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同步测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3: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欣赏旅游景观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机,下列语句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④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旅游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落霞与孤鹜齐飞”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时机;“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应把握观赏的位置。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
2.在欣赏黄山中的“猴子观海”、“梦笔生花”等景点时要( )
A.把握时机 B.发挥想象 C.移情于景 D.了解构景手法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名山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猴子观海”、“梦笔生花”属于地貌的酷似造型,观赏此类景观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猴子观海”、“梦笔生花”都是采取抽象的想象形成的画面。
3.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月1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游览海拔较高的山地,夏季的效果最佳。到黄山、庐山旅游,游览时应选择夏季,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应冬季去最佳。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中国特殊景观的观赏时间是有讲究的。
4.“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登山 ③自然景观色彩丰富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该诗句既体现了以情观景,又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季节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诗句中的意境来思考。
观察图中的自然景观。回答5~6题。
5.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女神司春”景观必须选择特定地点、确定角度才能欣赏,“苍山云海”要雨过天晴才能观赏到大海的气势,“山水交映”应该是乘船观赏才有效果,“珠帘挂川”应该是仰视才能观赏到其壮观景象。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从图中区分好不同景点的内容。
6.形成 “女神司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沉积 B.溶蚀、搬运
C.搬运、沉积 D.风化、侵蚀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图“女神司春”是花岗岩风化、侵蚀地貌。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其他三项都是需要流水作用的。
7.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近观可得
B.泰山最宜夏季观赏
C.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修建亭、榭、廊等
D.观赏江河湖海应选择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不同的景观选择不同的观赏位置,可获得不同的观赏效果:比如峰峦之雄伟,惟远观可得,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山中的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并可带有远望的景趣;面积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临水面建亭、榭、廊等,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对于山水有机结合的景观,乘船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泰山在我国北方地区,.风景在夏季最美,若再选择晴天,还可看到著名的日出景观。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区分不同景观的欣赏方式。
8.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 )
A.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 B.低临水面
C.远距离仰视 D.适当距离远眺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西湖较小,观水景不宜太高太远,只有低临廊、榭、亭等观赏,才能观水中倒影,体会天地之美妙。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西湖美景的欣赏方式需亲身临近感受。
旅游欣赏的重要原则是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据此回答9~12题。
9.我国许多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形成这一布局的因素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超脱红尘的思想 D.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在佛教超脱红尘的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佛教的思想。
10.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自然、人文综合差异 D.建筑水平、工艺差异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是相适应的,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北方园林建筑与南方园林建筑景观差异较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区分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差别。
11.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
A.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C.以人本为中心,发挥想象 D.突出人文景观,获得历史文化功能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应本着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的原则进行布局。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自然风景当与人文相结合方能凸显特色。
12.要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通过的途径是( )
A.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B.移情于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综合感受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要达到观景最高境界需亲身体验。
13.关于选择旅游资源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宜从顶部俯视,方得其妙
B.瀑布景观,应在适当距离远望,并带有俯瞰之趣
C.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低临水面的亭台楼阁上
D.山水组合景观,应乘船沿水路观赏
答案:D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因此游览景观必须选择欣赏位置。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区分不同景观的欣赏方式。
14.有关旅游景观欣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景观最宜秋季观赏
B.阴天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时机
C.钱塘江大潮最佳时机是在农历八月十八日
D.青海湖的候鸟宜在7月份观赏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因此浏览时需把握观赏时机:把握季节—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同时兼有避暑之效,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睛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区分不同景观的最佳时机。
15.在景观观赏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抓住景观特色,选择观赏位置
B.了解景观形成,明确旅游目的
C.参看有关资料,了解旅游价值
D.了解景点分布.确定旅游路线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在景观观赏之前,应做好如下工作:查看有关资料,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丈化价值等。A属于旅游景观欣赏的范畴,不属于准备工作。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利用排除法答题。
16.有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欣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能够对游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B.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虽然不同,但园林建筑风格却相同
C.我国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D.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丈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丈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大量的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用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在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虽然不同,所以园林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
17.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别对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区的景观欣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要移情于景,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前者说明要选择观赏位置,后者说明要以情观景
C.前者说明要把握观赏时机,后者说明要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D.前者说明要综合感受,后者说明要登高望远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主要是指对于峰峦之雄伟峻秀,惟有远眺才能体会得到,属于选择观赏位里的范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要是指欣赏自然景观要登山步水,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属于以情观景的范围。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诗句的深意,与景观观赏相结合。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现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 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据此回答18~20题。
18、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在欣赏景观时要选择一个( )
A.最佳时间 B.最佳位置
C.最佳距离 D.最佳天气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不同的旅游资源要达到好的欣赏效果,欣赏的方法不同。高大雄伟的山峰应远眺、俯瞰;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诗句的深意,与景观观赏相结合。
19、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一线天—俯瞰 B.庐山—远眺
C.神女峰—置身之中 D.洞庭湖—近水观赏
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不同的旅游资源要达到好的欣赏效果,欣赏的方法不同。高大雄伟的山峰应远眺、俯瞰;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理解景点与观赏位置的关系。
20、观赏黄果树瀑布的最佳方法是( )
A.适当距离仰视 B.远眺可得
C.乘船观赏 D.高处俯视
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平时景点景观的拍摄图片思考。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按旅游资源分类,万里长城属 景观,从旅游资源价值分析,该长城具有 、 、 的优势。
答案:人文|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2)若你去这里游览,如何选择最佳的观赏位置?
