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读下图,分析影响北京4月份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是( )。
A. 燃煤取暖,多灰霾
B. 天气干燥,风沙影响
C. 冷暖空气交替,多暴雨
D. 夏季风强劲,天气潮湿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月份,天气比较干燥,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多大风天气,我国北方地区植被比较差,大风容易将地面的沙尘卷入空中,严重时形成沙尘暴,污染大气,使大气中颗粒物增加,空气质量较差,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图中①②③④为四条自然地理界线,其中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于( )。
A. ①②之间 B. ①④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滑坡和泥石流地理界限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两线之间为滑坡、泥石流分布密集区,位于图中的①④之间,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读懂考察重点,提高读图能力,认真进行分析。
3、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下图回答。
关于此次干旱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滇、黔、湘
B.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滑坡、沙尘暴、土壤盐碱化等现象
C. 干旱发生主要是因为此时受暖锋影响
D. 此次干旱将对旱区的春播春种造成巨大影响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滇、黔、川,没有湘,A错。重、特旱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降水多,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滑坡灾害,没有沙尘暴、土壤盐碱化现象,B错。3月份,锋面雨带还没有影响我国,所以干旱发生与暖锋无关,是因气温回升,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造成的,C错。3月份在西南地区正是早稻春播春种季节,干旱影响播种,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读懂考察重点,提高读图能力,结合已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2013年11月8日,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时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的莱特岛,其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地震 B. 水土流失 C. 暴雨洪涝 D. 滑坡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地震为内力作用形成,不是台风引起的,A错;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导致水土流失,但不是气象灾害,台风的直接危害主要是狂风、暴雨、风暴潮,C对;滑坡是山坡整体下滑的现象,受降水影响,台风可能诱发滑坡,但台风一定会造成水土流失,不选D。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是泥石流多发地区,泥石流发生时,经常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里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下列所述,不相关的是( )。
A. 植被覆盖率高 B. 地面坡度较大
C. 降水时间较长,雨量大 D. 地质构造复杂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泥石流多发地区,一般具有坡度较大,降水时间长,且雨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等条件,所以B、C、D三项都是相关的。不能选。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拦蓄洪水的能力强,泥石流发生的机率少,不是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有关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
B. 寒潮多出现在夏秋季节
C. 寒潮是从太平洋地区吹来的寒冷空气
D. 寒潮只会带来大风,不会带来降水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寒潮多出现在秋末、冬季和春初,是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来,不仅会带来大风,有时也会产生降水;但西藏地区地势高,受寒潮的影响小,云贵高原远离寒潮的源地,且有山地的阻挡,受寒潮的影响小。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气象灾害的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寒潮的因素,识记寒潮的源地及发生季节。
7、影响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 春旱和伏旱 B. 寒潮和台风
C. 春季低温和盛夏干旱 D. 梅雨和水土流失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由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旱涝灾害多发,且受冬季风影响,容易形成春季的低温灾害。而春旱主要发生于华北地区;台风主要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水土流失不属于气象灾害。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能抓住我国的区域位置,并能结合区域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进而分析影响本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并能结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等内容综合分析。
8、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西气东输”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知识,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工程建设及其主要的作用即可判断,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9、人工气候室提供了模拟自然的环境,它是农业研究、品种培育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为提升南方水稻的抗灾能力,在品种培育时人工气候室需模拟的南方气象灾害有( )。
①洪涝 ②滑坡 ③台风 ④沙尘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南方地区面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洪涝和台风。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但主要影响北方。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象灾害的分布及影响地区。
10、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构造活跃 ②地形复杂 ③冬季多暴雨 ④破坏植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注意“自然原因”,破坏植被属于人为原因,由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故岩石破碎,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形崎岖,起伏大,是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而该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多暴雨,而不是冬季,故③错误。因此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学生只要掌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并注意审题要求和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即可。
11、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 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 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 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相关知识。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增加干旱的发生;人口数量增加不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为减少干旱发生,减少工业生产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与我们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熟练掌握影响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
12、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海灾害带基本没有地震灾害
B. 沿江灾害带以寒潮灾害最多
C. 山前灾害带多冰雹灾害
D. 滑坡、泥石流只分布在沿江灾害带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若综合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从全国范围看有三大灾害带。即沿海灾害带,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前灾害带,多地质地貌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熟练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
13、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 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 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
D.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二者发生的成因有共同之处: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区),缺乏植被,松散物质多)泥石流一定要水的参与,滑坡也多有大水引起,但地震、大型工程活动也可以引起。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熟练掌握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成因。
14、森林鼠灾在我国下列哪些地区危害最重( )。
