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
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 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共同探究】
1、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归纳整理】
1、完成下面的简表: 2、根据示意图熟悉掌握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隋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时间
建立者
统一时间
统一意义
【拓展练习】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
A、581 — 618年 B、589 — 618年 C、581 — 600年 D、588 — 618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9、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 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 ,规定 的方式代替服役,使 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制。三省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 ,经济 ,国力 ,被誉为 。
【共同探究】
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归纳整理】
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 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
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 因、措施和结果吗?
原因
①
②
③
措施
①
②
③
结果
【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
①西晋 ②西汉 ③东汉 ④隋朝 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上)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1)材料中的“上”“魏子”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
(3)为何他会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2、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掌握武则天与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预习检测】
一、女皇帝武则天(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3--14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从皇后到皇帝:武则天在 (皇帝)在位期间及死后,独揽朝纲。后来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 。她是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重用酷吏,打破 、 的局面。
(2)改 为 ,将武氏列为一等,
提高有军功的士兵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不拘一格选拔
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4)注意减轻 ,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社会生产。
3、统治简评: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史称有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盛世出现: 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 。
2、出现原因:
(1)唐玄宗很有才能,重用贤能。例如重用 为宰相。
(2)大力整顿吏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对 、 、 等进行
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社会经济繁荣(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7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图表)
内容
表现
农业
①
②
手工业
人口
2、唐朝疆域示意图
1、唐朝的社会经济简表
【共同探究】
1、武则天的统治和唐玄宗的统治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简单归纳一下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归纳整理】完成下列图表:
统治措施
统治效果
唐太宗
①
②
③
武则天
①
②
③
④
唐玄宗
【拓展练习】
1、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唐高祖统治时 B、唐太宗统治时 C、武则天统治时 D、唐玄宗统治时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 )的评价
A、李渊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武则天
3、武则天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重用酷吏 ②减轻农民负担 ③发展科举制 ④创立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4、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
A、制定《唐律疏议》 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
C、改革军事制度 D、改革财政制度和漕运制度
5、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开元盛世 ②贞观遗风 ③贞观之治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是谁写的一首诗?“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2)诗句主要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哪两种社会现象?唐朝的粮食主要以什么为主?
(3)这两种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 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
2. 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右面表格
科举制的含义
创立和完善
主要科目
①
②
主要作用
2、有位调皮学生让这位 “唐代”骑马女俑吟诵了“北宋苏东坡”的两句词,他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1)
(2)
3、唐代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产生的原因、表现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想一想,本课讲述了哪些问题?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科举制创立于:(?? ? )
A、东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2、在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含义是( )
A、不管年纪大小都参加科举考试
B、明经和进士是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
C、人们都看不起明经科 D、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
4、下列对唐朝科举考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B、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C、它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和年龄的限制D、它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5、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西晋??? B、东晋?? C、唐朝?? D、宋朝6、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B、胡汗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7、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 ②均田制 ③三省六部 ④科举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9、“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
A、秀才科 B、明经科 C、进士科 D、明算科
10、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
11、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 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
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毒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请看课文第27-30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
的内容,回答下列4—5题:
5、“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
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
【归纳整理】
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
看谁讲得好?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4、右图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唐在东突厥就地设立都督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甥舅会盟碑 D、点苍山会盟
5、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6、在点苍山与唐朝使团会盟的首领是:?( ?? )
A、吐蕃赞普?? B、突厥可汗?? C、南诏王?? D、匈奴可汗
7、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是指(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8、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 ) A、苗族 B、黎族 C、藏族 D、突厥族
9、阅读下列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①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
②“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预习检测】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4页“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2题:
1、什么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29年前1980年,4月13号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用?。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7页,回答下列3—5题:
3、此图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西游记》是神话传说,请你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行”(为什么去?怎样去?有何价值?等)
4、为什么说唐朝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先概括再举例)中国又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先概括再举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
【归纳整理】 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有人随行
是否回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 ?)
A、鉴真、玄奘 B、鉴真、松赞干布
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D、玄奘、唐太宗
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 )
A、安息 B、天竺 C、大食 D、大秦
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
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指的是谁吗?(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武则天 B、文成公主 C、鉴真 D、玄奘
7、右图所示来唐朝的旅行者所在的国家是
A、大食 B、大秦 C、波斯 D、安息
8、观察下图并查阅资料,讲述与它有关的史实。
9、阅读下列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认的目标】
1、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2、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
【预习检测】
请认真阅读课本40—42页的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
(1)老师这是准备向同学们讲述我国哪一种重大发明?这种发明出现于何时?
(2)所示图片在世界上地位如何?
