)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2016年我国推出了第六套新版百元大钞(如图)。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吗?哪一时期出现在何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
(6)锦绣两宋,稻花飘香。“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巩固测试
一、选择题
1.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唐太宗任用了富于谋略的宰相(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还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2.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李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魏征相关的知识点。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谏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他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如:任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人称“房谋杜断”。还有最著名的敢于直言进谏大臣魏征。魏征是历史有名的谏臣,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惋惜,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并亲书墓碑,下诏陪葬昭陵。因此只有选项符A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该诗句是说唐太宗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魏征 D.忽必烈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史实,唐太宗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
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根据所学知识,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5.隋唐时期,下列哪一机构负责政令的执行(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政治制度。隋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在皇帝以下设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下设六部。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以下能反映统治者践行这个道理的是
A.唐太宗接受魏征直言 B.唐玄宗重用杨国忠
C.武则天重用来俊臣 D.宋高宗接受秦桧议和建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太宗相关的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阅读题文所给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因为在ABCD四个选项中B、C、D杨国忠、来俊臣、秦桧都属于奸臣。唐太宗时,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魏征。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下列哪位统治者的赞誉
A.秦始皇 B.隋文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武则天相关的知识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为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8.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特指(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唐太宗赞扬他,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9. 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姚崇
C、杜如晦、宋璟 D、姚崇、宋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 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10.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唐太宗统治时期发生的史实的掌握情况,唐太宗时,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根据所学知识,故答案是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繁荣与开放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唐太宗贞观之治;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放与交流
11.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掌握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任何治世的出现都不是个人的作用的结果,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故答案是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2.张三在查找唐朝的建立者,你知道他查的是
A.李显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李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相关知识,因为隋 ( http: / / www.21cnjy.com )炀帝时期实行残暴的统治,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13.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 )
A.魏征 B.杜如晦
C.房玄龄 D.姚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时期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经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他的这种胸襟犹为可贵。对于有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篾君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但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唐太宗
14.近年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续剧得到广大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电视剧描述了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那么,这部电视剧有可能是( )。
A.《孝庄秘史》 B.《汉武大帝》
C.《贞观长歌》 D.《康熙王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措施
15.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朝和唐朝时期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它的“繁荣与开放”。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体现。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如此。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6.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武则天的功绩和唐太宗的年号。此题考察同学的审题能力。“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这句话告诉学生,这是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上承“贞观”下 启“开元”。所以是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之间的统治者。而且还做出极大业绩推动了唐朝的发展。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 策。是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称赞武则天。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元盛世”。
1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代,我们称这一时期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清明盛世,由于唐太宗年号“贞观”,在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全盛时代,史称“贞观之治”。
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18.“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魏徵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19.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①长安 ②洛阳 ③扬州 ④成都(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唐朝商业繁荣的有关知识。唐朝商业繁荣,著名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20.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太宗的相关知识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题文提示信息:选项A《史记》、选项B《汉书》都是记录汉代及其以前的内容;选项D《三国演义》反映三国时期内容;选项C《贞观政要》记录唐太宗统治时期内容。因为“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因此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二、填空题
21.唐朝都城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答案】长安;临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宋都城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不绝,呈现繁忙景象。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22.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局面被誉为“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誉为“ ”。
【答案】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唐玄宗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李世民626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被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3.公元581年,__________建立隋朝。公元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王朝
【答案】隋文帝/杨坚 618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隋朝建立和唐朝的建立。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王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24.隋朝的建立者是 ,唐朝建立者是 。
【答案】杨坚(隋文帝) 李渊(唐高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朝建立历史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隋朝是北周外戚杨坚于581年建立的;唐朝是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建立的。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
25.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管辖,如 和武则天时期,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清朝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 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还设置了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答案】唐太宗 大小和卓 伊犁将军
【解析】
试题分析:新疆一直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可以一直追溯到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置,这道题主要考察了唐朝和清朝对新疆的管理。
三、问答题
26.“贞观之治”书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7分)
【答案】(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训,明白不能过分压榨人民(2分)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赋税劳役,节俭,合并州县等)(3分) (3)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2分) (其它说法正确的有理的也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位著名的封建帝王。他统冶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封建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出现的,唐太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让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生产,他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对地主的监督,他重视对人才的网罗和使用,并重视科举制度;他还下令房玄龄等完成唐律的制定工作;他还善于纳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27.请你简要叙述你所了解的科举制度。
【答案】1、诞生和形成。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直到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2、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
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使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解析】
试题分析:581年,隋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隋炀帝即位后,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与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决裂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宋代科举沿唐之制又有所变革。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誉录、三级评定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乡试、会试、殿试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严格和完善科举制度,形成进士科的空前繁荣。
考点:科举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了解和识记,科举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有由清政府取缔。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不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根据材料一说说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
(1)有关系。唐太宗正是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意在告诫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3)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关系;唐太宗正是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 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他说这番话的意在告诫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注重人民的力量,不和人民作对,不压榨,剥削人民,才能长治久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不但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大臣们能荣华富贵。这是原因。不过其根本原因应该是他自知抢来的皇位不容易,所以比较珍惜,励精图治要把国家打理好,要让大臣和百姓知道让他统治还是不错的。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四、综合题
29.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答案】
(1)丞相。(1分)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1分)
(2)政绩。(1分)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1分)
(3)重点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 ( http: / / www.21cnjy.com )犯法行为)。(1分)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1分)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1分)(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监察吏治。
(1)根据材料一中“丞相……掌丞天子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机”信息可知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是丞相。根据材料中“御史大夫……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的信息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主管监察。
(2)根据材料二中“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面,以便考察任用”的信息可知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是官员的政绩。材料中提到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唐太宗亲自选拔刺史说明了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地方的监察。
(3)根据材料三中“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的信息可知朱元璋重典治吏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从材料一至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发展趋势,一开始是从制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到后来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第三小问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依法反腐、立德树人、德法兼治等方面回答。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30.唐、宋两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哪个大臣被称为他的一面“镜子”?
【制度创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唐朝的中央集权制更加完善,如左图说一说这一制度的名称?上图的《举子看榜》与哪一选官制度有关?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 ( http: / / www.21cnjy.com )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中外交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一路一带”的战略倡议,即: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4)唐朝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西行,为中国与印度半岛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僧是谁?唐朝时称印度半岛为什么?
【经济繁荣】
(5)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2016年我国推出了第六套新版百元大钞(如图)。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吗?哪一时期出现在何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
(6)锦绣两宋,稻花飘香。“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唐太宗、魏征
(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藏族、文成公主
(4)玄奘、天竺
(5)交子、北宋、四川
(6)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措施、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交子的出现和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1)此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统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因此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唐太宗。结合教材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成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大臣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有时候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也未曾治罪,材料中的这句话是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
(2)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政治制度。由材料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幅图片可知,第一幅图片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可以推断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教材可知,唐朝沿用了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并不断完善。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榜,可推断图片二反映的是科举制。结合教材可知,唐朝完善了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结合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可知反映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吐蕃。结合教材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4)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依据题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键词:印度半岛,可以推断高僧是玄奘。结合教材可知,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即今天的印度,求取佛经,并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
(5)此题考查的是最早的纸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教材可知,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和铜钱并行的货币,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6)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解题时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词:两宋。“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苏州、湖州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可见江南的农业产生在全国占主要地位。“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