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章第4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同步训练
1、选择题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无氧 D.海冰破坏
答案:C
解析: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特征主要是,环境的特殊性:海面---多变的气象及海水运动;海底---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强腐蚀性,海冰---强破坏性;与陆地空间相比,特有的缺点是无氧;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D.隐蔽性差
答案:C
解析:分析:A不管是海洋空间,还是陆地空间都需要技术支持;B资金投入都具有一定的风险;D海洋空间大,隐蔽性较好;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特点;海洋空间大,地价低,且不存在人口搬迁问题。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答案:D
解析:分析:A海上钻井平台属于海上;B海水淡化工厂属于海岸;C潜艇属于海中;故选D。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
4.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
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分析:巴西圣保罗、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悉尼都位于南半球,圣弗朗西斯科位于北太平洋沿岸;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在于明确北大西洋沿岸的位置。
5.当一艘客轮从西非经大西洋,过直布罗陀海峡,经红海,向东横渡北印度洋,一路上
均为昼短夜长,客轮通航情况应为( )
A.先顺航,后逆航
B.先逆航,后顺航
C.先逆航,后顺航,再逆航
D.先顺航,后逆航,再顺航
答案:C
解析:分析:从西非到直布罗陀海峡逆加那利寒流;进入地中海到红海盐度逐渐增大,所以顺流;到印度洋,因是昼短夜长属于冬半年,故逆流航线;故选C。
点评:考查通过对客轮在直布罗陀海峡、红海、北印度洋航线上航行时顺、逆流情况;分析地中海的密度流、红海和印度洋间的密度流及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回答第6题。
6.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答案:C
解析:分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通往洋山深水港,而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洋山深水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
7.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答案:D
解析:分析:钱塘潮潮水汹涌,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桥梁的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故选D。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杭州湾位于钱塘江入海口,该地潮汐能丰富。
8.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答案:D
解析:分析:从题目所给四项世界纪录可以看出,苏通大桥的设计主要考虑坚固性和安全性,由此可以判断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苏通大桥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反应苏通大桥的安全性高。
9.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
答案:A
解析:分析:B属于海上钻井平台;C属于人工岛;D海上城市;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通过对图形中的关键要素来确定答案。
10.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 )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
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及管理费用低
答案:D
解析:分析:A海洋工厂肯定不占陆地面积;B海上工厂主体比较小;C海洋工厂利用海洋资源进行加工,离原料地近;故选D。
点评:考查海洋工厂的特点;海洋工厂建设过程中投资比较大。
11.下列物品不适合在海底储存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炸药 D.雾凇
答案:D
解析:分析:雾凇是一种我国北方地区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显然不能存储;故选D。
点评:考查海洋海底开发利用;现在有许多国家为了国家能源安全,在海底进行能源存储。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第12题。
12.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
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
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故选项A、C是错误的;而河多沙厚既不是香港的特点,也不利于建港 ,故选项D是错误的;故选B。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岛屿众多可以削弱风浪,利于建港。
13.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答案:D
解析:分析:填海造陆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有利于沿海功能区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填海造陆会改变海岸线形状,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故选D。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填海造陆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14.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错误的说法是( )
A.日本建设海上机场和人工岛是为了缓解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
B.荷兰很早就用风车排水的方法,人工围海造陆
C.英法海底隧道与日本濑户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都受海洋气候的影响
D.海底储藏大米主要是因为海底温度变化小且温度低
答案:C
解析:分析:海底隧道的交通流量一般不受海洋气候影响;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国家与地区。
随着世界人口的猛增,陆地资源越来越少,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据此回答第15题。
15.下列叙述属于海洋空间利用同一领域的是( )
A.沿海港口、航海运河、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B.海港码头、海滨浴场、海上油库、海底光缆、海上电站
C.海底隧道、围海造陆、海底货场、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D.海洋牧场、海底仓库、海洋公园、工业人工岛、海上运动区
答案:A
解析:分析:B海上电站是海洋动力资源的开发;C海洋废物处理场不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D海洋牧场是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故选A。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上、海底和海岸等。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
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C.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
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
答案:B
解析:分析:A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海洋盐矿不属于食用盐;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故选B。
点评:考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影响;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
