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3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3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09: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章第3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
1、选择题
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第1题。
1.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
C.③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D.④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答案:C
解析:分析: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风化作用形成;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流水侵蚀形成;C③景观中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D路南石林是流水溶蚀的结果;故选C。
点评:考查地表形态的成因;需要认识图中的地貌景观,了解各种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第2题。
2.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张裂作用 B.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A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属于内力作用;而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故选A。
点评:考查主要地形的成因;区别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
读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回答第3题。
3.关于该地地质作用和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地可能存在雅丹地貌
B.甲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
C.乙地可能存在喀斯特地貌
D.甲乙丙三地中应该可以找到冲击扇
答案:B
解析:分析:A雅丹地貌是风蚀性地貌,该地处在亚热带地区,所以A错误;B甲处是花岗岩,且处在山脊上,所以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C乙地是砂岩,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形成,所以C错误;D冲击扇出现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此地没有明显的山区河流出口,所以D错误;故选B。
点评: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掌握各种地貌形态的主要分布地区。
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按上述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⑤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只有经过搬运、沉积之后才能实现固结成岩,从而确定④⑤①代表的外力作用,然后依次类推即可得到②③;故选B。
点评:考查外力作用方式;外力作用的方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5.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固结成岩 B.风化 C.搬运 D.沉积
答案:D
解析:分析: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处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故选D。
点评:考查外力作用的方式;河口三角洲以流水沉积为主。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第6题。
6.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山麓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沙洲 D.三角洲
答案:A
解析:分析:A题干中提到该河位于河流流出山口,该地形成的地貌是冲积扇;B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C沙洲位于内部干旱地区;D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故选A。
点评:考查冲积扇或洪积扇的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形成于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第7题。
7.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为埃及金字塔,属于撒哈拉沙漠,以风力侵蚀为主;故选B。
点评:考查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等。
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第8题。
8.图中甲处为 ( )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一冲积扇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答案:A
解析:分析:甲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上游主要发育有山前的洪积和冲积扇,所以A正确,C错误;B河漫滩、D三角洲平原都在沿海地区;故选A。
点评:考查外力作用的地貌形态;区别主要外力作用地形的分布地区。
9.关于黄河三角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入海口处形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答案:D
解析:分析: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渤海入海口处形成的;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泥沙堆积地貌;C黄河入海口处的潮流作用不强,利于三角洲的形成;D黄河泥沙含量大,所以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故选D。
点评:考查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包括潮汐作用、流水作用和泥沙含量等。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第10题。
10.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为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故选B。
点评:考查地形的形成原因;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11.图中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下列四种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从左到右)相符的是( )
①风力侵蚀作用 ②流水侵蚀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冰川刨蚀作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分析:①风力侵蚀表现为风蚀蘑菇;②流水侵蚀表现为峡谷等;③流水溶蚀表现为石林;④冰川刨蚀表现为谷地;故选C。
点评:考查常见的地表形态;几种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
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2.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
答案:B
解析:分析:甲为河流上游的峡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乙为冰川侵蚀的沟谷;两者的共同之处是侵蚀作用;故选B。
点评:考查常见地貌的成因;冰川侵蚀与流水侵蚀的共同之处都是侵蚀作用。
读下图,回答第13题。
13.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答案:A
解析:分析:图中属于青藏高原地区,具有山高谷深的特点;故选A。
点评:考查青藏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河流峡谷山高谷深。
14.下列山地不属于褶皱山地的是( )
A.阿尔卑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庐山 D.安第斯山
答案:C
解析:分析:A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C庐山是断层上升形成;D安第斯山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选C。
点评:考查山脉的形成原因;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地。
15.“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背斜成谷是因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山谷;向斜成山是因为向斜槽部不易遭受侵蚀而形成山岭;故选B。
点评:考查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背斜成谷是因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山谷;向斜成山是因为向斜槽部不易遭受侵蚀而形成山岭。
16.有关河流地貌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逊平原上
B.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腰或高山顶部
C.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在山区发育壮大起来的
D.世界多数大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答案:D
解析:分析:A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因为巴西处在热带,所以A错误;B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谷,水源充足,热量较多,所以B错误;C从我国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在河流沿岸发育壮大起来的,所以C错误;故选D。
点评:考查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和土壤等条件。
17.读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B.在河段B,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
C.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D.在C河段,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答案:D
解析:分析:A河段C处在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B河段处在河流中游,往往形成冲积平原;河段A处在河流入海口,河谷横剖面呈槽形;故选D。
