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27 15: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草地鼠灾与下面哪项互为因果( )。
A. 毁林开荒 B. 乱伐森林
C. 过度放牧 D. 过度抽取地下水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毁林开荒、乱伐森林与草地无关,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与鼠灾也没关系。故A、B、D三项错误。草地鼠灾严重时草场产草量不足,放牧牲畜会出现过度啃食草场的情况,出现过度放牧;同时过度放牧也会引起草场退化,老鼠也会出现过度啃食草场的状况。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因人类活动给我国南方农业带来灾害性的影响有( )。
A. 湖面萎缩,土壤盐碱化 B. 河道淤积,稻田减少
C. 毁林开荒,坡地盲目垦耕 D.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贫瘠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南方农业带目前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因过度开垦等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加重。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近年来,我国北京、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在冬春季节均受到灾害性天气——强沙尘暴的袭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东南风将沙尘向西部和西北地区搬运,形成沙尘天气
B. 北方沙尘暴天气加剧的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
C. 我国尚未建立沙尘暴预警系统
D.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惟一途径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形成沙尘暴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大和冷锋影响,其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造成川、滇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 夏季暴雨集中,山体植被少
B. 人类乱砍滥伐山区林木,不合理采矿
C. 山体地质构造不稳定
D. 没有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A、C两项属于自然原因,D项不属于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B. 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
C. 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D. 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不是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暴雨洪涝形成的一般原因,并结合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即可判断。
6、图示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 B. 鼠灾 C. 寒潮 D. 风暴潮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自西北向东南地区扩展,其源地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北冰洋和西伯利亚地区,故判断为冬季的强冷空气南下而造成的寒潮灾害。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图示自然灾害的源地、发展过程等信息分析。
7、在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监测网有( )。
①气象监测网 ②地震监测网 ③水文监测网 ④海洋监测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洪涝灾害分洪水和涝渍。洪水是气象灾害,应用气象监测网;涝渍是水文灾害,应用水文监测网。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 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 
③沿岸地势低平 ④人口密集  ⑤海底地震  ⑥地壳运动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的影响。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
①人口众多 ②耕地集中 ③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④灾种集中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人口众多,耕地集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广。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 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是说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洪涝灾害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A、B项错误。“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是说人为因素影响大;错误。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和火山爆发 B. 洪涝和干旱 C. 台风和寒潮 D. 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为洪涝和干旱。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珠江三角洲自2005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以下措施可以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
A. 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
B. 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
C. 挖采河沙,疏通河道Y
D. 减少地下水的抽取,多用河水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从咸潮的成因来看,可以减缓咸潮危害的措施是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可能诱发地震的人为原因是( )。
A. 大型水库蓄水   
B. 人为产生的环境污染  
C. 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  
D. 对地表植被的长期破坏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 的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修建水库、核试验和隧道塌方等能引起地震。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4、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
A.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 成都、武汉、南京
C. 沈阳、天津、青岛 D. 贵阳、昆明、重庆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
15、新京报2009年2月6日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读图,回答:
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图示反映的问题是干旱、水资源短缺。主要原因是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黄河流域,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
答案:洪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致使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水患严重。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7、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能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
答案:泥石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泥石流的形成多为外力作用,故植树造林等保护植被的措施可预防或减轻其危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分类和主要的形成原因的差异,并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等内容即可判断。
18、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 。
答案:寒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属于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气象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9、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 平原和 平原。
答案:黄淮海|长江中下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外珠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出现“南涝北旱”。
20、和地震灾害属于同一类的灾害,在我国还有 和 ,多发区位于我国的 地区。
答案:滑坡|泥石流|西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和地震灾害属于同一类的灾害,在我国还有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21、图11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2)指出加剧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对湿地的破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直接读图归纳,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尤其是河流中下游地区;题(2),加剧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主要从湿地的破坏,使湿地调蓄洪涝灾害的能力下降和植被的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角度分析。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据此回答题。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和 。
答案:洪涝|干旱
(2)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相关知识。故答案选。 题(1),洪涝与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题(2),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和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改善的是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和解决的措施。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反映出自然灾害分布的 性。
答案:群聚
(2)图示范围属于世界的 自然灾害带。
答案:环太平洋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泥石流|滑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相关知识。题(1),材料反映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属于群聚性。题(2),世界自然灾害带主要分为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题(3),植被破坏主要导致泥石流;人类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容易引发滑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地域特征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2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该类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乙地质灾害的名称。
答案:甲:滑坡,乙:泥石流
(2)分析诱发该类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人类破坏坡脚导致滑坡的发生,对植被的破坏能提供大量的松散物质诱发泥石流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题(1),一般来说,形成泥石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较集中的不稳定的松散土石物质;二是有突发而急骤的水流;三是有宜于汇水和较陡的地形。可见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石流的爆发要有水的参与,而滑坡不一定有。根据图例中两者的分布特点,甲在华北北部有集中分布的现象,而华北降水量较小,可知甲为滑坡。题(2),结合上题解析,人类破坏坡脚导致滑坡的发生,对植被的破坏能提供大量的松散物质诱发泥石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下图为我国两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什么地质灾害
答案:地震
(2)地质灾害B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滥伐山林,破坏植被,开山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不合理的大型工程建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题(1),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图中A代表的地区,主要在山体断裂地带,多为地震活动频繁地区。题(2),地质灾害B主要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其产生主要由于滥伐山林,破坏植被,开山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不合理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可有效的防治。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0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