17.图中该岛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
A.甲、丁处适合围海造陆,乙处可以填海造陆
B.丙海湾适合建跨海大桥
C.甲处适合建挥发性垃圾填埋场
D.为了保证环境质量,适宜在丁处建化工厂
答案:B
解析:分析:A甲、丁处适合围海造陆,丙处可以填海造陆;C甲处位于盛行西风上风向,故不适合建挥发性垃圾填埋场;D丁处海岸平坦,不适合建化工厂;故选B。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需要学生能够很好的分析各种海洋地形特点。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新成员“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储量丰富,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据此回答第18题。
18.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是( )
①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开发 ②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③地价便宜 ④隐蔽性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海面---多变的气象及海水运动;海底---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强腐蚀性,海冰---强破坏性;②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缺点,所以不选;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海洋空间广阔,且地价低、隐蔽性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开发难度大。
19.有关海洋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气象状况多变、稳定
B.深海是一个缺氧、高压、高温的环境
C.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力大
D.海洋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率大
答案:C
解析:分析:A海面表现为多变的气象及海水运动,很不稳定;B海底表现为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D海洋能量丰富,但密度小,开发难度大;故选C。
点评:考查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水具有强腐蚀性,海冰具有强破坏性。
20.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走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答案:D
解析:分析:从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南海,再经台湾海峡到上海港,这是从波斯湾运往上海的最近航道;故选D。
点评:考查我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运输路线和世界上主要的海运要道;结合我国能源消费的热点,海洋运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填空题
21.读图,完成下题。
(1)当某海轮自南向北通过B运河时,海轮的吃水深度将___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通过D运河时,海轮的吃水深度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深│加深
(2)假如我国某海军编队10月份从青岛出发,打算先后出访旧金山、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孟买等地,完成环球航行后回国,要经过其中的四条运河,请你拟定比较合理的航行线路(不考虑其他因素):从青岛出发,其依次经过的运河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填代号)。
答案:C、D、B、A
(3)图中四运河附近,自然带可能相同的是______和______(填代号),其自然带特征: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植被常绿,树种多,层次复杂
解析:分析:(1)自南向北经过B运河,即由红海进入地中海,盐度由大到小,吃水深度由浅变深;自西向东由北海进入波罗的海,盐度由大变小,吃水深度由浅变深。
(2)根据先后出访的城市确定航行路线和依次经过的运河。
(3)由A、B、C、D四幅图的纬度位置可知,A、C都位于赤道与北纬10°之间,应为热带雨林景观。
点评:考查世界主要运河及附近海洋特征;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A处是拟建的克拉运河,B处是苏伊士运河,C处是巴拿马运河,D处是基尔运河。
22.下图为“鹿特丹到上海的航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写出航线经过的海峡、海域等:鹿特丹、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海、苏伊士运河、__________海、__________海峡、________洋、________海峡、上海。
答案:英吉利│直布罗陀│地中│红│曼德│印度│马六甲
(2)夏季,受洋流影响,由红海至印度洋北部航速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航行速度加快│因为夏季风在北印度洋吹拂洋面形成自西向东运动的季风洋流,从红海向印度洋航行的方向与海水流向、季风风向一致
(3)如果船舶受苏伊士运河水深限制,请选择另一条航线。
答案:鹿特丹——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上海
解析:分析:(1)本题以鹿特丹和上海为起止点,考查了西欧到东亚的两条主要航线经过的主要海峡、运河和主要海区。
(2)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所以船向东行是顺风顺流,速度快。
(3)从欧洲到中国走苏伊士运河是最近航线,另一条线路必须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点评:考查季风洋流的流向对航行的影响;需要对世界主要的海峡、运河和海区有很好的了解,确保将航线所经地区进行串联。
23.读“澳门部分地区围海造陆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澳门地区近百年来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多。其围海造陆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经过充分的____________。
答案:沿岸有淤积的浅滩│人多地少,经济基础好│科学论证
(2)在我国台湾东部沿海模仿澳门那样的大面积围海造陆是否可行?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可行│台湾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大陆架面积不大,坡度较大
(3)围海造陆是缓解______________矛盾的重要途径。
答案:人多地少
解析:分析:(1)自然原因:陆地面积小;澳门沿岸有很多淤积成的浅滩,适合围海造陆;人为原因: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满足不了人们各方面的需要。
(2)台湾岛东侧大陆架面积小,坡度大,不适合围海造陆。
(3)围海造陆可以缓解人地紧张地区的土地紧张状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澳门的组成以及围海造陆的条件及现状;填海造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对于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市区发展制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东京、香港、澳门、深圳及天津,均采用该法制造平地。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全球最大人工群岛建成后将可以看到由300个岛屿勾勒出的一幅世界地图(见下图)。从高空俯瞰阿联酋的迪拜,依稀可见两棵巨大的棕榈树漂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仔细辨认,棕榈树竟是由一些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除棕榈树外,还能看到由300个岛屿勾勒的一幅世界地图。这一派奇特景象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是迪拜雄心勃勃的人工岛计划——棕榈岛工程的一部分。为了建造它们,8000万立方米的土石被填进海里,还专门修建了一条12千米长的防护堤。
(1)人工岛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一种形式。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空间有哪些优点?