A.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 B. 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
C. 东北东部、华北中部、西北 D. 东北中部、华北北部、西北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生物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的鼠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另一类是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森林鼠灾在我国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最为严重。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生物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熟练掌握我国森林鼠灾的分布。
15、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台风
④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⑤酸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暴雨时,水土会大量流失。因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冬春季很少,容易发生旱灾。另外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明确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分布。如台风主要分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中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我国最严重的三个酸雨区是以重庆、贵阳为中心的西南酸雨区,以长沙等为中心为华南酸雨区和以福州为中心的东南酸雨区。
二、填空题
16、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季和 季。
答案:春|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类。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只要掌握风暴潮的类型和主要的发生时间和区域等基础内容即可判断。注意区别不同类型的风暴潮发生时间的差异。
17、我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省区是 。
答案:台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8、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和 。
答案:强风|风暴潮|特大暴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所以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强风;风暴潮和特大暴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9、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和 。
答案:洪涝|干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我国大部分为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特点主要是降水不稳定,洪涝与干旱灾害多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洪涝和干旱的分布特点,以及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分析。
20、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答案:云贵高原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由于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且岩石破碎;且由于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故导致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多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影响,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主要注意以下细节:(1)地形起伏大;(2)地表破碎,多碎屑物;(3)降水集中多暴雨;(4)植被破坏或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
三、综合题
21、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 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题。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答案:降水分配的不均匀
(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 棉花、甜菜 B. 春小麦、花生
C. 水稻、油菜 D. 玉米、大豆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题(2)西南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和对西南地区农作物的影响。
22、2009年10月27日开始至11月初,冷空气分别从内蒙古和新疆开始影响我国,这两股冷空气于10月31日“会师”并大举南下,横扫了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这是今年我国北方和中东部的首次寒潮。回答题。
(1)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2)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
A. 甲型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B. 交通事故减少
C. 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 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为反气旋(北半球),顺时针有中心向四周辐散。题(2)寒潮会导致甲型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扩大;交通事故增加;城市用电、用气量增加;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反气旋的判断和寒潮的影响。
23、受6月10日强降雨的影响,湖南岳阳市发生山洪泥石流,截至2011年6月11日17时,共造成29人死亡,20人失踪。阅读文字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图示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和 。
答案:地形|物源|水源
(2)湖南岳阳市泥石流在 季节最容易发生,原因是 和 。
答案:夏|雨带移动|梅雨
(3)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直接根据图示,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地形、物源和水源。题(2)湖南岳阳市在长江流域,受我国雨带移动和梅雨的影响,6月份至7月上旬降水比较丰富。题(3)我国西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的重 灾区,而云贵高原就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学生只要能充分利用题干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征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
24、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1)图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 盆地和 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 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华北平原。
答案:塔里木|柴达木|河西|黄土
(2)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 和 。
答案: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3)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在 或 ,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冬春季节|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本题紧扣时代脉搏,考查了近年来对我国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沙尘暴问题,考查内容为学科主干知识。题(1),由图可知,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题(2),由图可知,强沙尘暴多发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题(3),B图所示的沙尘暴多发在2、3、4、5月份,季节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因为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重视单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即对于某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注意与其他各学科进行全面和广泛的联系。
25、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是 。
答案: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2)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 、 等。
答案:台风|洪涝|病虫害(或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
(3)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答案:原因为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口多,经济发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题(1),由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题(2),根据图例分布判断: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病虫害(或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题(3),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为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口多,经济发达。在这里要注意自然环境角度这几个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我国旱涝灾害的解决措施等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