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第一节现代旅游同步测试
1、 单选题
1.旅游的主体是( )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休闲时间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研究对象中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资源,媒介是旅游业。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者。
2. 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中,不符合的一点是( )
A.旅游主体的阶级化 B.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旅游的特点的掌握,分别是大众化、多样化、扩大化、娱乐化。所以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中,不符合的一点是旅游主体的阶级化,所以选择A。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现代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3.下列叙述中,属于旅游资源内涵的有( )
①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 ②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③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④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形成的掌握,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它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点评:该题难度较大,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上,理解旅游的内涵。
4.“蜀国多仙山,峨眉貌匹敌”,这是大诗人李白对峨眉山的赞誉。犹如美艳少女的峨眉山,有“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之谓,人们历来为其可餐的秀色所倾倒。其组成的要素不包括( )
A.曲径通幽的千峰万壑 B.峨眉山金顶上的佛光 C.有趣的顽猴 D.少数民族风情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的名山的了解,根据题意不难得出,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美。自然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少数民族风情是属于人文,不属于自然的。
5.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
A.瀑布飞流 B.湖光山色 C.云海日出 D.奇峰峡谷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了解,图中的河流到200米等高线处戛然而止,说明200米等高线是水陆的分界线,若是海岸线其海拔应为0米,因此该处的水域只能是湖泊(或者是水库),湖边有陡立的山崖,湖光山色景观明显。根据海拔可以判断图中不可能出现云海;从等高线的形状上看也无奇峰,从比例尺看,虽然落差较大,但是都是一些流程短的小河,虽有瀑布但并不突出。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读图能力要求较强,读懂图才是关键。
6.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旅游资源有地表类、水体类、生物类、气象和气候类、历史类、游乐类、体育类等,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B.深圳有了“锦绣中华”景观,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
C.埃及金字塔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变化性
D.我国北方海滨浴场夏季游客比冬季多,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定向性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了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地域性是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变化性是指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定向性是指就某项旅游资源而言,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大,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则很小,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从所给选项的案例看A项反映的是多样性,B项反映的是可创造性,C项反映的是非凡性,D项反映的是季节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全球不同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比得出答案。
7.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观赏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最佳季节是( )
A.深秋 B.盛夏 C.隆冬 D.初春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了解,特别是其中的旅游资源变化性是指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荷花在夏季盛开,最适于观赏;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地域性是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定向性是指就某项旅游资源而言,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大,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则很小,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旅游资源四个特性的理解,才能对比得出答案。
8.泰山号称五岳之尊,具有夏季凉爽、青松翠柏掩映;冬季虽冷、雾凇常现;春秋温和、万里无云,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 )
A.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B.空间上的地域性 C.季节上的变化性 D.美学上的观赏性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了解,特别是其中的旅游资源变化性是指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四季的不同导致景观不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地域性是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定向性是指就某项旅游资源而言,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大,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则很小,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题干中的不同季节呈现的景色推算答案。
云南,彩云之间,一个神秘多彩的名字。云南,遥远的边陲秘境,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2000年,全国14个省会城市中,打算外出旅游的人数占本地居民的39%,其中有25%的人表示会选择云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统计资料显示,最近数年间,云南每年接待游客的总数均居中西部省区之首。云南省魅力何在?据此完成9~10题。
9.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表现在( )
①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 ②众多的名胜古迹 ③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④令人敬仰的革命纪念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了解,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成因。云南地处高原山区,部分属于热带,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云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题干中找出云南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现在自然风光和少数名族的风土人情。
10.昆明—石林—九乡—阿庐古洞奇观之旅,山、水、林、洞交相辉映,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什么特点( )
A.季节上的变化性 B.美学上的观赏性C.吸引力的定向性 D.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理解,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成因。云南独特的山、水、林、洞景观美学特征突出,是云南省吸引游客前往观赏的主要原因。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题干中找出云南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现在自然风光和少数名族的风土人情。
我国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据此回答9~12题。
11.“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季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游山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理解,读懂诗句是解题关键,此诗意谓四季山景不同,山景随季节而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旅游资源死的特性的理解基础上掌握。
12.“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主要体现出旅游资源( )
A.位置相对稳定 B.具有永续性 C.由许多景象组合而成 D.具有季节性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形成的理解,理解对联的意义是解答好该题的前提。对联主要描写的是山水组合及山水与天气组合所产生的不同的美,因此它主要体现出旅游资源是由许多景象组合而成的。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
13.山东威海宣传其重要的旅游胜地刘公岛时,使用的广告语是“刘公岛,不仅仅是岛”,这句话暗含的该旅游资源的特性是( )