答案: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好,海中温度、压力稳定
(2)如果你是某海上城市的总设计师,你将重点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海上要抵御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还要考虑海水的强腐蚀性和海冰的巨大破坏性等
(3)港口作为传统的海岸工程设施,在21世纪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沿海除已有的130多个海港外,可供选择的新港址还有160多处。为适应未来人们关于海岸与港口开发的理念,港口的筑港区位将有哪些变化?
答案:①综合考虑对海底性质、海岸侵蚀、泥沙运动、生态环境变化与海洋污染等的影响,以利于海岸带的可持续开发;②综合规划填海造地工程,将交通、工业区、港口和沿港湾海岸风景区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③为适合水深浪大、软弱地基、引入海水交换改善港内水质环境且造价低廉的需求,港口工程结构型式将向透空式结构、消能式结构及多功能型结构等新型结构形式发展;④为达到保护海岸和不破坏生态系统且具有观赏性的目的,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礁(宽幅潜堤)及缓坡护岸等结构将取代传统的护岸、海堤等结构形式
解析:分析:(1)分析海洋环境的特点应从海上、海中和海底三个角度进行,同时要明确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对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有重要的影响。
(2)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要考虑技术和成本。
(3)传统的港口工程结构因其造价高昂、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等因素远不能满足深水港口建设的要求。
点评:考查查学生综合分析地图的能力;为适应国际贸易需求,运输船舶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港口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航道水深也越来越深,港口建设逐步进入水深浪大、环境条件恶劣的海域。
25.读海洋开发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盐场 ②潮汐发电 ③钻井平台 ④海上工厂
⑤海洋捕捞 ⑥海上旅游 ⑦海洋运输 ⑧海底隧道
⑨石油、天然气 ⑩藻类 蟹类 贝类
海底居室 锰结核 海水制取镁、钾、溴、碘、铀等 鱼类
(1)把图上有关内容的数码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内。
代号 资源及其开发 在示意图上的具体反映
A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⑤⑩
B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③⑨
C 海洋化学资源及其开发 ①
D 海洋能源资源及其开发
E 海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 ④⑥⑦⑧
答案:由上而下依次是: │ │ │②│
(2)以上图表反应了海洋资源的________性,在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________开发,避免片面开发。
答案:多样│综合
(3)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
A.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B.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形式是利用人力或风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
C.目前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工业规模的是深海锰结核
D.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径
答案:CD
解析:分析:(1) 鱼类属于海洋生物资源; 锰结核属于海洋矿产资源; 海水制取镁、钾、溴、碘、铀等属于海洋化学资源;②潮汐发电属于海洋能源资源; 海底居室属于海洋空间资源。
(2)以上表格反应海洋资源的种类多样性,同时多种资源并存,故要综合开发。
(3)C目前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工业规模的是食盐、镁、溴、淡水等;D围海造陆不能根本上解决人多地少问题。
点评:考查海洋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需要学会对海洋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