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
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地震、泥石流、滑坡
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地震是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震灾害的相关常识。
3、受强降雨影响,2011年6月12日10时福建永定县坎市镇发生山体滑坡,导致7人被困遇难。关于滑坡的正确叙述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先兆
C.该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斜坡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前兆;该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滑坡灾害的相关知识点。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泥石流灾害的相关知识点。
5、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
A. 加速径流 B. 保持水土 C. 促进蒸发 D. 美化环境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边坡上的网格可以保持水土。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读下图,据图分析影响该地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地貌 B. 板块运动 C. 大气降水 D. 地表植被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四个选项中A、B不随季节变化,故排除,而植被一般夏季茂盛,应该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故排除,只有夏季多大气降水,会加剧泥石流。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的地质灾害多表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其形成和地质、地形、气候有关,抵御和发生无关。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泥石流经常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
A.黄河河口三角洲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天山北麓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其中的泥石流多形成于降水集中、植被稀少、地势落差相对较大的地区。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造成交通通信等工程的损害,并且集中于西南地区。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B.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
C.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
D.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地震一次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震中距,不同的地表建筑,不同的抗震能力的影响下其烈度不同。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火山灰含有多种养分,土壤肥沃而深厚,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农作物产量高,所以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四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
A.圣地亚哥 B.广州 C.乌鲁木齐 D.吉隆坡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只有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平原地区,最不易形成滑坡。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可能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震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形崎岖不平,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较多。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烈度是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震级 ②人口密度 ③震源深度 ④经济发展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还与震中距、地面建筑及地质构造有关,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无关。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造成交通通信等工程的损害,并且集中于西南地区。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6、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________、频度高、________、危害大。
答案:范围广|强度大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7、我国的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多 少;多发区:青藏、 、华北和 。
答案:西|东|新疆|台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18、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 的分布。
答案:活动性断裂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19、我国的地质灾害存在东重西轻空间差异的原因:东部______、建筑物及______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
答案:人口|城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全国地质灾害的整体情况。
20、滑坡、泥石流灾害一般发生在: 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 的地区。
答案:山区|陡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深受其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区有多处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险情。
(1)简要分析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答案:地震使山体产生松动,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
(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有哪些。
答案: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滑坡、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是有泥沙碎石,还要有强降水浸泡土壤、山体。雅安地震使附近山体产生松动,岩石破碎,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题(2),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它因素,如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植被发育程度程度差,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答案:D
(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ABC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答案选D。题(2),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虽然短期内能获得一些利益,但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样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只有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才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3、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在山区形成的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据此完成两小题。
(1)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 )。
A.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B.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
C.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D.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
答案:A
(2)我国山洪频繁多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 )。
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 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
C.南方低山丘陵区 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题(1),山洪是由局部地区强降水及径流迅速汇集造成的,径流汇集受地形影响。故答案选A。题(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小流域众多,山谷内易形成山洪。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4、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省,该省区灾害点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四川|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2)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
答案:华东
(3)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解题时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材料中提到黄土,而黄土的重要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育,图中展示人类活动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再加上材料中提到长江下游的夏季暴雨,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