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0 19: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重难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探究法等
自主预习:
东北地区概况
项目 内容
范围
特点
地位
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等分析)。
分析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归纳东北地区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区域 分布 主要产品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合作探究:
探究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其中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气温、降水)?
阅读图4.3、4.4和4.5,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课本62 页活动)
地区及特色 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已建设成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自主测评: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A.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B.春秋季节的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C.地形多种多样,适合开展多种经营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2、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
B.冬小麦、大豆、甜菜产量居全国首位
C.全部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
D.夏季热量充足,日照长,作物一年一熟
3、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暖流的影响
4、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5、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第二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1、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重难点:
1.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方法:图示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
1、简述东北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地位。
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东北地区有哪些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优势?
4、概述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及主要分布区。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 主要分布区
水稻
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米
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
6、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7、简述东北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合作探究:
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结合66页活动)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为什么还有水稻种植业分布?
3、完成结合68页活动的1、2、3、问题。
自主测评:
1、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耕地面积广,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2、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
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
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
3、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
4、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课时 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3、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及其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与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状况如何?
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有哪些?
用表格的形式简述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呈现出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时间、问题、优势和主导产业。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5、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现状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改革开放后,大量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请分析其原因。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备了哪些条件
完成课本75页活动,对比四种典型模式的特点和差异。
自主测评: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的总数 B.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
C.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4.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先进的技术水平 B.接近棉花产地 C.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D.接近能源基地
5.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服装制造业
6.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因素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7.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已减少到0.04公顷以下,其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良田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的沙漠化 D.土地的盐碱化
第二课时 问题与对策
学习目标:
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难点: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认识并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探究其解决措施。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与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
简述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表现。



3、珠江三角洲为了调整和治理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合作探究: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图4.25)
2、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4、珠江三角洲为什么重化工业不发达?
自主测评:
1、下列两幅图均为珠江三角洲海岸景观图,左图是过去,右图是现在。读图,完成(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示景观的变化,说明(   )
A.生态环境恶化 B.重复建设突出
C.产业结构落后 D.缺乏区域规划
(2)造成图示景观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①污水 ②废气 ③垃圾 ④噪声 ⑤酸雨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3)图示景观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竞争多于合作的不协调现象
B.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C.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不够理想
D.部分地区出现缺水现象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原因是( )
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
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D.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它地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导致生态环境日趋严重,其表现错误的是( )
A.大气污染加剧,成为酸雨中心;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B.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C.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D.出现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突出
4、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
A.轻工业不发达 B.电子工业不发达
C.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D.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