(3)请你说出这种技术的实施过程,并试着用橡皮、泥块等做一做。
2、你一定还记得刚过去不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那璀璨的焰火布满天空。那些带给你无限快乐的焰火主要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这些原料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并回答下面两题。
(1)唐初著名的练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他的
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也叫 。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称赞的是哪一座桥?这座桥在历史上地位如何?
它是由哪朝哪一工匠设计的?为什么说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
【共同探究】
1、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
?
?
2、指图说出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那里?
?
?
?
【归纳整理】
雕版印刷和火药是怎样发明的?你有没有什么发明?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留心,你也会有发明的,不信就试试。
【拓展练习】
1.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
2、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A、郭守敬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春
3、有关印刷术发明的问题,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隋唐时已有活字印刷的佛经
C、《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D、我国印刷术发明是雕版印刷开始的
4、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 )
①雕版印刷品 ②纸币 ③纸牌 ④活字印刷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 印刷术 B、印刷术 火药
C、指南针 火药 D、造纸术 火药
6、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现存)是晚唐印刷的(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金刚经》 D、《千金方》
7、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气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的前两种是什么?
?
(2)这“三种发明”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认定目标】
1、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2、回忆和收集所学过的唐诗名作,分析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
术成就的理解。
【预习检测】
1、唐代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白居易也说:“吟咏流千古,名声动四夷”,
后人更将二人称为诗仙和诗圣。
(1)李、杜二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2)二人诗歌各有何特点使人们分别称之为诗仙和诗圣?
2、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____ ______》和唐玄宗创作的
《________ ___》就很有名。
3、同学们也许还记得2008年春节晚会的舞蹈“飞天”
使无数人倾倒。(见图)这一舞蹈的构思源于我国古
代的哪一艺术?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这一艺术在哪
里?地位如何?什么内容等?)
【共同探究】
1、唐代最杰出的文学成就是什么?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
?
?
2、李白、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何关系?
?
?
?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列出本课知识要点。
?
【拓展练习】
1、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对________诗歌的高度评价( )
A、李白 杜牧 B、李白 杜甫
C、李商隐 杜牧 D、李贺 杜甫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 )
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白居易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杜甫有“三吏”、“三别” ② 李白的美称是“诗圣”
③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④ 杜甫被称为“诗仙”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隋唐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很大发展
②敦煌莫高窟中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
③莫高窟里有精美壁画
④ 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成为敦煌壁画象征的是( )
A、飞天图案 B、佛像 C、天王像 D、力士像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 )的名言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7、莫高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
A、佛教故事为主 B、现实生活为主 C、道教故事为主 D、神话传说为主
8、小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应去(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
9、莫高窟内的主要艺术品是( )
A、石雕和壁画 B、泥塑与石雕 C、泥塑与壁画 D、砖雕与壁画
10、下列图片分别代表了唐朝的那些文学艺术成就?用几句话简介一下。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明清帝国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预习检测】(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明朝开国时间和皇帝分别是 和 ,清朝开国时间和皇帝分别是 和 。
2、皇权高度膨胀;
朝代
措施
概况
明 朝
废除宰相
设立厂卫
庭杖制度
八股取士
影响:
兴文字狱
清 朝
设军机处
八股取士
兴文字狱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一个什么共同的目的?
2、看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什么时期形成?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3)顾炎武的话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明朝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5)明清时期造成思想界“万马齐喑”的原因是什么?
(6)说说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归纳整理】
看看本节课自己掌握了那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 ) A、康熙时 B、乾隆时 C、雍正时 D、顺治时
2、明朝设立厂卫制度的目的是( )
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 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 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
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
①废除丞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东厂 ④设立廷杖制度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4、历史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时期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膨胀与经济高度发展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5、下列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无关的是( )
A、瓦舍 B、交子 C、《清明上河图》 D、八股取士
6、据史书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了一日。”这段史料主要反映了( )
A、京官与妻子感情很好 B、京官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震慑百官
7、丞相制度的建立和废除是在( )
A、秦朝、明朝 B、秦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8、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8、近几年电视播出了许多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像《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
齿铜牙纪晓岚》、《环珠格格》等,里面的清朝皇帝如康熙、乾隆等都是勤政爱民、善于纳谏、
仁慈宽厚之人。学了本课,你的认识有何变化呢?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认定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预习检测】 (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1、 (1)明代中后期,我国沿海一带为什么“海波不
平”?
(2)戚继光为“海波平”作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2、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重大意义?
3、以下是《尼布楚条约》示意图,由于图比较模糊, (1)请标出尼布楚、雅克萨、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看看它们当时属于中国还是俄国?今天呢?