答案:在适当的距离总览全貌方能体会其雄。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长城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人文景观,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优势;欣赏长城,主要是感受其雄伟,所以应在适当的距离总览全貌方能体会其雄。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平时积累地图符号如图中长城符号。
2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气候特点是 。
答案:地形崎岖|多阴雨天
(2)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其中最大的一级落差有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欣赏它要把握哪几个方面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答案: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形色声动的美感
(3)黄果树爆布从成因上是受 地质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
是 作用的结果。
答案:外力|流水侵蚀
(4)请举出2个瀑布景观例子,并标在图中。
答案:长白山瀑布、庐山三叠瀑布(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黄果树瀑布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形崎岖是云贵高原的主要特征,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阴雨天气。瀑布的观赏应该在适当的距离仰视。瀑布的形成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详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
23、浙版《西游记》从2010年大年初一开始在山东、安徽等四卫视热播,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大闹天宫、唐僧西行一路降妖除魔等又以新的景象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在江苏省连云港也有一旅游胜地——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半身似猴的石头,名叫猴石(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观赏到图中猴石的酷似造型,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
答案:特定观赏地点
(2)此景观中地貌的逼真形态具有________美,四周风起松涛、虫鸣鸟语构成________美。
答案:形象|听觉
(3)如要在此处建人文景观,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避免对旅游景观背景环境的破坏。
(4)花果山之所以知名,另外的原因是《西游记》名著的影响力,其作者是________。
答案:吴承恩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实践性很强,要求联系实际。从地理的角度来欣赏,要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等。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详细读图,结合材料答题。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1) 说明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为旅游景观欣赏提供的启示。
答案:旅游景观的欣赏应选择观赏位置,包括观赏距离、角度。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筒析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多风景名胜的原因,并分析其具有哪些美感特征?
答案: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云雾缥缈,山地富有色彩美;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大,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山地地貌,富有形象美;清泉飞瀑,四季流水,富有动态美;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遗迹和遗产丰富,富有人工美。
(3)比较九江市和岳阳市发展旅游业所依托的主要旅游资源的差异。
答案:岳阳市依托岳阳楼,属于人文旅游景观;九江市依托庐山,属于自然和人文并重的旅游景观。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第(1)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欣赏角度,“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欣赏距离。第(2)题,风景名胜形成的条件既包括自然条件,也包括人为的原因。第(3)题,从图上读出九江和岳阳的位置,看其周围的旅游资源有哪些,然后作出比较和论述。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和地图理解题意答题。
25.读“我国某省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A为________县,所在省的省会是________。
答案:元阳|昆明
(2) A县以________景观而著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景观为________(自然或人文)景观。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梯田|人文|山地海拔高|印度洋和元江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修渠引水灌溉
(3) 该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变化,表现为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月似绿毯;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__ (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生产过程。
答案:初春|三四|夏末初秋|冬季|水稻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主要内容的掌握,该题通过元阳梯田考查人文景观的欣赏和形成原因,首先根据图判断出A是云南省的元阳县,再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元阳梯田的成因及季节变化。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和地图理解题意答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2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