A.多样性 B.易损性 C.可创造性 D.永续性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理解,在历史上,刘公岛曾是北洋水师总部所在地,它与甲午战争那段屈辱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说它不仅仅是岛,就是暗含了它的历史文化意义。而旅游资源在内容上的多样性表现为: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已开发的,也可以是潜在的。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历史知识的积累,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黄山,天下无山”说明黄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
B.“孔子登泰山而小于下”说明泰山是纯粹的人文旅游资源
C.“不到长城非好汉”说明长城是寄托人们信仰的宗教性质的人文旅游资源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明旅游资源能反映一地的历史文化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中国名山的理解,黄山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同时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同样泰山也是如此;而长城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址、遗迹,不是宗教建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出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美学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我国名山的了解与积累。
15.下列旅游路线中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是( )
A.北京故宫—云冈石窟—平遥古城 B.山东泰山—苏州园林—浙江杭州
C.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苏州园林 D.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理解,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四地是近代革命的重要发祥地、纪念地,所以这条线路以“红色旅游”为主题。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我国革命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及掌握。
16.现代旅游,就目的性来讲,占绝对优势的是:( )
A.探亲访友 B.娱乐、消遣
C.科学考察 D.采风问俗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游资源的特点理解,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是食、宿、行、游、购、娱,其中游是核心,对于现代旅游来说为达到目的性优势就是利用娱乐吸引游客游玩。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其他三个选项都没能体现优势。
2010年5月1日,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约有70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海外游客约有350万,世博会为上海创造了3100亿人民币的旅游收入。据此答17-18题
17.材料反映了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性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游资源的特点理解,材料显示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突出旅游主题的大众化。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材料出发,从材料中获得答案。
18.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②增加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并不是旅游给中国带来的意义。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材料出发,对比选项间的不同差异。
二、填空题:
19.旅游主体是指 ,旅游客体是 。
答案:旅游者|旅游资源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形成的理解,对旅游地理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资源,媒介是旅游业。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其中 是核心。
答案:食、宿、行、游、购、娱|游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形成的理解,对现代旅游资源的基本要素掌握,重点还是放在游上面。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区分好六要素的不同特点。
21.现代旅游的特点:主体 ,形式 ,空间 ,目的 。
答案:大众化||多样化|扩大化|娱乐化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理解,对现代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四大特点的具体体现。
2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是: 、 和
答案: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影响区域环境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的理解,从具体事例中能够发现理解。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三个意义。
三、综合题
23.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分别是A南京中山陵、B布达拉宫、C庐山三叠泉瀑布、D广西漓江,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性,漓江独特的山水地貌和号称“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瀑布,是其他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空间上的________性。
答案:多样| 地域
(2)以上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越突出,________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答案:观赏
(3)桂林山水甲天下,对外地人来说,D景观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对当地人来说则见惯不惊,说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具有________性。
答案:定向
(4)旅游资源在开发得当、保护得力的情况下,一般都可长期反复利用,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答案:永续 |易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空间上的地域性,季节上的变化性,美学上的观赏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特点。
点评:该题综合性较强,学生答题应先分析材料,练习课本知识理解考查知识点。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4月21日,从广东省旅游局获悉,日前广东有8处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加上第一批的8处景区,目前广东省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到了11个。 据统计,2010年广东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入境游客29.7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亿元。
材料2: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使游客对历史的感悟变得鲜活和丰满起来。
(1)请说出你所知道的三个我国“红色旅游”资源。
答案:井冈山、延安、南昌等(答案只要是红色旅游资源即可)
(2)“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体现了旅游资源内容上的________性。
答案:多样
(3)多数红色旅游资源,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 价值和_____ __价值。
答案:美学|历史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色旅游”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前“红色旅游”是一大热点。凡是承载了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献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都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中的各种参与性活动,体现了旅游资源内容上的多样性;“红色旅游”资源区,既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因此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点评:该题综合性较强,学生答题需要对我国红色革命有深刻认识。
25.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1)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答案: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
(2)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答案:b城市:许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非凡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重庆城市位于长江谷地内,属于典型高山峡谷城市,自然山水组合为主要旅游资源;西安是我国著名古都,人文资源丰富,是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2)以古城墙、兵马俑为代表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内容,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替代的;集群效应好,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点评:该题综合性较强,学生答题应对我国省市著名旅游资源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