(2)这一条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签订的?内容如何?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地区曾遭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进行反侵略斗争的结果如何?这些国家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清朝晚期(1912年清朝结束),日本、俄国等国也大肆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结果又如何?把两种结果对比一下,你有何启示?(可以问老师,也可以上网查一查,找不到答案也没关系)
2、学习小组疑难问题。
【归纳整理】
历史事件
重要时间
地点
朝代
人物
侵略者
结果
1561年
东南沿海
1661年
台湾
雅克萨
1689年
【拓展练习】(让我想一想,请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倭寇指明代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的( )
①大名 ②武士③手工业者④商人⑤自耕农⑥海盗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2、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西方侵略者有(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复台》诗就是郑成功实现其收复台湾夙愿的历史时刻百感交集而写下的,其中“逐荷夷”是在
A、1561年 B、1661年 C、1662年 D、1689年
4、郑成功开发台湾的不朽功绩包括( )
①在台湾实行开放政策 ②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③大力发展农业,派士兵四处屯田 ④帮助高山族人民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一地区不属于中国领土( )
A、黑龙江流域 B、乌苏里江流域 C、库页岛 D、外兴安岭以北
6、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根本意义在于( )
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沉重的打击了荷兰殖民者
C、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D、使台湾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7、右图是著名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它曾被用来抗击( )
A、葡萄牙侵略者 B、沙俄侵略者 C、西班牙侵略者D、荷兰侵略者
8、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俄两国( )
A、南端边境 B、东段边境 C、北段边境 D、西段边境
9、下列是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做出的努力,不属于清前期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立台湾府 B、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10、列表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那些努力。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列举清朝平定准葛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和设驻藏大臣等史实,感受我们祖先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
2、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并认识清初民族政策的刚柔并济。
【预习检测】
1、平定叛乱:
叛乱民族
叛乱首领
在位皇帝
简单经过
意义
维护了我国北部边疆的安全
乾隆
略
2、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制度
在位皇帝
简单内容
作用
确立册封制度
设立驻藏大臣
雍正
制定“金瓶擎签”制度
3、清朝还在西北、东北地区采取了别的什么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清朝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它们是不是清朝皇帝奢侈腐化的见证?
【共同探究】
1、在民族关系方面,清朝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说一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2、列举历史上中央政权加强对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证明它们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观中国历史,民族关系
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归纳整理】
结合教材地图写出清朝疆域,并举例说出清朝时如何加强对各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
【拓展练习】
1、康熙帝御驾亲征打败葛尔丹叛军的战役是( )
A、尼布楚战役 B、乌兰布通战役? C、雅克萨战役 D、台州战役
2、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属于(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4、金瓶掣签制度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清朝前期管辖今东三省的管职是( )
A、达赖 B、班禅 C、将军 D、参赞大臣
6、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乾隆帝在称赞避暑山庄外八庙时写道: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年兵。”
请回答:乾隆称“一座喇嘛庙,胜抵十年兵。”说明了清朝对对少数民族采取什么政策?
7、让老师给你介绍一下这个人,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他的
他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明清皇宫,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
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预习检测】(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看谁能准确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明清皇宫: (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 、 三重。
建筑布局:(看图体会)。
三大殿: 、 、 象征政权中心。
后三宫: 、 、 。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的建筑群。1987年被 平定为
修筑目的:
起止地点: 、
修筑特点:
长城作用:
【共同探究】
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几个帝王不主张修长城,唐太宗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那种劳民伤财的消极防御的办法不可取,主张采取积极防御的办法,即打到侵略者的老巢去,加以消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清朝皇帝也不修长城,并且注意保护,“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下面两个问题看谁答得有道理)
(1)唐太宗不修长城是怎样保证边疆安全的?
(2)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归纳整理】
总有一天你会去北京参观故宫、游览长城,为了省下请导游的钱,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吧。
【拓展练习】
1、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故宫里的社稷坛象征( )
A、国土 B、祖先 C、民族 D、皇帝
3、故宫的整体布局特征是( )
A、依地形地势布局 B、对称布局 C、以皇宫为核心布局 D、沿河流布局
4、明长城东起( )
A、鸭绿江 B、山海关 C、居庸关 D、嘉峪关
5、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是( )
A、皇城 B、宫城 C、京城 D、外城
6、这是秦朝长城,把它和教材上的明朝长城对比一下,再结合所学知识,看二者有何异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成就;分析世俗文学兴起的原因。
【预习检测】请你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科学技术:
科学家
著作
简单内容
评价
科技发展特点
特点出现原因
2、文学:
作品
作者
简评
世俗文学
①概况:
②出现原因:
【共同探究】
1、你如果能把本课的课后“每课一得”稍微理解一些,你就很厉害了。试试吧!
