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2节月球和地月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2节月球和地月系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09: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第2节月球和地月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相是月亮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
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
C.上弦到下弦约为7天
D.从朔到望为一个朔望月
答案:B
解析:分析:A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不一定是全面受光面积,故A错误;C上弦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下弦约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上弦到下弦约为15天;D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故选B。
点评:考查月相的变化;结合日常生活中月相的变化理解本节内容。
2.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答案:B
解析:分析:月球绕地球公转,属于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故选B。
点评:考查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能够掌握卫星也属于天体。
3.从农历初七到廿二,月相变化情况是( )
A.月面面积小→大→小
B.月面面积大→小→大
C.月亮升起的时间没变化
D.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
答案:A
解析:分析:初七是上弦月,月亮是中午从东方升起;到十五的时候就变为满月,是傍晚从东方升起;再到二十二的时候就变到下弦月了,这时是半夜升起;从上弦月到满月到下弦月,月面面积由小到大再变小;从中午到傍晚到半夜显然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故选A。
点评:考查月面面积和月亮升起时间的变化;初七为上弦月,十五为满月,廿二为下弦月。
4.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形状在变化
B.月相变化是月球视形状的变化
C.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相不断变化
D.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
答案:A
解析:分析:A月球形状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的,与月相变化无关;B月相变化是人类观察月球视形状的变化;C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相不断变化;D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因为我们能看到月相变化是因为地球遮住了射向月球的光线,光线照不到月球上,我们遍只能看到照到的那一部分;故选A。
点评:考查月相变化的相关知识;月球的相位变化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空间位置决定的。
5.如果肉眼从实际星空中观察到的月相如图,月相名称及出现时间应该是 ( )
A.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B.初三、初四的蛾眉月
C.二十七、二十八的蛾眉月
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答案:C
解析:分析:娥眉月是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分为新月娥眉月和残月娥眉月;新月娥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残月娥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图呈C状;故选C。
点评:考查月相名称及出现时间;娥眉月是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
6.月相变化与地球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 )
A.农历月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的
B.月相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C.月相变化使地球气温发生改变,满月时气温高
D.月相变化影响地球磁场
答案:A
解析:分析:A农历是中国目前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的,但并非只按月相周期制定历法的阴历;月相变化与地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不大,因为月相光主要是反射太阳光线,自身温度变化不大,更不会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产生影响,所以B、C、D错误;故选A。
点评:考查月相变化与地球的关系;区别月相变化与地球的关系和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7.人民网2009年1月14日电: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太阳将进入新一轮活动高潮期,美国科学家担心,人类对将可能发生的太阳风暴准备不足。晴朗的夜晚,如果通宵可以看见月亮,那么这时的月相是( )
A.蛾眉月 B.上弦月 C.满月 D.新月
答案:C
解析:分析:A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时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B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C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晴朗的夜晚通宵可以看见月亮;D新月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故选C。
点评:考查月相的观察;能够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通过自身观察使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8.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
B.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
C.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
D.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
答案:D
解析:分析:A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显然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不会呈现蔚蓝色的;B月球上没有大气,处于一种高度的真空状态,声音是无法传播的,所以宇航员听不到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C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宇航员不会感到宇航服的沉重;D白天最热时,月表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则可降到—183℃,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故选D。
点评:考查月面环境的相关内容;月面环境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世界。
9.关于月球公转与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
B.月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
C.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不同
D.月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不同
答案:A
解析:分析: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所以A正确,C错误;B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A、D均错误;故选A。
点评:考查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但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不同。
10.下列属于地球卫星的是( )
①月球 ②人造卫星 ③宇航飞机 ④待发射卫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分析:①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②人造卫星是属于人为发射到宇宙空间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③宇航飞机不属于卫星;④待发射卫星还不属于天体;所以①②正确;故选A。
点评:考查卫星的相关知识;卫星分为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
11.下列关于月球上的元素和矿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和月球岩石在成分上完全相同
B.地球上富含能源“氮3”,但月球上没有
C.月球上发现的60种矿藏,但地壳中不到60种
D.月岩石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
答案:D
解析:分析:A月球表面自形成后没有什么变化,而地球表面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目前地球上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沉积岩,年龄与月球表面的岩石是不相同的;B月球土壤中还含有丰富的氦3,但地球上没有;C月球上发现的60种矿藏,但地壳中有6种找不到;D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故选D。
点评:考查月球上的元素和矿藏;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种左右的矿物,其中6种矿物是地球没有的。
12.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形态是( )
A.月海
B.月陆
C.环形山
D.山脉
答案:C
解析:分析:环形山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形态;故选C。
点评:考查月球形态;环形山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13.下列关于月陆和月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明亮的区域为月陆,暗区为月海
B.月海是低陷地带,积有水域
C.月海中有厚厚的月壤
D.月海中有鱼类生存
答案:A
解析:分析:A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为月海,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B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显然没有积水;C月球表层被巨大的玄武熔岩层所覆盖;D月海没有水,也不会有鱼类生存;故选A。
点评:考查月陆和月海;月球上不存在生命,月陆和月海只是名称上的叫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和陆。
14.月面环境同地球环境相比,对生命体来说十分恶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有月陆和月海,因而存在水圈
B.月球由于质量小,因而形成的引力场弱,大气分子和水分子不可能被完全束缚的月球表面
C.月球上的昼夜与地球上的昼夜一样长.