点评:考查河流不同河段的地形地貌;河流上游主要是“V”形谷,河流主要主要是“U”形谷,河流下游河道宽阔。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8题。
18.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答案:C
解析:分析:甲处地质构造是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形成;故选C。
点评:考查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第19题。
19.图中a、b、c、d表示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作用、风力搬运作用、流水搬运作用、流水堆积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风力搬运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流水堆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风力搬运作用、流水堆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A
解析:分析: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a表示风力侵蚀;经b风力搬运将风沙带到黄土高原地区沉积;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泥沙经c流水搬运到黄河下游;d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故选A。
点评: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形成原因;蒙古高原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黄土高原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华北平原主要外力作用也是流水作用。
20.一条河流(不考虑拐弯处)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而其下游则北
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和流向与图示相吻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分析: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说明该河上流位于北半球;其下游则北
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说明该河下游位于南半球;故选A。
点评:考查河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二、综合题
21.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1和对应图形,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对应两幅图,“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请分析原因。
答案:(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解析:分析:(1)在材料中提到“冬可避风寒”,所以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光照和热量;图中穴位较高,为了除湿或避开洪水;图中展示向南开口为了避冬季偏北风。
(2)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现代城市对于交通运输需求较高,而凹岸属于侵蚀岸,水深适合建港。
点评: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凹岸为侵蚀岸,水深;凸岸为堆积岸,水流平缓。
22.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的剖面图,图中1,2,3,4,5分别代表第三纪、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的地层。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
(2)A、B两处钻井有可能打到煤层的是___________处。
(3)图中4所表示的地层中能否找到三叶虫化石 为什么
(4)在地层5中能否找到化石 为什么
答案:(1)向斜;背斜
(2)A
(3)不可能;因为地层4代表元古代的地层,而三叶虫则是出现在古生代的生物
(4)不可能;因为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太古代还没出现生物且变质很深
解析:分析:(1)从岩层弯曲状况不难得到,A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B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
(2)远在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和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以及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大量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后转变成煤,所以是A。
(3)三叶虫则是出现在古生代的生物,地层4代表的是元古代的地层。
(4)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太古代还没出现生物且变质很深。
点评:考查地球历史时期地质变化过程;能够较好的对图形进行阅读,并对不同时期的地球环境了解相对清楚。
23.读喜马拉雅山区结构平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名称:A ,B ,喜马拉雅山脉是此两大板块 运动的结果。 (江或河)谷地是两板块之间的消逝的遗痕——地缝合线。
(2)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 ,原因是 。
(3)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后(双选)( )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 B.出现了灵长类
C.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D.出现脊椎动物——鱼类
(4)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
答案:(1)印度板块;亚欧大陆板块;挤压;雅鲁藏布江
(2)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BC
(4)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比较薄弱。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A是印度洋板块,B是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此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两板块之间的地缝合线。
(2)A地降水较多,原因是a处南亚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3)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主要是出现在海拔相对较低,所以A错误;D鱼类属于海洋里,显然是错误的;故选BC。
(4)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点评:考查地球地表形态的变化;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表形态变化较大。
24.读下图,比较北半球河流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与甲、乙、丙、丁四幅断面图,回答。
(1)写出A、B、C、D四地与断面图的对应关系:A.___ B.___ C.___ D. ___
(2)A处谷地的形状呈____形,由于________作用造成的;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_______补给。
(3)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_作用,D地为________作用。
(4)A谷口处和D处外力作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作用,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丙;丁;乙;甲
(2)U;冰川侵蚀;冰雪融化
(3)侵蚀;搬运;沉积
(4)沉积;A为冰川沉积,与气温升高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沉积物大小不一,杂乱无章地分布;D是流水沉积,沉积物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降低后沉积物有秩序地在下游沉积
解析:分析:(1)A处在河流发源地,河流水位很低,只有丙合适;B处在河流上游,山高谷深,故为丁,C处在河流的中游水量大,水位深,故为乙;D处在河流下游,河道宽,水量大,故为甲。
(2)A属于河流发源地,海拔高气温低,冰川作用显著,常形成U形谷,所以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
(3)B在上游以侵蚀为主,C在中游以搬运为主,D在下游以堆积为主。
(4)A与D处同属于沉积作用;A气温低,冰川作用显著,是以冰川沉积为主,而D处在河口三角洲,水流速度慢,以流水沉积为主。
点评:考查河流上中下游的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包括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25.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地区,是 因________作用强烈而形成,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风,是由风力的______和_____作用形成的。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据岩石的成因分类,D属于_____岩,C属于______岩,其中在C岩体周围附近又有可
能形成______岩。C、E、D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风携带泥沙对岩石产生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
明显,因而形成蘑菇状
(2)东北;搬运;堆积
(3)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4)沉积;岩浆;变质;E、D、C
解析:分析:(1)从图中不难发现该地区有风蚀蘑菇,属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特有地貌,是因为风力侵蚀而成;具体形成过程是风携带泥沙对岩石产生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明显,因而形成蘑菇状。
(2)根据图中指向标和半月形沙丘的形状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以风力搬运和堆积为主。
(3)我们在图中看到有断层,它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同时还发现有花岗岩,它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为变质作用提供了条件。
(4)D呈现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C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在岩浆岩附近可能存在变质岩;从图中C花岗岩破环D、E岩层不难推断,C最新,E最老。
点评:考查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和冰川作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