2、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
【归纳整理】
记住上面的两个表即可。
【拓展练习】
1、李时珍的科学名著是( )
A、《本草纲目》 B、《 医典》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2、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时(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3、贴切反映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小说史(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4、如果你想了解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可以阅读上题答案中的哪部作品( )
5、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
A、戏剧 B、诗歌 C、小说 D、杂文
6、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部小说叫《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写的是在国内经商破产的小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贩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1000多个重“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拣了个宝贝,卖得了5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1)根据所学知识,这应该是什么时期的那一类型的文学?出现这种文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些什么人?这类作品主要反映的什么社会风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认定目标】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预习检测】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
(2)下面的航行图有些模糊,请你标出郑和远航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闭关政策
(1)什么是闭关政策?请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共同探究】
(1)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什么作用?
(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3)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
(4)请思考,清朝和唐朝为什么会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不必写出答案)
【归纳整理】
用列表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把本课的知识在回顾一遍。
【拓展练习】
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
A、福州 印度半岛 B、刘家港 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整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
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
(1)从图中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2)沿着郑和的船队远航路线,做一次畅游,看一看看一看能到达今天的那些国家?比一
比谁到达的国家多。
(3)郑和下西洋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日益减少。到清代统治者对外交往长期实行什么
政策?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认定目标】
1、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预习检测】
1、明清经济发展:
(1)“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
(2)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2、明清时期,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近代化方面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的农耕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人们观念的变化是什么?
3、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表现)
(1)西方:(仔细听老师讲)
(2)中国:(看教材解答)
【共同探究】
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美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国?他为什么这样赞美中国?
2、明清时期出现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请列举其表现。当时的统治者是如何把握这一趋向的?结果怎样?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归纳整理】
看看掌握得怎样了。
【拓展练习】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C、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后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
A、康熙 乾隆 B、康熙 雍正、乾隆 C、顺治 康熙 D、康熙 顺治 乾隆
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 ﹚
A、农耕文明 B、工业文明 C、商业文明 D、手工业文明
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5、“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
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
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答:
(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
答:
(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答:
(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答: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认定目标】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预习检测】
一、澶渊之盟:
1.北宋政权的建立:
(1) 年,后周大将 建立宋朝,定都 (今 )史称 。
(2)谁能给大家讲讲“陈桥兵变”的故事?
2、辽政权的建立:???
(1)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 统一了契丹各部, 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 。
(2)契丹矛和契丹文字的插图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3、宋辽之间的和战。
(1)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看地图)?
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能说几条是几条)此后北宋采取什么政策?
(2)“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
的影响?
二、宋夏和战:
1、夏政权的建立: 年, 族首领 称帝, 定都 。
2、宋夏之间的和战: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共同探究】
1、“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
【归纳整理】
政权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都城今名
【拓展练习】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 )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 A、后周 辽 B、蒙古国 西夏 C、辽 西夏 D、南宋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语)完成7-8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认定目标】
1、知道南宋和金对峙局面的出现,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
2、认识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预习检测】
1、金的建立:1115年, 族杰出首领 在 称帝,国号金;
年,金灭辽。
2、这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杨康,二人的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一历史事件呢?请你介绍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3、南宋抗金
(1)南宋建立: 年, 称帝,定都 。
(2)岳飞抗金: 年,抗金名将岳飞在 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其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当时 的利益。
4、宋金议和
(1)时间: 年,宋金订立和议。
(2)内容:南宋对金 ,割让部分 ,向金送交 。
(3)影响:形成宋金 局面。
5、金朝变革:
金朝统治者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探究】
1、这是杭州岳王庙里岳飞的塑像、岳飞墓前铁铸的秦桧跪像,以及一幅石刻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奸佞”
回答:
(1)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永远的尊敬?
(2)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却向金求和、强令岳飞班师回朝、并最终杀害岳飞?
(3)既然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岳飞为什么还要遵命撤军?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金朝的改革?(肯定?否定?还是兼而有之?)
【归纳整理】
1、仿照课本最后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试着列一列本课的大事年表。
?
2、画一画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在上面标出南宋、金、西夏等政权名称;标出临安、上京、中都、郾城等地名。
【拓展练习】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3、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4、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 B、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 D、1115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5、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蒙古 ③大理 ④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金朝改革旧俗根本原因是( ) A、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与管理 B、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C、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7、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 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8、阅读下列材料:“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回答:
①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②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③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 ④假如你是岳飞你会班师回朝么?为什么?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认定目标】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预习检测】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为什么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完成下表(有些既是原因又是表现,有些只有表现)
?