D.月球上的温度变化剧烈是由于距离太阳近
答案:B
解析:分析:A月球上不存在生命,月陆和月海只是名称上的叫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和陆,不存在水圈;B月球由于质量小,因而形成的引力场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大气分子和水分子不可能被完全束缚的月球表面;C月球上的昼夜长于地球上的昼夜;D月球上的温度变化剧烈是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存在;故选B。
点评:考查月面环境与地球环境的区别;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大气层,不存在生命。
15.关于月球表面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真空
B.温差大
C.失重
D.强辐射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存在,所以属于A高真空、D强辐射,B同时温差很大;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但没有完全失重,所以C错误;故选C。
点评:考查地球表面环境的特点;月球表面环境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温差大的特点。
16.月球表面环境恶劣,但月球上资源丰富,下列资源中月球远比地球丰富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煤炭
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所以肯定不存在空气的流动,即A风能;同时月球表面不存在水,也就不会存在B水能;月球上没有生命,也就不会存在D煤炭;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会很少,所以C太阳能资源丰富;故选C。
点评:考查月球与地球资源的区别;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少,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
17.月面非常寂静,万籁无声;月球上不见蓝天,即使在白天,天空背景也是暗黑的,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生物存在,因而寂静无声
B.月球上没有大气
C.月球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D.月球上火山活动频繁,月球上空被火山灰遮挡
答案:B
解析:分析:声音是需要通过载体来传播的,而大气就是一种良好的载体,但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月面非常寂静,万籁无声,且不见蓝天;故选B。
点评:考查月面特征;大气层决定是否有声音的传播和气象变化。
二、多选题
18.从月相变化图上可以看出( )
A.日食发生在朔日
B.月食发生在朔日
C.日食发生在望日
D.月食发生在朔日
答案:AD
解析:分析:发生日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才能发生日食,
朔日就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日期;在农历十五、十六即望日,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食;故选AD。
点评:考查月相变化相关内容;日食发生在朔日,月食发生在望日。
19.主要的月球四相是指( )
A.朔望月 B.上弦月下弦月 C.蛾眉月 D.凸月
答案:AB
解析:分析:月球四相即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A朔望月,朔即新月,望即满月;故选AB。
点评:考查月球四相;月球四相即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20.关于月面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面起伏不大,最高山峰远不及珠穆朗玛峰高
B.由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环形山的数量仍在增多
C.月球上的“海”,实际上是一些无水的熔岩平原
D.月球表面上布满一层厚度不均的沙尘和岩屑
答案:CD
解析:分析:A环形山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体现月面起伏很大;B月球没有任何新近的火山和地质活动迹象,所以月球上环形山的数量不会增多;C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海”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D月球表面满布着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月尘是从表层到几十毫米的深度上覆盖着的一层粘状灰尘;故选CD。
点评:考查月面形态的内容;分析月面地形地貌、物质和火山活动等。
二、综合题
21.按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中相应字母横线上填出月相名称及农历日期。
(2)根据月相变化规律:上弦月出现在 夜 部天空,月面朝 ;这时,日、月、地三者位置成 ,月球在太阳 。
答案:(1)A下弦月 农历二十二三 B新月 农历初一 C上弦月 农历初七八 D满月 农历十五六
(2)上半 西 西 直角 东面
解析:分析:(1)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
(2)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西部天空,月面朝西;这时,日、月、地三者位置成90度即直角,月球在太阳东面。
点评:考查月相变化相关内容;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1日下午的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本次探月主要有以下四大科学任务:首先是获得月球表面高分辨率的图象,这个主要是由“CCD”相机来完成,同时通过激光高速器获得月球表面的高层数据,用于制作月球的三维影像图。第二个任务就是探测月球月壤的特性,这个主要是由微波探测仪来完成这项科学任务,同时还要探测月球附近的空间环境的太阳高能离子,由太阳能离子探测器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最后一个也是完成月球表面矿物质以及其他元素分布的研究是由伽玛射线普仪及X射线普仪来完成这个工作。
材料二:开发月球,要解决空气、水、食物和能防辐射的居住处等问题,其中关键是水,科学家们预测,在月球两极可能有冰冻的水。科学家们已经为月球基地选好了地址,靠近月球南极,那里是永久的白天。
材料三:
(1)获取月球表面高分辨率图像运用的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_技术,从发回的月面照片看,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有阴晴圆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晴圆缺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_______月。
(3)材料一中所指的月球附近的空间环境的太阳高能离子是指__________(太阳活动),在地球磁场的吸引下会形成_________现象。
(4)月球的月壤中含有地球所需的________资源,月球表面还有地球上不具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
(5)简要分析科学家把月球南极附近作为基地的原因?