原因
表现
农业
?
?
手工业
?
?
商业
海外贸易
【共同探究】
1、“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 ——苏东坡
本则材料意欲印证宋朝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把这一部门详细说一说。
2、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宋朝哪一部门的发展?各部门具体情况如何?
?
?
【归纳整理】
?把上面的表格记住你就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
?
?
?
【拓展练习】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5、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6、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7、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
(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认定目标】
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预习检测】
1、宋代的社会阶层
阶层
基本状况
统治阶层
士
农
工
商
2、乡村生活
宋朝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生活?举一举文化生活的例子。
3、下面横轴里的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细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共同探究】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读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苏东坡。你是否了解他们都曾在宋朝身居要职,进行过或反对过改革?但是又都被贬官、被流放,却无人被杀?不但是他们,在宋朝很少有知识分子被处死。这是为什么呢?
2、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这话虽然夸张,但也由此可见,宋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准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同学们想一想,宋代为什么能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归纳整理】
四人一组,分别代表士、农、工、商,描述一下本人在宋朝的生活,看谁说得生动详细。
【拓展练习】
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
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身分也比较自由
D、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B、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C、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 D、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
4、《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瓦舍 B、早市 C、榷场 D、集贸市场
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 ②蕃坊 ③瓦舍 ④岁币 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A、科举考试 B、清明踏青
C、瓦舍娱乐 D、蹴鞠游戏
7、材料阅读
问题:(1)第一则材料描写了宋代民间哪
一个传统节日?
(2)第二则材料描写了怎样一种情景?请你
发挥合理想象进行描述。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毛泽东词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天骄”?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 年, 继承蒙古汗位, 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 。
(2) 年,元军统一了全国,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 兵败被俘,最后慷慨就义。
3、忽必烈改制
政治上
建立行省制度
①
②
③
经济上
实行重农政策
①
②
③
④
⑤
影响
4、民族压迫和文化趋同
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 、
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由“忽必烈改制”我们可以想到“金朝改革女真习俗”,这二者的改革有何相似之处呢?(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传诵千古的名句,文天祥抗元而死,美名传天下;元朝灭南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无疑也是历史的进步,该怎样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归纳整理】
一个民族:
两个都城: ,
三个人物: , ,
四个时间: , , ,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
A、阿骨打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2、元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
A、北京 B、沈阳 C、吉林 D、呼和浩特
3、“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
A、中书省 B、辽阳行省 C、陕西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蒙古 B、藏族 C、回族 D、满族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B、建立了蒙古政权
C、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D、灭亡了南宋
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
A、三省六部制 B、节度使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8、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2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材料1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2反映了元世祖采取的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结果?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
2、了解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
3、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元代棉纺织业的贡献。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传播
活字印刷
时期
人物
优点
影响
传播
指南针
发明
改进
传播及影响
火药
发明
改进
传播
1、重大科技发明
2、这位妇女是谁?她在那一领域作出了什么贡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鲁迅所说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填表:中国四大发明(没有可不填)
项目
发明时期
改进时期
改进人物
指南针
造纸术
火药
印发术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终完成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右图二人的活动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
A、活字印刷 B、使用指南针
C、制作火药 D、纺织工具
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 )
A、战国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元代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哪一民族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A、汉族 B、黎族 C、高山族 D、白族
5、下列与中国四大发明相关的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不包括( )
A、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战争 D、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在鸟巢精彩呈现,表演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以及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一一展现。其中《文字》章节的表演展现的正是印刷术这一古老的文明。
(1)想一想,雕版印刷术是哪朝发明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什么?
(2)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有什么意义?是怎样传播到国外的?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了解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了解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面表格)
领域
成就
概况
史学
《资治通鉴》
主编
体例
起止
评价
文学
宋词
苏轼词及特点
李清照词及特点
辛弃疾词及特点
戏剧
元杂剧
概念
繁荣原因
历史地位
最高成就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
著作
体例
起止时间
简评
司马迁
司马光
2、宋朝三大词人的作品特点和作者生活的时代有何联系?
【归纳整理】
你能否不用表格,而用另一种形式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
2、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3、下列词句属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5、在我国文学史上,①诗 ②词 ③曲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下列有关《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 B、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记述了从春秋到五代末年的历史 D、编写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
7、“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王鸣盛这是在称颂哪一部书?主编是谁?他为什么编写这部书?
(2)王鸣盛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8、“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态度非常认真……他死后,人们发现《资治通鉴》的部分残高整整堆满了两间屋子,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看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这又是一种什么精神?
(2)你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卷面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