答案:(1)遥感;环形山密布;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
(2)由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导致地球上所见月球被照亮部分不断发生变化;朔望
(3)太阳风;极光
(4)矿产;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
(5)附近可能有固态的冰,有助于水的获取;附近时永久的白天,太阳能充沛;附近地势比较平坦等。
解析:分析:(1)遥感是获取信息的工具;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是环形山密布;成因是月球外部的陨石撞击或月球内部的火山喷发。
(2)由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导致地球上所见月球被照亮部分不断发生变化,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
(3)太阳高能离子是由太阳风形成;干扰地球磁场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4)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是地球所不具有的。
(5)人类探索宇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难度,必然会选择合适的地形,适宜的环境还有科研价值较高的地区;同时人类探索宇宙为了探知地外生命,必然会考虑水、大气等状况。
点评:考查月球的质量、体积、地表特征等;能够很好的利用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教材确保答题的准确性。
23.“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点59分57秒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阅读图文,回答相关问题。
(1)“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当日,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大致为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处,当天的月相为_____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大,小)潮。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发射当天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
(3)从“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月球表面影像可以看到月面的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虹湾是一片相对______________的地区。
(4)地球上的人看月球,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下弦月;小
(2)文昌;酒泉;文昌
(3)环形山(月坑);地形平坦
(4)月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周期相同
解析:分析:(1)“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当日是农历八月二十四,当天的月相应为下弦月,在图2中的②位置,下弦月时海洋形成的是小潮。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纬度最低的是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就是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夜越长,所以发射当天白昼时间最短的是纬度最高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也是纬度最低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3)从“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月球表面影像可以看到月面的基本形态是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环形山,而虹湾则是月球表面相对平坦的月海。
(4)月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周期相同,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点评:考查中国对月球的探索发现;月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是环形山,需牢记知识点中的关键点。
24.总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1)月球是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光源;(2)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编订历法的依据;(3)地球受月球、太阳引力不同,产生潮汐现象;(4)月球将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码头”。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点评:考查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分析总结时要面面俱到,确保不遗漏、不犯科学性错误。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曾担任过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的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向媒体透露,“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有望在2013年前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并落月。
材料二:下图是正在工作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示意图。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共有______________级。
(2)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发射条件最优越的发射场。这是因为海南是中国陆地______________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火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
(3)月球可以提供许多能量“接力”的物质,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于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来说,十分重要。
(4)月球表面温度日较差可达300摄氏度以上,相当于地球表面温度的十几到几十倍。请从大气作用角度分析地表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5)“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分别于2007年 10月24日18时5分4秒和2010年10月1日18 时59分57秒发射升空。请说出两次卫星发射时间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两
(2)纬度;水路(海洋)
(3)太阳能;氦-3
(4)在地表,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使地表增温幅度不会太大;夜晚,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表降温幅度较小。
(5)时间都为秋季的晚上。此时天气晴好,利于卫星发射;除天气等因素外,选择这个时间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光学仪器对卫星的跟踪观察。(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图中涉及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
(2)海南是我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地区,同时海南岛还是沿海地区,可以通过海洋运输火箭。
(3)月球土壤中含有地球所没有的清洁能源氦3,同时月球上的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
(4)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使地表增温幅度不会太大;夜晚,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表降温幅度较小。
(5)共同点:时间都是秋季,原因:秋季我国天气以晴天为主,有利于卫星发射;同时也方便对卫星进行跟踪观察。
点评: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探索宇宙,月球的质量、体积、地表特征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能够对天体系统、月球性质和地球大气的作用相关内容理解透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2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